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409,分28页显示  上一页  4  5  6  7  8  10  11  12  13 下一页
词典(续上)
疑罪
疑阙
疑曾
疑玉
疑结
疑怀
幽疑
内疑
疑病
作疑
衡疑
虫疑
破疑
赏疑
疑蛇
《漢語大詞典》:疑罪
证据不足,难以量刑之罪。《后汉书·鲁恭传》:“小吏不与国同心者,率入十一月得死罪贼,不问曲直,便即格杀,虽有疑罪,不復讞正。”《魏书·刑罚志》:“ 汉武 时,始启 河 右四郡,议诸疑罪而謫徙之。” 唐 虞世南 《赋得慎罚》:“政宽思济猛,疑罪必从轻。”
《漢語大詞典》:疑阙(疑闕)
(1).可疑和缺漏处。晋书·礼志上:“又以《丧服》最多疑闕,宜见补定。” 宋 胡仔 《苕溪渔隐丛话前集·杜少陵二》:“ 东坡 云: 南都 王谊伯 《书江滨驛垣》谓:‘ 子美 诗,歷 五季 兵火,多舛缺奇异,虽经其祖父所理,尚有疑闕者。’”
(2).过失。北史·杨异传:“时 晋王 广 镇 扬州 ,詔令 异 每岁一与王相见,评论得失,规諫疑闕。”
《韵府拾遗 蒸韵》:疑曾
谢肇浙诗积薪甘似汲投杼更疑曾
《漢語大詞典》:疑玉
被人误认为石的璞玉。 春秋 时 楚 人 卞和 得璞玉,先后进献 厉王 和 武王 。经玉工鉴定,误认为石, 卞和 两次被刖足。后献 文王 ,剖璞得美玉,琢为璧,命为“和氏之璧”。事见韩非子·和氏。后因以“疑玉”喻被暂时埋没的才能。 唐 黄滔 《上赵起居启》:“若不仰投门舘,虔佇发扬,则永携疑玉以汍澜,长伴哑钟以泯默。”
《漢語大詞典》:疑结(疑結)
犹疑团。《晋书·杜弢传》:“时与足下思散疑结,求擒其党帅;惟患算不经远、力不陷坚耳。” 清 陈确 《与吴裒仲书》:“惟学问之事,种种疑结,不能去怀。”
分類:犹疑疑团
《漢語大詞典》:疑怀(疑懷)
(1).指疑虑的心情。 唐 孟郊 《秋怀》诗:“疑怀无所凭,虚听多无端。”
(2).猜疑。《再生缘》第五二回:“今日不知冲险地,下回须要避疑怀。”
《漢語大詞典》:幽疑
暗中的怀疑。 明 范濂 《云间据目钞·范允谦》:“定盟旦誓,永焉不諼,沉恨幽疑,泮然涣释,两人可谓诚得死所矣。”
分類:暗中怀疑
《骈字类编》:内疑
汉书董贤传丞相王嘉内疑东平事冤甚恶躬等数谏争以贤为乱国制度嘉竟坐言事下狱死
《漢語大詞典》:疑病
多疑的心理状态。 唐 李肇 唐国史补卷中:“散骑常侍 李益 ,少有疑病,亦心疾也。”
《国语辞典》:作疑  拼音:zuò yí
怀疑。元。朱凯《黄鹤楼》第三折:「玄德公可休要作疑,某周瑜我并无歹心。」元。马致远〈耍孩儿。近来时买得匹蒲梢骑套。二煞〉:「马儿行嘱付叮咛记,鞍心马户将伊打,刷子去刀莫作疑。」
《分类字锦》:衡疑
陈书衡阳王昌传湘中地维形胜控带川阜捍城之奇匪亲勿居宜启服衡疑兼崇徽饰
分类:偶字
《骈字类编》:虫疑(虫疑)
杨涛狐听冰赋虫疑之理有殊鹤警之听可比冥袁桷次韵伯庸画松诗蝶梦春涛涌虫疑晓日
《漢語大詞典》:破疑
解除疑难。《坛经·决疑品》:“弟子常见僧俗念‘阿弥陀佛’,愿生西方。请和尚説,得生彼否?愿为破疑。”
分類:解除疑难
《骈字类编》:赏疑(赏疑)
书罪疑惟轻功疑惟重传刑疑附轻赏疑从重忠厚之至 新序狱疑则从去赏疑则从与
《漢語大詞典》:疑蛇
汉 应劭 《风俗通·怪神·世间多有见怪惊怖以自伤者》载, 杜宣 饮于上司 应郴 家,“北壁有悬赤弩,照於杯中,其形如蛇”。 杜 甚恶之,但不敢不饮。回家即病,久治不愈。 应 知之,即招 杜 “於故处设酒,杯中故復有蛇”。经 应 说明, 杜 意遂释,病顿愈。亦见晋书·乐广传,谓 乐 宴客事。后以“疑蛇”谓因疑虑而引起的误解。 北周 庾信 《周大将军赵公墓志铭》:“盗乌悬察,疑蛇立辨。”
分類:上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