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415,分28页显示  上一页  11  12  13  14  15  17  18  19  20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遗藏
遗计
遗镌
存底
烙印
道牙
迁留
遗础
遗载
余踪
余姿
阻留
裁留
保留
遗棠
《漢語大詞典》:遗藏(遺藏)
遗留下来的储藏之物。 宋 吕惠卿 《建宁军节度使谢表》:“抚弓剑之遗藏,每加悽愴;顾庙堂之旧物,寧不衋伤。”
《漢語大詞典》:遗计(遺計)
(1).犹失策。后汉书·桓郁传:“是以虑无遗计,举无过事。”《宋书·邓琬传》:“凡诸将帅,皆忠无匿情,智无遗计,果干刚鷙,譎略多奇。” 宋 崔伯易 《感山赋》:“不募人访铜,而私或自铸,重给民旷土,而争糴於胡。遗计若此,庸为利歟!”
(2).指死者留下的计谋、计划等。《三国演义》第三三回回目:“ 曹丕 乘乱纳 甄氏 , 郭嘉 遗计定 辽东 。”
(3).遗留财产。计,生计,指财产。 清 刘大櫆 《〈朱子颖诗集〉序》:“ 子颖 之父祖,皆为达官,然不为子孙留遗计,而 子颖 少时衣食不足。”
《漢語大詞典》:遗镌(遺鐫)
指古代留下的金石文字镌刻。 明 何景明 《寄徐博士二十二韵》:“雅音凄古调,奇字索遗鐫。”
《国语辞典》:存底  拼音:cún dǐ
留下副本或底稿。如:「订立契约时要存底,以保障双方利益并避免纠纷。」
《國語辭典》:烙印  拼音:lào yìn
1.将金属器具用火烧热,在牛马或器物上烫印文字,以资辨别。《元史。卷一○○。兵志三》:「朝廷岁以九月、十月遣寺官驰驿阅视,较其多寡,有所产驹,即烙印取勘。」
2.引申为深刻的印象。如:「那次车祸的目击经验,在我心里深深地打上了个烙印,永难磨灭。」
《漢語大詞典》:道牙
佛牙。相传 释迦 圆寂后,留下四颗佛牙。后用以喻指修道之功德。 唐 刘禹锡 《游桃源一百韵》:“道牙期日就,尘虑乃冰释。” 唐 金献贞 《海东故神行禅师碑》:“灌法水於神器,长道牙於心田。”
《漢語大詞典》:迁留(遷留)
迁走与留下。北史·魏纪三·高祖孝文帝:“甲辰,詔諭天下以迁都意……癸酉,临朝堂,部分迁留。”
分類:留下
《漢語大詞典》:遗础(遺礎)
房屋倒圮后遗留下的基石。 清 厉鹗 《石笋峰》诗:“名僧貺幽趣,遗础今埋湮。”
《漢語大詞典》:遗载(遺載)
指前代留下的记载事情的书或文章。魏书·崔子元传:“ 正始 之末,任属记言,撰缉餘暇,乃刊著 赵 、 燕 、 秦 、 夏 、 凉 、 蜀 等遗载,为之赞序,褒贬评论。”
《漢語大詞典》:余踪(餘蹤)
亦作“ 餘纵 ”。
(1).纵,同“ 踪 ”。指他人事迹。 汉 蔡邕 《文烈侯杨公碑》:“盖以韜腾餘纵,思高 游 夏 。”一本作“ 餘踪 ”。
(2).纵,同“ 踪 ”。谓传留下影响。 北周 庾信 《周柱国楚国公岐州刺史慕容公神道碑》:“清徽令范,千载餘踪。”
《漢語大詞典》:余姿(餘姿)
(1).赏玩不尽的姿容。 晋 傅玄 《却东西门行》:“回目流神光,倾亚有餘姿。” 宋 张耒 《有感》诗之一:“晚风颯不收,残红怨餘姿。”
(2).指前辈传留下来的舞姿。 唐 杜甫 《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梨园弟子散如烟,女乐餘姿映寒日。” 仇兆鳌 注:“餘姿,即 临潁 舞态。”
《漢語大詞典》:阻留
(1).受阻而留下。 巴金 《灭亡》第八章:“到了婶母家,没有见着她,我很觉扫兴,以为她被雨阻留在学校中了。”
(2).指劝阻挽留。 邹忠新 黄伯亨 《断头山》:“ 罗昌秀 不言不语回身走,二人上前忙阻留。”
《漢語大詞典》:裁留
留下一部分。新唐书·权德舆传:“畿甸之内,大率赤地而无所望,转徙之人,毙踣道路,虑种麦时,种不得下。宜詔在所裁留经用,以种贷民。”
分類:留下
《國語辭典》:保留  拼音:bǎo liú
1.保存、留下。如:「保留票根」、「老师毫无保留的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官场现形记》第四一回:「该绅等率为禀请保留原任,无非出自该牧贿嘱,以为沽名钓誉地步。」
2.暂时搁置不作处理。如:「本案保留,容后再议。」「对于这个敏感问题,许多人都采取保留的态度。」
3.拘禁。《儒林外史》第一七回:「你一定在内为头要保留,是那里冤枉的事!如今上面还要密访。」
《漢語大詞典》:遗棠(遺棠)
典出《诗·召南·甘棠》:“蔽芾甘棠,勿翦勿伐, 召伯 所茇。” 郑玄 笺:“茇,草舍也。 召伯 听男女之讼,不重烦劳,百姓止舍小棠之下听断焉,国人被其德,説其化,思其人,敬其树。”后以“遗棠”指 召伯 留下的盛德惠政。 唐 蔡希叔 《陕中作》诗:“川原餘让畔,歌吹忆遗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