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阔狭(闊狹)
(1).宽与狭;距离的远近。史记·天官书:“大小有差,阔狭有常。” 裴駰 集解引 孟康 曰:“阔狭,若三台星相去远近。”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归心:“百里之物,数万相连,阔狭从斜,常不盈缩。”《水浒传》第四七回:“不问路道阔狭,但有白杨树的转湾,便是活路;没那树时,都是死路。”
(2).犹疏密。史记·李将军列传:“ 广 訥口少言,与人居则画地为军陈,射阔狭以饮。” 裴駰 集解引 如淳 曰:“射戏求疏密,持酒以饮不胜者。”
(3).犹缓急;宽严。汉书·儿宽传:“ 寛 表奏开六辅渠,定水令以广溉田,收租税,时裁阔狭,与民相假贷,以故租多不入。” 颜师古 注:“谓有贫弱及农要之时不即徵收也。”资治通鉴·汉武帝元鼎四年引此文, 胡三省 注云:“余谓阔,谓征敛稍寛、禁防疏阔之时;狭,谓督促迫急之时。阔时不急征收,假贷与民,使营生业。”一说,指宽裕与窘迫。参阅 王先谦 《〈汉书〉补注》。 唐 刘禹锡 《砥石赋》:“得既有自,失岂无因? 汉 氏以还,三光景分。随道阔狭,用之得人。五百餘年, 唐 风始振。”
(4).指虚实、强弱等具体情况。三国志·吴志·陆逊传:“﹝ 诸葛瑾 ﹞书与 逊 云:‘大驾已旋,贼得 韩扁 ,具知吾阔狭。且水乾,宜当急去。’”《宋书·萧思话传》:“下官近在 歷下 ,始奉国讳,所承使人,不知阔狭,既还在路,渐有所闻,犹谓人伦无容有此,私怀感慨,未敢在言。”资治通鉴·晋安帝隆安元年:“ 魏 骑溃去, 崇 亦引还,斩首获生,具言敌中阔狭,众心稍振。”
《漢語大詞典》:稀稠
犹言疏密。汉书·刘向传:“异有小大稀稠,占有舒疾缓急。”
分類:疏密
《漢語大詞典》:稀密
疏密。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莅任·览志书》:“则形胜之奥衍阨塞,租庸之多寡轻重,烟户之盛衰稀密,咸有所稽,而政理用是以取衷焉。”
分類:疏密
《漢語大詞典》:朗密
疏密。谓大小。文选·嵇康〈琴赋〉:“朗密调匀,华绘彫琢。” 张铣 注:“朗密,谓大小也。”
分類:疏密大小
《漢語大詞典》:稀穊
犹言疏密。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种榆白杨:“五寸一荚,稀穊得中。”
分類:疏密
《漢語大詞典》:疏遬
犹疏密。管子·小匡:“以旦暮从事於田壄,税衣就功,别苗莠,列疏遬。” 尹知章 注:“遬,密也。谓苗之疏密当均列之。”参见“ 疏密 ”。
分類:疏密
《漢語大詞典》:疏密
亦作“疎密”。亦作“踈密”。
(1).稀疏与稠密。 三国 魏 何晏 《景福殿赋》:“斑閒赋白,踈密有章。”踈密,一本作“ 疏密 ”。 南朝 梁简文帝 《答湘东王上王羲之书》:“试笔成文,临池染墨,疏密俱巧,真草皆得。” 明 谢肇淛 《五杂俎·人部三》:“古无真正楷书……至国朝, 文徵仲 先生始极意结构,疎密匀称,位置适宜。”
(2).简与繁;略与详。后汉书·文苑传下·祢衡:“ 衡 为作书记,轻重疎密,各得体宜。”
(3).粗疏与精密。晋书·律历志中:“六十日中疏密可知,不待十年。”隋书·律历志中:“ 大象 元年,太史上士 马显 等,又上《丙寅元历》,抗表奏曰:‘……去年冬, 孝宣皇帝 乃詔臣等,监考疎密,更令同造。’” 宋 曾巩 《请令长贰自举属官札子》:“如臣之説为可采者,其推行之法, 陆贄 所陈,惟陛下察其疎密,详加损益,取进止。”
(4).宽严。晋书·刑法志:“ 咸康 之世, 庾冰 好为纠察,近於繁细,后益矫违,復存宽纵,疏密自由,律令无用矣。”
(5).松散与坚实。 唐 柳宗元 《种树郭橐驼传》:“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 宋 沈括 梦溪笔谈·象数一:“其法先治一室,令地极平,乃埋律琯,皆使上齐,入地则有浅深……地有疏密,则不能无差忒。”
(6).疏远与亲密。 宋 苏舜钦 《大理评事程君墓志铭》:“又乐賑人急难,不间疎密。”
