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409,分28页显示  上一页  9  10  11  12  13  15  16  17  18 下一页
词典(续上)
疑昧
张疑
折疑
滑疑
缺疑
亭疑
疑眩
疑衰
疑互
疑端
疑蔽
夏虫疑
悬疑
睽疑
启疑
《漢語大詞典》:疑昧
疑惑不明。晋书·郤詵传:“以古况今……虽明之弗及,犹思与羣贤虑之,将何以辨所闻之疑昧,获至论於讜言乎?” 唐 颜师古 《〈汉书〉叙例》:“字或难识,兼有借音……至如常用可知,不涉疑昧者,众所共晓,无烦翰墨。”
分類:疑惑
《漢語大詞典》:张疑(張疑)
设置疑兵。明史·蔡懋德传:“岁终至省,臣言宜提一旅,星驰而前,张疑声讨,尚冀桑榆之收,无如不听何。”
《韵府拾遗 支韵》:折疑
薛道衡老氏碑大礼与天地同节非折疑于俎豆大乐与天地同和非考击于钟鼓
《漢語大詞典》:滑疑
惑乱。庄子·齐物论:“是故滑疑之耀,圣人之所图也。” 陆德明 释文引 司马彪 曰:“滑疑,乱也。” 清 谭嗣同 《仲叔四书义自叙》:“ 嗣同 顾好弄,不喜书,冀盖所短,时时诡遁他途,流转滑疑其辞,与当世大人先生辩论枝柱。”一说,滑疑犹滑稽。参阅 闻一多 《古典新义·庄子内篇校释》
分類:惑乱滑稽
《漢語大詞典》:缺疑
谓对于疑惑处不作臆断,暂存不论。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丹铅新录三·井公六博:“凡读书未解,儘缺疑不妨,惟臆説最害事。”
《分类字锦》:亭疑
史记酷吏传是时上方向文学汤决大狱欲傅古义乃请博士弟子治尚书春秋补廷尉史亭疑法注李奇曰亭平也按汤谓张汤
分类:律令
《漢語大詞典》:疑眩
见“ 疑玄 ”。
《漢語大詞典》:疑玄
亦作“ 疑眩 ”。 疑惑迷乱。荀子·正论:“上周密则下疑玄矣。” 杨倞 注:“玄,谓幽深难知;或读为眩,惑也。” 汉 贾谊 新书·数宁:“因卑不疑尊,贱不逾贵,尊卑贵贱,明若白黑,则天下之众不疑眩耳。”
分類:疑惑迷乱
《漢語大詞典》:疑衰
古代王者为参加大夫或士的丧仪而穿的丧服。疑,通“ 拟 ”;衰,通“ 縗 ”。周礼·春官·司服:“凡丧:为天王,斩衰;为王后,齐哀;王为三公六卿,锡衰;为诸侯,緦衰;为大夫、士,疑衰。” 郑玄 注:“疑之言拟也,拟於吉。” 贾公彦 疏:“天子臣多,故三公与六卿同锡衰,诸侯五等同緦衰,大夫与士同疑衰。”
《漢語大詞典》:疑互
谓文辞晦涩错乱。续资治通鉴·宋真宋大中祥符元年:“手札疑互凡十九事,令五使参议釐正而行之。”
《漢語大詞典》:疑端
(1).犹疑问;疑心。 明 方孝孺 《息耕亭记》:“涉其流则若有餘,探其源则若不足,撑舌刺口,疑端满腹,圣哲远矣。” 明 刘若愚 酌中志·大内规制纪略:“中外毫无间言,从来疑端讹语,一时冰释。”
(2).致人怀疑的事由。明史·阉党传·贾继春:“蜚语谓选侍踉蹌徒跣,屡欲自裁,皇妹失所投井。恐酿今日之疑端,流为他年之实事。”
《漢語大詞典》:疑蔽
疑惑和蔽塞。 宋 苏轼 《祭欧阳伯和父文》:“欲操简牘,从 伯和 父解发疑蔽;今其亡矣,谁助我者?”
分類:疑惑蔽塞
《漢語大詞典》:夏虫疑(夏蟲疑)
见“ 夏虫语冰 ”。
《漢語大詞典》:夏虫语冰(夏蟲語冰)
喻人囿于见闻,知识短浅。语本庄子·秋水:“井蛙不可以语於海者,拘於虚也;夏虫不可以语於冰者,篤於时也。” 清 王韬 《六合将混为一》:“不审倚伏之机,不明顺逆之故,是犹醯鷄处瓮,别有一天,夏虫语冰,莫知其候也。”文选·孙绰〈游天台山赋〉:“哂夏虫之疑冰,整轻翮而思矫。” 李善 注:“言浅近小智,同乎夏虫,今既哂之,故整翮思矫也。” 张铣 注:“夏虫不知冬有寒冰,亦犹小智不识高道,故笑之。” 宋 梅尧臣 《中伏日永叔遗冰》:“巨块置我前,凝结造化移。畏冷不敢食,有类夏虫疑。”
《国语辞典》:悬疑(悬疑)  拼音:xuán yí
令人非常关心故事情节后续进展的紧张心理状况。如:「这是一部非常紧张刺激的侦探悬疑影片。」
《國語辭典》:睽疑  拼音:kuí yí
疑异。《宋史。卷三三四。沈起传》:「盗内自睽疑,转相束缚唯恐后。」
《韵府拾遗 支韵》:启疑(启疑)
旧唐书经籍志启疑三卷顾凯之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