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大詞典》:疏通
亦作“踈通”。 剖析阐释。《汉书·儒林传·孟喜》:“ 喜 好自称誉,得《易》家候阴阳灾变书,诈言师 田生 且死时枕 喜 厀,独传 喜 ,诸儒以此耀之。同门 梁丘贺 疏通证明之,曰:‘ 田生 絶於 施讎 手中,时 喜 归 东海 ,安得此事?’” 颜师古 注:“疏通,犹言分别也。” 唐 杜甫 《送从弟亚赴安西判官》诗:“兵法五十家,尔腹为篋笥。应对如转丸,疏通略文字。” 金 王若虚 《〈论语辨惑〉序》:“彼其推明心术之微,剖析义利之辨,而斟酌时中之权,委曲疏通,多先儒之所未到,斯固有功矣。” 清 黄宗羲 《〈易学象数论〉序》:“世儒过视象数,以为絶学,故为所欺。余一一疏通之。” 章炳麟 《文学说例》:“拾遗苴漏,发为凡例,疏通古文,固后学之任也。”
《漢語大詞典》:疏密
亦作“疎密”。亦作“踈密”。
(1).稀疏与稠密。 三国 魏 何晏 《景福殿赋》:“斑閒赋白,踈密有章。”踈密,一本作“ 疏密 ”。 南朝 梁简文帝 《答湘东王上王羲之书》:“试笔成文,临池染墨,疏密俱巧,真草皆得。” 明 谢肇淛 《五杂俎·人部三》:“古无真正楷书……至国朝, 文徵仲 先生始极意结构,疎密匀称,位置适宜。”
(2).简与繁;略与详。《后汉书·文苑传下·祢衡》:“ 衡 为作书记,轻重疎密,各得体宜。”
(3).粗疏与精密。《晋书·律历志中》:“六十日中疏密可知,不待十年。”《隋书·律历志中》:“ 大象 元年,太史上士 马显 等,又上《丙寅元历》,抗表奏曰:‘……去年冬, 孝宣皇帝 乃詔臣等,监考疎密,更令同造。’” 宋 曾巩 《请令长贰自举属官札子》:“如臣之説为可采者,其推行之法, 陆贄 所陈,惟陛下察其疎密,详加损益,取进止。”
(4).宽严。《晋书·刑法志》:“ 咸康 之世, 庾冰 好为纠察,近於繁细,后益矫违,復存宽纵,疏密自由,律令无用矣。”
(5).松散与坚实。 唐 柳宗元 《种树郭橐驼传》:“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 宋 沈括 《梦溪笔谈·象数一》:“其法先治一室,令地极平,乃埋律琯,皆使上齐,入地则有浅深……地有疏密,则不能无差忒。”
(6).疏远与亲密。 宋 苏舜钦 《大理评事程君墓志铭》:“又乐賑人急难,不间疎密。”
(7).高下。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上·音律》:“《南西厢》翻本既不可无,予又因此及彼,而有志於《北琵琶》一剧……但能保与自手所填诸曲,如已经行世之前后八种,及已填未刻之内外八种,合而较之,必有浅深疎密之分矣。”
(1).稀疏与稠密。 三国 魏 何晏 《景福殿赋》:“斑閒赋白,踈密有章。”踈密,一本作“ 疏密 ”。 南朝 梁简文帝 《答湘东王上王羲之书》:“试笔成文,临池染墨,疏密俱巧,真草皆得。” 明 谢肇淛 《五杂俎·人部三》:“古无真正楷书……至国朝, 文徵仲 先生始极意结构,疎密匀称,位置适宜。”
(2).简与繁;略与详。《后汉书·文苑传下·祢衡》:“ 衡 为作书记,轻重疎密,各得体宜。”
(3).粗疏与精密。《晋书·律历志中》:“六十日中疏密可知,不待十年。”《隋书·律历志中》:“ 大象 元年,太史上士 马显 等,又上《丙寅元历》,抗表奏曰:‘……去年冬, 孝宣皇帝 乃詔臣等,监考疎密,更令同造。’” 宋 曾巩 《请令长贰自举属官札子》:“如臣之説为可采者,其推行之法, 陆贄 所陈,惟陛下察其疎密,详加损益,取进止。”
(4).宽严。《晋书·刑法志》:“ 咸康 之世, 庾冰 好为纠察,近於繁细,后益矫违,復存宽纵,疏密自由,律令无用矣。”
(5).松散与坚实。 唐 柳宗元 《种树郭橐驼传》:“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 宋 沈括 《梦溪笔谈·象数一》:“其法先治一室,令地极平,乃埋律琯,皆使上齐,入地则有浅深……地有疏密,则不能无差忒。”
(6).疏远与亲密。 宋 苏舜钦 《大理评事程君墓志铭》:“又乐賑人急难,不间疎密。”
(7).高下。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上·音律》:“《南西厢》翻本既不可无,予又因此及彼,而有志於《北琵琶》一剧……但能保与自手所填诸曲,如已经行世之前后八种,及已填未刻之内外八种,合而较之,必有浅深疎密之分矣。”
《骈字类编》:一疏
《漢語大詞典》:疏封
分封。帝王把土地或爵位分赐给臣子。 唐 元稹 《追封王蟠母李氏等》:“朕宅帝位,思弘大孝,乃詔执事,追用疏封。” 唐 白居易 《崔元备张惟素郑覃陆瀍韦弘景赐爵制》:“赏不敢忘,爵不敢爱,尔宜疏封,服命而扬之。” 宋 张孝祥 《画堂春·上老母寿》词:“看取疏封汤沐,何妨频棹觥舡。”
奏疏;奏章。
奏疏;奏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