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达奚震 朝代:北周至隋初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北周代人,字猛略。鲜卑族。达奚武子。起家员外散骑侍郎。历华州刺史,进爵广平郡公。武帝天和中拜柱国,建德初袭爵郑国公,进上柱国,从灭齐,拜大宗伯。官至原州总管。隋文帝开皇初卒。
全隋文·卷二十五
震字猛略,代人。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42—557 【介绍】: 即宇文觉。北周皇帝。代郡武川人,鲜卑族,字陁罗尼,宇文泰第三子。初封略阳郡公。西魏恭帝三年,宇文泰死,袭父爵,任太师、大冢宰,封周公。是年末,得堂兄宇文护之力,迫西魏恭帝禅位。次年正月,称天王,建国号曰周,史称北周。忌护专政,欲除护而反被废,毒死。在位一年。
全后周文·卷一
帝讳觉,字陁罗尼,文帝第三子。魏恭帝三年三月为安定公世子,四月拜大将军,十月嗣位太师大冢宰,十二月封周公,受魏禅,明年九月为宇文护所废,寻遇弑,建德元年追谥曰孝闵皇帝。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北齐北秀容川人。尔朱荣子。袭爵梁郡王。高欢遗令恕文略十死,恃此骄横不法。坐事逮狱,居数月,夺防者弓矢以射人,遂伏法。
王辩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63—618 【介绍】: 隋冯翊蒲城人,字警略。少习兵书,擅骑射,有大志。在北周以军功授都督。入隋,参与镇压各地起事。恭帝义宁二年与王世充共攻李密,胜之,寻为世充所误,反胜为败,溺死于洛水。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隋僧。南海人,姓氏不详。貌丑陋。年常若四十许,相传已三百岁。通禅法,多有异行。炀帝召见于江都。相传一日于宫中环走索羊头,帝怒,收禁廷尉。人见法喜日丐于市,饮食自若。按视锁封如故,帝遂释之。寻有疾,命人以火焚死。后数岁,有从南海归者,言曾见法喜于海外,固无恙也。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三十 神化科(二)
南海人。形貌寝陋。年可四十许。耆老皆谓于儿时见之。其颜色与今无所异。或以为已三百岁矣。亦每自言旧识慧远法师于庐山。且其谈论。晋宋间事。历历如信宿。平居缄默。见人必嘲诮。然语意尤中未来祸福。故人之矜持者。因不喜见。方陈有国日马静刺史广州。遇行部。必以甲数万。耀威边徼初视篆喜直造厅事。画地作马首。以示其子而去。未几。静卒为人以谋反。诬告于上。上遣临汝侯观形势曰。果反即诛。否亦代之耳。临汝侯乘其不戒。诛而代之。炀庙闻其异。诏至行在所。时江都新成一宫喜才升阶瞻顾遽却走。唱曰。几压杀我。是日夜骤雨屋仆毙数人。后复遍历宫中。索羊头。上恶之。诏锁闭一室中。数日三卫吏士。见之市肆。坦率如常。时或以闻。诏验视且责问守者。皆无他。及开户入检室内。则袈裟覆白骨一聚。而颈骨縻锁自若。上益疑怪。复诏长史王恒廉之而信。上于是始敬惧。叹曰。圣者神变无方。又安可以世俗遇哉。会守者奏。喜在上趣诏掊锁彻户纵所适。俄属疾乃自尽去荐席。欹卧床箦上。而炽炭其下。使半身焦烂。数日卒。葬香山寺侧。阅四年南海以喜获放还。上疏谢。诏开其棺。索然。
宋高僧传·卷第十八 感通篇第六之一
