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20,分35页显示 上一页 23 24 25 26 27 29 30 31 32 下一页
金轮王佛顶要略念诵法
要略念诵经
苾刍习学略法
毗佛略
思惟略要法
根本说一切有部苾刍习学略法
浅略
浅略释
略三宝
略授三归五八戒并菩萨戒
略出经
略出念诵经
略戒
略念诵法
佛类词典(续上)
金刚顶胜初瑜伽经中略出大乐金刚萨埵念诵仪轨金轮王佛顶要略念诵法
要略念诵经
苾刍习学略法
毗佛略
思惟略要法
根本说一切有部苾刍习学略法
浅略
浅略释
略三宝
略授三归五八戒并菩萨戒
略出经
略出念诵经
略戒
略念诵法
金刚顶胜初瑜伽经中略出大乐金刚萨埵念诵仪轨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一卷,唐不空译。说念诵金刚萨埵之法。大乐金刚为金刚萨埵之异名。
(经名)一卷,唐不空译。说念诵金刚萨埵之法。大乐金刚为金刚萨埵之异名。
金轮王佛顶要略念诵法
【佛学大辞典】
(书名)一卷,唐不空译。说金轮佛顶之修法。
(书名)一卷,唐不空译。说金轮佛顶之修法。
要略念诵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大毗卢遮那佛说要略念诵经之略名。
(经名)大毗卢遮那佛说要略念诵经之略名。
苾刍习学略法
【佛学大辞典】
(经名)根本说一切有部苾刍习学略法之略名。
(经名)根本说一切有部苾刍习学略法之略名。
毗佛略
【佛学大辞典】
(术语)Vaipulya,又作鞞佛略,裴佛略。新云毗富罗。十二部经之第十。译曰方广经。称方正广大之经典。小乘之长阿含经,大乘之华严法华等诸经是也。若对于小乘,则一切之大乘经悉为方广经。大乘义章一曰:「毗佛略经,此名方广。理正曰方,义备名广。若依小乘,诸正为方,言多曰广。」慧琳音义二十六曰:「毗佛略,此云方广。」大日经疏九曰:「梵音毗富罗,是广大义。谓深广无际不可测量,如是诸法自体,名毗富罗法界。」然智度论三十三曰:「广经者,名摩诃衍,(中略)鞞佛略(力夜反),秦言未曾有经。」是上所谓毗佛略,即方广经,称为摩诃衍,译曰广经。毗佛略,译为第十一部之未曾有经。然他经论,未曾有经之梵名为阿浮达磨。二者相异,应考。
(术语)Vaipulya,又作鞞佛略,裴佛略。新云毗富罗。十二部经之第十。译曰方广经。称方正广大之经典。小乘之长阿含经,大乘之华严法华等诸经是也。若对于小乘,则一切之大乘经悉为方广经。大乘义章一曰:「毗佛略经,此名方广。理正曰方,义备名广。若依小乘,诸正为方,言多曰广。」慧琳音义二十六曰:「毗佛略,此云方广。」大日经疏九曰:「梵音毗富罗,是广大义。谓深广无际不可测量,如是诸法自体,名毗富罗法界。」然智度论三十三曰:「广经者,名摩诃衍,(中略)鞞佛略(力夜反),秦言未曾有经。」是上所谓毗佛略,即方广经,称为摩诃衍,译曰广经。毗佛略,译为第十一部之未曾有经。然他经论,未曾有经之梵名为阿浮达磨。二者相异,应考。
思惟略要法
【佛学大辞典】
(书名)一卷,秦罗什译。先明形疾轻微,心病深重,次明四无量观法,白骨观法,观佛三昧法,法身观法,十方诸观法,观无量寿佛法,诸法实相观法,法华三昧观法。
(书名)一卷,秦罗什译。先明形疾轻微,心病深重,次明四无量观法,白骨观法,观佛三昧法,法身观法,十方诸观法,观无量寿佛法,诸法实相观法,法华三昧观法。
根本说一切有部苾刍习学略法
【佛学大辞典】
(书名)一卷元拔合思巴集。
(书名)一卷元拔合思巴集。
浅略
【佛学大辞典】
(术语)密宗之语。浅者浅近,略者简略,总指显教所说。二教论下曰:「法身说深奥,应化教浅略。」
(术语)密宗之语。浅者浅近,略者简略,总指显教所说。二教论下曰:「法身说深奥,应化教浅略。」
浅略释
【佛学大辞典】
(术语)密教之释例分二门,一浅略释,世间通途之释义也。二深秘释,诠密教深理之释义也。深秘释中更分三重之浅深,总立为四重。大日经疏二曰:「依阿阇梨所传,皆须作二种释:一者浅略释,二者深秘释。」同三曰:「又此经文有浅略深秘二释,就深秘释中复有浅深。辄尔披玩者,以不解密号故。」(参见:四释)
(术语)密教之释例分二门,一浅略释,世间通途之释义也。二深秘释,诠密教深理之释义也。深秘释中更分三重之浅深,总立为四重。大日经疏二曰:「依阿阇梨所传,皆须作二种释:一者浅略释,二者深秘释。」同三曰:「又此经文有浅略深秘二释,就深秘释中复有浅深。辄尔披玩者,以不解密号故。」(参见:四释)
