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胆憷
胆怯;畏惧,也作“胆怵”
分類:胆怯畏惧
《國語辭典》:胆大包天(膽大包天)  拼音:dǎn dà bāo tiān
胆量非常大,能把天包下。形容不顾一切,任意横行。如:「那个小偷竟敢在警察局前面作案,真是胆大包天。」
《國語辭典》:东闪西挪(東閃西挪)  拼音:dōng shǎn xī nuó
形容人闪闪躲躲,有所畏惧。《儿女英雄传》第四○回:「褚一官平日在他泰山跟前,还有个东闪西挪,到了在他娘子跟前,却是从来说一不二。」
《漢語大詞典》:初生牛犊不怕虎
比喻年轻人敢想敢说,敢做敢闯,毫不畏惧:这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真令老一辈钦羡。
《国语辞典》:瞠目而视(瞠目而视)  拼音:chēng mù ér shì
张大眼睛注视。形容惊恐畏惧的样子。宋。洪迈《夷坚丁志。卷一。金陵邸》:「西边房门又开,一妇人衫裙俱青,抱婴儿以出,亦瞠目而视。」《歧路灯》第一四回:「王春宇听众人说话,也不甚解,只是瞠目而视,不敢搀言。」
《國語辭典》:从容就义(從容就義)  拼音:cōng róng jiù yì
为维护正义或道义,一点也不害怕的安然赴死。《宋史。卷四五○。忠义传五。赵卯发传》:「慷慨杀身易,从容就义难。」
《國語辭典》:气消胆夺(氣消膽奪)  拼音:qì xiāo dǎn duó
气势消失,胆量也被夺走了。形容恐惧到了极点。《南史。卷八○。贼臣传。侯景传》:「初,景之围台城,援军三十万,兵士望青袍则气消胆夺。」
分類:畏惧极点
《漢語大詞典》:衰葸
懈怠畏惧。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十四:“诗者,人之精神也;人老则精神衰葸,往往多頽唐浮泛之词。”
分類:懈怠畏惧
《國語辭典》:见神见鬼(見神見鬼)  拼音:jiàn shén jiàn guǐ
1.看见鬼神。形容看见荒诞不经的事。《喻世明言。卷一○。滕大尹鬼断家私》:「众人看他见神见鬼的模样,不敢上前,都两旁站立呆看。」《二刻拍案惊奇》卷二:「是这小夥子调喉,无过是他天性近这一家,又且耽在里头,所以转造转高,极穷了秘妙,却又撰出见神见鬼的天话,哄著愚人。」
2.比喻多疑。《红楼梦》第五一回:「倘或惊醒了别人,不说咱们是顽意儿,反倒说袭人才去了一夜,你们就见神见鬼的。」
《漢語大詞典》:矜矜战战(矜矜戰戰)
畏惧戒慎貌。《隶释·汉中常侍樊安碑》:“其事上也,贞固密慎,矜矜战战,作主股肱。”
分類:畏惧戒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