释法喜。南海人也。形容寝陋短弱迂疏。可年四十许。岭表耆老咸言。儿童时见识之颜貌如今无异。蛮蜒间相传云。已三百岁矣。亦自言。旧识庐山慧远法师。说晋宋朝事历历如信宿前耳。平素时悄然见人必语语必含深意。吉凶之徵有如影响。人亦不欲与喜相见。惧直言灾恶忤逆意也。陈朝马静为广州刺史。方上任喜直入州上厅事。画地作马头形。以示其子而去。静本扶风名族。雄勇多武略。不闲事体。及临州也每出行部从甲士数万。旌旗剑戟若虹霓映乎霜雪。言以此可用威边徼。其奢僣过度。王者之不若。被人诬告谋反。静惧即遣妻子百馀人入朝示无图变。陈主犹惑遣临汝侯观其形势。曰必有反状便可行戮。实无逆谋直往代之。临汝利其财产至州不验是非。静恃心无异束手诣临汝。便叱左右擒而斩之。此画地之明效矣。喜之先见皆同此类。炀帝闻之追来扬州。未久宫内树一堂新成。喜匆匆升堂。观览俄惊走下阶唱言。几压杀。其日夜阑大雨堂崩。毙者数人。其后又于宫内环走言索羊头帝闻恶之责以狂言。敕锁著一室数日。三卫于市见喜坦率游行。还奏敕所司覆验禁闭之处。门锁如故。守当者云喜见在室内。于是开户见袈裟覆一聚白骨。其锁贯项骨不脱。帝甚惊怪。敕遣长史王恒疾往验之。袈裟覆白骨骨皆钩锁相连。铁锁縻其项骨。帝闻愕然称叹。尤增信重。敕令勿轻摇荡。曰圣者神变无方。至暮喜还在室。或言或笑。守门复奏。帝令脱锁纵其所适。有于一日赴数家斋食。或时饮酒啖肉都无拘忌。俄而有疾。常所卧床自撤荐席。𭣋箦而欹寝。令人于下铺炭甚炽。数日而终。半身焦烂。葬于香山寺侧。后四年南海郡奏。喜见还在郡。敕遣开棺空无所有矣。
神僧传·卷第五
释法喜。南海人也。形容寝陋短弱迂疏。可年四十许人。岭表耆老咸言。儿童时见识之。颜貌如今无异。蛮蜒(音但)间相传云。已三百岁矣。亦自言旧识庐山远法师。说晋宋朝事历历如信宿前耳。平素时悄默无语。语必含深意。吉凶之徵有如影响。人亦不欲与喜相见。惧直言灾恶忤逆意也。陈朝马静为广州刺史。方上任。喜直入州。上厅事画地作马头形。以示其子而去。静本名族多武略。到州行部从甲士数万。旌旗剑戟以威边徼。其侈僭过度。被人诬告谋反。帝使临汝侯按之。利其财产擒而斩之。此画地之明效也。喜之先见皆此类。炀帝闻之取来扬州。帝令宫内安置。于时内造一堂新成。师忽升堂观看。因惊走下阶。回顾云。几压杀我。其日中夜天大雨堂崩。压杀数十人。其后又于宫内环走索羊头。帝闻而恶之以为狂言。命锁著一室。数日三卫于市见喜坦率游行。还奏云。法喜在市。敕责所司检验所禁之处。门锁如旧。守者亦云。师在室内。于是开户入室见袈裟覆一聚白骨锁在项骨之上。以状奏闻。敕遣长史王恒验之皆然。帝由是始信非常人也。敕令勿惊动。至日暮师还室内。或语或笑。守门秦闻。敕所司脱锁放师出外随意所适。其后帝遇弑于江都。方悟索羊头之验。有时一日之中凡数十处斋供。师皆赴会。在在见之。其间亦饮酒啖肉。俄而见身有疾。常卧床去荐席令人于床下铺炭火甚热。数日而命终。火炙半身皆焦烂。葬于香山寺至大业四年南海郡奏云。法喜师见还在郡。敕遣开棺视之则无所有。
刘权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隋彭城丰县人,字世略。少任侠,重然诺。后折节好学,动循法度。初仕于北齐。入隋,从晋王平陈,以功授开府仪同三司。炀帝大业中拜卫尉卿,从征吐谷浑得胜,留镇西境,开屯田。在边五载,绥抚诸羌族,道路无阻。出为南海太守,道遇乱民,陈利害,不以战而安抚之。后豪帅愿推权为首领起事,权无异图。守之以死。

人物简介

全隋文·卷三十一
可汗,姓阿史那氏,名摄图,伊利可汗之子。齐、周间,佗钵可汗以为尔伏可汗,统其东面。佗钵卒,国人迎立之,号伊利俱罗设莫何始波罗可汗,一号沙钵略。治都斤山。后度漠南,寄居白道川,立约以碛为界。

人物简介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字里皆不详。善嘲戏。太宗贞观初,宿卫考满,至兵部试判,因错一字而落选,遂向温彦博披诉。温令其作诗嘲竹及屏墙,应声而就。温大喜,即令送吏部与官。事迹见《太平广记》卷二五四引《启颜录》、《大唐新语》卷一三。《全唐诗》存诗2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00—653 【介绍】: 唐宗室。字承范。李道玄从父弟。初封略阳郡公。武德间授灵州总管,封任城王,逐突厥,振威武,边人悦服。贞观间拜鸿胪卿,历左领军、大理卿,又以功召拜刑部尚书,迁礼部尚书,改封江夏王。以坐赃下狱,免官削封邑。后复拜礼部尚书。以疾请居闲职,转太常卿。永徽初为长孙无忌诬,流象州,道病卒。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幽州良乡人。初以荫补幽州府功曹参军,累官侍御史、丰州刺史、西受降城使。以挫回纥使者骄容威气而令名显闻,又勤俭率众,凿渠溉田而雄于北疆。年五十五,卒于屯。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八 證悟科(二)
