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414,分28页显示  上一页  6  7  8  9  10  12  13  14  15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印篆
遗殿
遗士
遗嗣
遗叹
留言
尾巴
余风
言筌
前矩
遗地
遗产
贻戚
遗谋
遗图
《漢語大詞典》:印篆
(1).印章。因印章多用篆文,故称。 宋 宋敏求 春明退朝录卷下:“近朝皇太后、皇后皆有印篆,文曰:‘皇太后之印’、‘皇后之印’。” 清 刘大櫆 《伯兄奉之墓志铭》:“兵卒粮餉,素取给於县,县为印篆移营官,营官各以券给其兵。”《黑籍冤魂》第七回:“﹝ 吴瑞菴 ﹞领着幕宾跟随,来接了 寧 绍 台道的印篆。”
(2).盖印后留下的印文。 宋 郭若虚 图画见闻志·李主印篆:“ 李后主 才高识博,雅尚图书……今内府所有图轴暨人家所得书画,多有印篆,曰:‘内殿图书’、‘内合同印’、‘建业文房之宝’。”
《漢語大詞典》:遗殿(遺殿)
指古代留下的宫殿。 唐 李商隐 《蜨》诗:“ 西子 寻遗殿, 昭君 觅故村。” 清 顾炎武 《谒周公庙》诗:“岿然遗殿在,不与 汉 侯同。”
分類:留下宫殿
《漢語大詞典》:遗士(遺士)
(1).未被发现的才德之士;隐士。《韩诗外传》卷八:“ 申伯 、 仲山甫 乃并顺天下,匡救邪失,喻德教,举遗士,海内翕然向风。”
(2).前朝遗留下来的文士。元史·董士选传:“诸老儒及 西蜀 遗士,皆以书院之禄起之,使以所学教授。”
《漢語大詞典》:遗嗣(遺嗣)
指死后留下的子孙。亦泛指后裔;后代。 汉 邹阳 《上书吴王》:“臣恐 周 鼎復起於 汉 ,新垣过计於朝,则我 吴 遗嗣,不可期於世矣。” 北周 庾信 《周大将军司马裔墓志铭》:“父 悦 ,再牧 荆 河 ,威风千里,而身遭祸机,遂为 季布 所哭,获存遗嗣,实赖 程婴 之忠。”明史·外国传二·安南:“今有遗嗣 暠 ,潜身 老挝 二十年,本国人民不忘先王遗泽,已访得之。”
《漢語大詞典》:遗叹(遺歎)
(1).前人留下的歌咏或感叹。 晋 潘岳 《寡妇赋》:“览寒泉之遗叹兮,咏蓼莪之餘音。” 唐 陈子昂 《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乐生》诗:“雄图竟中夭,遗叹寄 阿衡 。” 唐 元结 《系乐府·古遗叹》:“古昔有遗叹,所叹何所为。”
(2).泛指留下感叹。 晋 陆机 《感丘赋》:“於是徘徊 洛 涯,弭节 河 干,佇盻留心,慨尔遗叹。”
《國語辭典》:留言  拼音:liú yán
用书面形式留下要说的话。如:「留言板」、「留言簿」、「两人虽同居一处,但作息不同,常用留言方式告知对方行踪。」
《國語辭典》:尾巴  拼音:wěi bā
1.动物或物体末梢突出的部分。如:「飞机尾巴」、「狗尾巴」。
2.比喻尾随附和的人。如:「一个政党要有独立的政纲,不能做人的尾巴。」
3.事情未了结的部分。如:「留个小尾巴,迟迟未了结。」
《國語辭典》:馀风(餘風)  拼音:yú fēng
遗留的风教。《书经。毕命》:「商俗靡靡,利口惟贤,馀风未殄,公其念哉!」《文选。王俭。褚渊碑文》:「随武既没,赵文怀其馀风。」
《國語辭典》:言筌  拼音:yán quán
言语的迹象。唐。许康佐宣尼宅闻金石丝竹之声赋〉:「事宁同于想像,理实閟于言筌。」宋。严羽《沧浪诗话。诗辩》:「不涉理路,不落言筌者,上也。」也作「言诠」。
《漢語大詞典》:言诠(言詮)
(1).谓以言语解说。陈书·傅縡传:“言为心使,心受言詮。” 唐 张说 《闻雨》诗:“声真不世识,心醉岂言詮。” 清 黄景仁 《题钱舜举画林和靖小像》诗:“此花只合先生诗,便著言詮都絶俗。” 吕澄 《中国佛学源流略讲》第六讲:“真谛本身是无相,谈不上什么区别,但真谛之说为真谛,仍需要言诠。”
(2).引申指语言的迹象。古尊宿语录·舒州龙门佛眼和尚普说语录:“古人不得已,向无言詮处假立言詮,无方便中巧施方便。” 元 耶律楚材 《琴道喻五十韵以勉忘忧进道》:“知是圣人道,安得形言詮!”《花月痕》第十五回:“ 采秋 説道:‘人之相知,贵相知心,落了言詮,已非上乘。’”
《國語辭典》:前矩  拼音:qián jǔ
前人的遗范。汉。蔡邕 太尉杨赐碑:「世作三事,勋在王府,乃及伊公,克光前矩。」
《漢語大詞典》:遗地(遺地)
(1).空馀的土地。《魏书·释老志》:“今常住寺,犹有遗地,钦悦修踪,情深遐远,可於旧堂所,为建三级浮图。” 明 谢肇淛 《五杂俎·地部二》:“ 闽中 自高山至平地,截截为田,远望如梯,真昔人所云:‘水无涓滴不为用,山到崔嵬尽力耕’者,可谓无遗地矣!”
(2).指言语或行动中留下的可回旋的地步。 金松岑 《论写情小说于新社会之关系》:“至男女交际之遏抑,虽非公道,今当开化之会,亦宜少留遗地,使道德法律得持其强弩之末以绳人,又安可设淫词而助之攻也?”
《國語辭典》:遗产(遺產)  拼音:yí chǎn
1.人死后所遗留下来的一切财产。
2.泛称由古代遗留后世的文物、事迹。如:「《诗经》、《楚辞》是我国极宝贵的文学遗产。」
《漢語大詞典》:贻戚(貽戚)
诗·小雅·小明:“心之忧矣,自詒伊戚。”按,玉篇·言部《字书》:“詒,或为貽字。”后以“貽戚”指留下烦恼。 明 徐祯稷 《耻言》卷二:“思不可偏,爱不可溺,惧贼夫人,亦自貽戚。”
分類:留下烦恼
《漢語大詞典》:遗谋(遺謀)
指前人留下来的谋略。 汉 桓宽 盐铁论·非鞅:“其后 蒙恬 征 胡 ,斥地千里,踰之 河 北,若坏朽折腐。何者? 商君 之遗谋,备饰素循也。” 明 何良俊 四友斋丛说·正俗一:“或者地方之气运耶?或诸公之遗谋未善耶?皆不可晓也。”
《漢語大詞典》:遗图(遺圖)
(1).指前人留下的谋划。宋书·孝武帝纪:“兵役糜耗,府藏散减,外内众供,未加损约,非所以聿尊先旨,敬奉遗图。”
(2).指前代留下的图卷。 唐 李白 《观佽飞斩蛟龙图赞》:“ 佽飞 斩长蛟,遗图画中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