(7).高下。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上·音律》:“《南西厢》翻本既不可无,予又因此及彼,而有志於《北琵琶》一剧……但能保与自手所填诸曲,如已经行世之前后八种,及已填未刻之内外八种,合而较之,必有浅深疎密之分矣。”
《漢語大詞典》:疏密
亦作“疎密”。亦作“踈密”。
(1).稀疏与稠密。 三国 魏 何晏 《景福殿赋》:“斑閒赋白,踈密有章。”踈密,一本作“ 疏密 ”。 南朝 梁简文帝 《答湘东王上王羲之书》:“试笔成文,临池染墨,疏密俱巧,真草皆得。” 明 谢肇淛 《五杂俎·人部三》:“古无真正楷书……至国朝, 文徵仲 先生始极意结构,疎密匀称,位置适宜。”
(2).简与繁;略与详。后汉书·文苑传下·祢衡:“ 衡 为作书记,轻重疎密,各得体宜。”
(3).粗疏与精密。晋书·律历志中:“六十日中疏密可知,不待十年。”隋书·律历志中:“ 大象 元年,太史上士 马显 等,又上《丙寅元历》,抗表奏曰:‘……去年冬, 孝宣皇帝 乃詔臣等,监考疎密,更令同造。’” 宋 曾巩 《请令长贰自举属官札子》:“如臣之説为可采者,其推行之法, 陆贄 所陈,惟陛下察其疎密,详加损益,取进止。”
(4).宽严。晋书·刑法志:“ 咸康 之世, 庾冰 好为纠察,近於繁细,后益矫违,復存宽纵,疏密自由,律令无用矣。”
(5).松散与坚实。 唐 柳宗元 《种树郭橐驼传》:“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 宋 沈括 梦溪笔谈·象数一:“其法先治一室,令地极平,乃埋律琯,皆使上齐,入地则有浅深……地有疏密,则不能无差忒。”
(6).疏远与亲密。 宋 苏舜钦 《大理评事程君墓志铭》:“又乐賑人急难,不间疎密。”
(7).高下。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上·音律》:“《南西厢》翻本既不可无,予又因此及彼,而有志於《北琵琶》一剧……但能保与自手所填诸曲,如已经行世之前后八种,及已填未刻之内外八种,合而较之,必有浅深疎密之分矣。”
《國語辭典》:均匀(均勻)  拼音:jūn yún
1.均等,平均。《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六:「只见那为头的道:『某件与某人,某件与某人;』连唱了来人的姓名,又有嫌多嫌少道:『分得不均匀!』相争论的,半日方散去。」
2.用于形容身材秾纤合度。如:「身材均匀」。
《國語辭典》:布白  拼音:bù bái
写书法时布置空白处与著墨处,使疏密相间,字有字的布白,行有行的布白,笔有笔的布白。
《漢語大詞典》:驳阴(駁陰)
亦作“駮阴”。 由于枝叶疏密而形成的斑驳的树阴。 宋 梅尧臣 《游隐静山》诗:“駮阴漏斜先,徒欲穷巔幽。”
《國語辭典》:枝叶扶疏(枝葉扶疏)  拼音:zhī yè fú shū
1.枝叶繁密四布。形容树木茂盛。《后汉书。卷六四。延笃传》:「远取诸物,则草木之生,始于萌牙,终于弥蔓,枝叶扶疏,荣华纷缛,末虽繁蔚,致之者根也。」也作「枝叶扶苏」。
2.比喻宗族繁衍昌盛。「枝」文献异文作「支」。《汉书。卷六三。武五子传。燕剌王刘旦传》:「高皇帝览踪迹,观得失,见秦建本非是,故改其路,规土连城,布王子孙,是以支叶扶疏,异姓不得间也。」
3.比喻文章详细缜密、文词华美。宋。陆九渊 荆国王文公祠堂记:「昭陵之日,使还献书,指陈时事,剖析弊端,枝叶扶疏,往往切当。」
《国语辞典》:统计图(统计图)  拼音:tǒng jì tú
一种平面或立体的图形。利用点的多少、线的长短、面积或体积的大小、颜色的分别与浓淡、线条的疏密或曲线的倾斜角度,以表示统计表内各种数字的大小程度、变动情形、分布状况或相互关系。种类繁多,有说明图、计算图、分析图等。
《國語辭典》:花花搭搭  拼音:huā huā dā dā
1.间杂地搭配著。如:「过年时大家聚在一起,各种零嘴花花搭搭地吃著,天南地北聊个不停。」
2.形容大小、疏密不一的样子。如:「这片林地还未整理,所以林相花花搭搭的,有点零乱。」
《漢語大詞典》:密密疏疏
疏密相间的样子。 宋 辛弃疾 《汉宫春·答吴子似总干和章》词:“君如星斗,灿中天,密密疏疏。”
分類:疏密相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