新罗国湘州薛氏子也。丱年入道。随师游学无常处。时三藏玄奘公。化王中原。偕友将造之。事见湘法师传。因缘既忤。踪迹遂乖。任性逍遥。一无定止。会王置百座。召名德讲仁王经本州。以宿硕闻。或以其行污𧮂不纳。居无何。夫人病脑痈。医祷皆莫效。卜曰。宜致神剂赤县地。于是遣使西度。海冥涨中。忽见人邀至龙君所。宫殿严丽。徒从庄萧。盖非世间耳目所及。君自称钤海。谓使曰。汝夫人青帝第三女也。其于佛法尤有愿力。金刚三昧经者。乃二觉圆通。示菩萨行也。我尝得之。而未易流通。今以夫人之病。而发机焉。则岂惟夫人利益而已。因持刀裂其腨肠。入散经三十许纸。其内外用蜡纸缠滕。而傅以他药。且曰。恐所历有魔事。故为此耳。又曰。可请大安圣者诠次缀缉。元晓法师造疏讲释。如是则虽雪山阿伽陀药不过也。大安者。形服素诡异。每击铜钵井市中。唱大安大安。王至是亟召安。安曰。但将经来。即以义理。釐为八品而去。然终不肯见王。晓得经。即疏之牛车上。成五卷。且设几案笔砚于牛两角间曰。本始二觉。此经指也。姑以表之耳。寻尅日于黄龙寺开阐。浮薄者忌其能。窃之以逃。王命限三日。更出略疏三卷。以急疗治。晓宣吐雍容。辩抗敏锐。称扬弹指声沸于空。其曰。昔日采百椽时。虽不预会。今朝横一栋处。惟我独能。所以讥曩者之𧮂焉。众有惭色。后不知所终。
宋高僧传·卷第四 义解篇第二之一
释元晓。姓薛氏。东海湘州人也。丱䰂之年惠然入法。随师禀业游处无恒。勇击义围雄横文阵。仡仡然桓桓然。进无前却。盖三学之淹通。彼土谓为万人之敌。精义入神为若此也。尝与湘法师入唐。慕奘三藏慈恩之门。厥缘既差息心游往。无何发言狂悖示迹乖疏。同居士入酒肆倡家。若志公持金刀铁锡。或制疏以讲杂华。或抚琴以乐祠宇。或闾阎寓宿。或山水坐禅。任意随机都无定检。时国王置百座仁王经大会遍搜硕德。本州以名望举进之。诸德恶其为人。谮王不纳。居无何。王之夫人脑婴痈肿。医工绝验。王及王子臣属祷请山川灵祠无所不至。有巫觋言曰。苟遣人往他国求药。是疾方瘳。王乃发使泛海入唐募其医术。溟涨之中忽见一翁。由波涛跃出登舟。邀使人入海睹宫殿严丽。见龙王王名钤海。谓使者曰。汝国夫人是青帝第三女也。我宫中先有金刚三昧经。乃二觉圆通示菩萨行也。今托仗夫人之病为增上缘。欲附此经出彼国流布耳。于是将三十来纸。重沓散经付授使人。复曰。此经渡海中恐罹魔事。王令持刀裂使人腨肠而内于中。用蜡纸缠縢以药傅之。其腨如故。龙王言。可令大安圣者铨次缀缝请元晓法师造疏讲释之。夫人疾愈无疑。假使雪山阿伽陀药力亦不过是。龙王送出海面。遂登舟归国。时王闻而欢喜。乃先召大安圣者黏次焉。大安者不测之人也。形服特异恒在市廛。击铜钵唱言大安大安之声。故号之也。王命安。安云。但将经来不愿入王宫阈。安得经排来成八品。皆合佛意。安曰。速将付元晓讲。馀人则否。晓受斯经正在本生湘州也。谓使人曰。此经以本始二觉为宗。为我备角乘将案几。在两角之间。置其笔砚。始终于牛车造疏成五卷。王请剋日于黄龙寺敷演。时有薄徒窃盗新疏。以事白王。延于三日。重录成三卷。号为略疏。洎乎王臣道俗云拥法堂。晓乃宣吐有仪解纷可则。称扬弹指声沸于空。晓复昌言曰。昔日采百椽时虽不预会。今朝横一栋处唯我独能。时诸名德俯颜惭色伏膺忏悔焉。初晓示迹无恒化人不定。或掷盘而救众。或噀水而扑焚。或数处现形。或六方告灭。亦杯渡志公之伦欤。其于解性览无不明矣。疏有广略二本。俱行本土。略本流入中华。后有翻经三藏。改之为论焉。 系曰。海龙之宫自何而有经本耶。通曰。经云。龙王宫殿中有七宝塔。诸佛所说。诸深义别有七宝箧满中盛之。谓十二因缘总持三昧等。良以此经合行世间。复显大安晓公神异。乃使夫人之疾为起教之大端者也。
高僧摘要·化高僧摘要卷四
