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大詞典》:宣通
(1).明白通达。《管子·四称》:“今若君子之美好而宣通也,既官职美道,又何以闻恶为?”
(2).谓广泛传播。《吕氏春秋·圜道》:“令出於主口,官职受而行之,日夜不休,宣通下究,瀸於民心,遂於四方。” 高诱 注:“宣,徧布也。” 晋 法显 《佛国记》:“非夫 弥勒大士 继轨 释迦 ,孰能令三宝宣通,边人识法。”
(3).疏通;畅通。 宋 曾巩 《齐州北水门记》:“扃皆用木,视水之高下而闭纵之,於是外内之水,禁障宣通,皆得其节。”《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器具总论》:“再以振梃轻轻拍击足心,令五臟之气上下宣通,瘀血开散。” 章炳麟 《菌说》:“思力所至,形体自更,此谓无阻力耳。苟有阻力,则不足以宣通矣。”
(2).谓广泛传播。《吕氏春秋·圜道》:“令出於主口,官职受而行之,日夜不休,宣通下究,瀸於民心,遂於四方。” 高诱 注:“宣,徧布也。” 晋 法显 《佛国记》:“非夫 弥勒大士 继轨 释迦 ,孰能令三宝宣通,边人识法。”
(3).疏通;畅通。 宋 曾巩 《齐州北水门记》:“扃皆用木,视水之高下而闭纵之,於是外内之水,禁障宣通,皆得其节。”《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器具总论》:“再以振梃轻轻拍击足心,令五臟之气上下宣通,瘀血开散。” 章炳麟 《菌说》:“思力所至,形体自更,此谓无阻力耳。苟有阻力,则不足以宣通矣。”
《國語辭典》:不行 拼音:bù xíng
1.不能推行,有阻碍。《论语。公冶长》:「道不行,乘桴浮于海。」《文选。李康。运命论》:「以仲尼之辩也,而言不行于定哀。」
2.不去、不前往。《楚辞。屈原。离骚》:「仆夫悲余马怀兮,蜷局顾而不行。」《后汉书。卷五九。张衡传》:「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3.不能走路或行动。《文选。李密。陈情表》:「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
4.不发生。《后汉书。卷一○。皇后纪上。序》:「闺房肃雍,险谒不行也。」
5.不施行、不处理。《六部成语注解。吏部》:「不行开报:某地被灾民数,该管官不行开报。」《红楼梦》第五八回:「虽说是男女大事,不可不行,但未免又少了一个好女儿。」
6.不任用。《文选。东方朔。非有先生论》:「盖怀能而不见,是不忠也;见而不行,主不明也。」
7.不成功。《文选。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事虽不行,知足下故不知之。」
8.不中用、不合标准、不好。《三国演义》第三二回:「小儿不行,乃至于此。」
9.不可、不允许。如:「小孩子功课没做完,不行看电视。」
10. 病情严重,将近死亡。如:「他已经卧病三年,快要不行了。」
11. 不得了。形容程度极深。如:「我已经累的不行了,他还拉我去逛街!」
2.不去、不前往。《楚辞。屈原。离骚》:「仆夫悲余马怀兮,蜷局顾而不行。」《后汉书。卷五九。张衡传》:「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3.不能走路或行动。《文选。李密。陈情表》:「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
4.不发生。《后汉书。卷一○。皇后纪上。序》:「闺房肃雍,险谒不行也。」
5.不施行、不处理。《六部成语注解。吏部》:「不行开报:某地被灾民数,该管官不行开报。」《红楼梦》第五八回:「虽说是男女大事,不可不行,但未免又少了一个好女儿。」
6.不任用。《文选。东方朔。非有先生论》:「盖怀能而不见,是不忠也;见而不行,主不明也。」
7.不成功。《文选。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事虽不行,知足下故不知之。」
8.不中用、不合标准、不好。《三国演义》第三二回:「小儿不行,乃至于此。」
9.不可、不允许。如:「小孩子功课没做完,不行看电视。」
10. 病情严重,将近死亡。如:「他已经卧病三年,快要不行了。」
11. 不得了。形容程度极深。如:「我已经累的不行了,他还拉我去逛街!」
《漢語大詞典》:行气(行氣)
(1).道教语。指呼吸吐纳等养生方法的内修功夫。《史记·龟策列传》:“南方老人用龟支牀足,行二十餘岁,移牀,龟尚生不死,龟能行气导引。” 晋 葛洪 《抱朴子·微旨》:“明吐纳之道者,则曰唯行气可以延年矣;知屈伸之法者,则曰唯导引可以难老矣。” 唐 王维 《赠焦道士》诗:“天老能行气,吾师不养空。”
(2).中医指输送精气。《素问·太阴阳明论》:“帝曰:‘脾与胃以膜相连耳,而能为之行其津液,何也?’ 岐伯 曰:‘足太阴者,三阴也,其脉贯胃,属脾,络嗌,故太阴为之行气於三阴;阳明者,表也,五藏六府之海也,亦为之行气於三阳。’”
(3).指使气血畅通。《左传·昭公九年》:“味以行气,气以实志。” 杜预 注:“气和则志充。”
(4).指行文气势。 唐 司空图 《二十四诗品·劲健》:“行神如空,行气如虹, 巫峡 千寻,走云连风。”
(2).中医指输送精气。《素问·太阴阳明论》:“帝曰:‘脾与胃以膜相连耳,而能为之行其津液,何也?’ 岐伯 曰:‘足太阴者,三阴也,其脉贯胃,属脾,络嗌,故太阴为之行气於三阴;阳明者,表也,五藏六府之海也,亦为之行气於三阳。’”
(3).指使气血畅通。《左传·昭公九年》:“味以行气,气以实志。” 杜预 注:“气和则志充。”
(4).指行文气势。 唐 司空图 《二十四诗品·劲健》:“行神如空,行气如虹, 巫峡 千寻,走云连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