略三宝
【佛学大辞典】
(仪式)凡禅家讽唱之末,必有十方三世等语,此名略三宝。谓十方三世一切佛者,佛宝也,诸尊菩萨摩诃萨者,僧宝也,摩诃般若波罗蜜者,法宝也。其鸣磬之法,十方一下,诸尊一下,摩诃般若一下,以分三宝也。
(仪式)凡禅家讽唱之末,必有十方三世等语,此名略三宝。谓十方三世一切佛者,佛宝也,诸尊菩萨摩诃萨者,僧宝也,摩诃般若波罗蜜者,法宝也。其鸣磬之法,十方一下,诸尊一下,摩诃般若一下,以分三宝也。
略授三归五八戒并菩萨戒
【佛学大辞典】
(书名)一卷,唐澄照赞。
(书名)一卷,唐澄照赞。
略出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金刚顶瑜伽中略出念诵经之略名。
(经名)金刚顶瑜伽中略出念诵经之略名。
略出念诵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同于略出经。
(经名)同于略出经。
略戒
【佛学大辞典】
(术语)戒经有广略之二教,佛成道后十二年间,大众清净,无犯戒者,故未曾立一戒,唯说略偈总劝诫善恶,故谓之略戒,又云略教。十二年以后弟子行法渐流放逸,污清净之法海,因随缘制之,遂至有五篇七聚之多。谓之广戒,又云广教。略教局于利根,广教通于利钝二机。四分僧戒本曰:「善护于口言,自净其志意,身莫作诸恶。此三业道净,能得如是行,是大仙人道。此是释伽牟尼如来无所著等正觉,于十二年中为无事僧说此戒经。从此已后广分别说。」但常以诸恶莫作,诸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之四句偈为略戒。又真言以三平等戒为略戒。(参见:三昧耶戒)
(术语)戒经有广略之二教,佛成道后十二年间,大众清净,无犯戒者,故未曾立一戒,唯说略偈总劝诫善恶,故谓之略戒,又云略教。十二年以后弟子行法渐流放逸,污清净之法海,因随缘制之,遂至有五篇七聚之多。谓之广戒,又云广教。略教局于利根,广教通于利钝二机。四分僧戒本曰:「善护于口言,自净其志意,身莫作诸恶。此三业道净,能得如是行,是大仙人道。此是释伽牟尼如来无所著等正觉,于十二年中为无事僧说此戒经。从此已后广分别说。」但常以诸恶莫作,诸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之四句偈为略戒。又真言以三平等戒为略戒。(参见:三昧耶戒)
三昧耶戒
【佛学大辞典】
(术语)授传法灌顶以前所授之作法也。三昧耶有不违越之义,故于通戒,初上座,次惊觉铃作法,归命,运心忏悔,归依,发心遮难,请师,羯磨及杨枝打,涂香,花鬘,烧香灯明,齿木,金刚线,金刚水是也。诸仪轨诀影一曰:「密教修行,先三摩耶戒,初门也。今修四度加行终,传法灌顶之时,初受三摩耶戒者,末世也。何则?所谓三摩耶戒者,以三种之菩提心为戒也。住于根本三摩地之心,而非三平等则之心,则行法不成就故也。」
(术语)授传法灌顶以前所授之作法也。三昧耶有不违越之义,故于通戒,初上座,次惊觉铃作法,归命,运心忏悔,归依,发心遮难,请师,羯磨及杨枝打,涂香,花鬘,烧香灯明,齿木,金刚线,金刚水是也。诸仪轨诀影一曰:「密教修行,先三摩耶戒,初门也。今修四度加行终,传法灌顶之时,初受三摩耶戒者,末世也。何则?所谓三摩耶戒者,以三种之菩提心为戒也。住于根本三摩地之心,而非三平等则之心,则行法不成就故也。」
略念诵法
【佛学大辞典】
(修法)金轮时处仪轨说此法。是行者或旅行或多事不能行广法时,或其人之性为不好广轨者而说之也。其次第先以护身法清吾三业,次以小金刚轮之印明,成坛场,次结其尊之根本印,诵其明七遍,以加持心额喉顶之四处,因而成大圆镜智乃至成所作智之四智,次为金刚合掌,置之顶上,诵字二十一遍,以成供养法。以下不必捻数珠。
(修法)金轮时处仪轨说此法。是行者或旅行或多事不能行广法时,或其人之性为不好广轨者而说之也。其次第先以护身法清吾三业,次以小金刚轮之印明,成坛场,次结其尊之根本印,诵其明七遍,以加持心额喉顶之四处,因而成大圆镜智乃至成所作智之四智,次为金刚合掌,置之顶上,诵字二十一遍,以成供养法。以下不必捻数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