姓薛。东海湘州人。三学淹通。彼土谓为万人之敌。时国王置百座仁王经大会。遍搜硕德。本州以名望举进之。王不纳。居无何。王之夫人。脑婴痈肿。医工绝验。王及王子臣属。祷请山川灵祠。无所不至。有巫觋言曰。苟遣人往他国求药。是疾方瘳。王乃发使泛海入唐。募其医术。溟涨之中。忽见一翁。由波涛跃出登舟。邀使人入海。睹宫殿严丽。见龙王。王名钤海。谓使者曰。汝国夫人。是青帝第三女也。我宫中先有金刚三昧经。乃二觉圆通。示菩萨行也。今托仗夫人之病。为增上缘。欲附此经。出彼国流布耳。于是将三十来纸。重沓散经。付授使人。复曰。此经渡海中。恐罹魔事。王令持刀裂使人腨肠。而内于中。用蜡纸缠縢。以药傅之。其腨如故。龙王言。可令元晓法师造疏讲释之。夫人疾愈无疑。龙王送出海面。遂登舟归国。时王闻而欢喜。乃召元晓。造疏成五卷。王请剋日于黄龙寺敷演。号为略疏。晓乃宣吐有仪。解纷可则。称扬弹指。声沸于空。疏有广略二本。俱行本土。略本流中华。后有翻经三藏。改之为论焉。

人物简介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籍贯皆不详。代宗大历中应进士试。曾官度支员外郎。事迹见《文苑英华》卷一八八省试州府试诗、《郎官石柱题名考》卷一四。《全唐诗》存诗1首。
李全略 朝代:中唐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26 【介绍】: 唐人。本姓王,名日简。事王武俊为偏裨。穆宗时擢拜横海军节度使,赐李姓,改名。后阴结军士,外示忠顺,内蓄奸谋。未几卒。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68—836 【介绍】: 唐贝州武城人,字广略。崔邠弟。第进士。累迁吏部员外郎,褒黜无不当,为时所称。敬宗嗣位,拜翰林侍讲学士。后由礼部侍郎出为虢州观察使,改鄂、岳等州观察使。迁检校吏部尚书,卒于官,谥德。与高重辑六经要言,区分事类,纂成《诸经纂要》。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68—836 字广略,郡望清河东武城(今山东武城西北)。德宗贞元十二年(796)登进士第,累迁吏部员外郎。宪宗元和十三年(818)任司封郎中,十五年迁谏议大夫。穆宗长庆四年(824)以给事中充翰林侍讲学士,加中书舍人。敬宗宝历二年(826)拜礼部侍郎,文宗大和元年(827)至二年两知贡举。四年出任陕虢观察使,五年徙镇鄂岳,九年改浙西。封清河郡公,开成元年十月卒,谥德。生平事迹见杜牧《崔公行状》,新、旧《唐书》本传。《全唐诗》存诗1首。
全唐文·卷七百二十四
郾字广略。清河武城人。举进士。书判入等。授集贤殿校书郎。累迁吏部员外。再迁左司郎中。元和十三年为吏部郎中。迁谏议大夫。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32 【介绍】: 唐博陵人。第进士。宪宗元和时累迁京兆尹,徙左散骑常侍。素与崔植有隙,及植当国,以元略为宣抚党项使,辞疾不行,乃出为黔南观察使。敬宗初复为京兆尹,兼御史大夫。因误收赦免贷钱七千贯,削去兼职。以父事宦官崔潭峻,授户部侍郎。又为刘栖楚所排挤。文宗大和中,转户部尚书,判度支,检校吏部尚书,终义成节度使。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831 郡望博陵安平(今河北安平),博州(今山东聊城)人。登进士第,历仕幕府。宪宗元和八年(813)拜殿中侍御史,迁刑部郎中、御史中丞。后除京兆少尹,旋正拜京兆尹。十四年,改左散骑常侍。穆宗长庆元年(821),出为黔南观察使,转鄂州刺史,入为大理卿。敬宗即位,复拜京兆尹,旋改户部侍郎。文宗时,转户部尚书,出为东都留守,迁滑州刺史。卒,赠尚书左仆射。事迹见新、旧《唐书》本传。《全唐诗》存诗1首。
全唐文·卷七百十七
元略。博州人。第进士。穆宗朝为黔南观察使。徙鄂岳。入拜大理卿。敬宗朝迁户部侍郎。文宗朝转户部尚书。为东都留守。迁义成军节度使。卒赠左仆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