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013,分68页显示  上一页  3  4  5  6  7  9  10  11  12 下一页
词典(续上)
画麒麟
画衣
计画
画理
画沙
画罗
三画
画法
画梅
画溪
画障
画蛇
画人
壁画
画叉
《漢語大詞典》:画麒麟(畫麒麟)
刻画的麒麟。比喻虚有其表的人。
《漢語大詞典》:画衣(畫衣)
(1).彩绣的衣服。周礼·天官·内司服“褘衣” 郑玄 注引 汉 郑司农 曰:“褘衣,画衣也。” 唐 曹唐 《汉武帝思李夫人》诗:“迎风细荇传香粉,隔水残霞见画衣。”宋史·礼志十八:“销金绣画衣十袭,真珠翠毛玉釵朵各三副。”
(2).谓着彩绣衣服。 鲁迅 《故事新编·铸剑》:“这时 眉间尺 正看见一辆黄盖的大车驰来,正中坐着一个画衣的胖子,花白胡子,小脑袋。”
(3).古时罪犯的衣服画有五刑之象,以示警戒。艺文类聚卷五四引 南朝 梁 任昉 《为梁公请刊改律令表》:“画衣象服,以致刑厝。” 唐 杨炯 《少室山少姨庙碑》:“画衣不犯,载酒无冤。” 宋 罗泌 路史·后纪十一·有虞氏:“是故画衣异服,而姦不犯其醇。”
《国语辞典》:计画(计画)  拼音:jì huà
1.事先拟订的具体方案或办法。《汉书。卷四○。陈平传》:「诚臣计画有可采者,愿大王用之。」《后汉书。卷二四。马援传》:「若计画不从,真可引领而去矣。」
2.事先策划。如:「这场地要如何布置,请你计画一下。」也作「计划」。
《漢語大詞典》:画理(畫理)
绘画的原理。 明 何景明 《吴伟飞泉画图歌》:“ 吴生 跌宕得画理,潦草落笔皆可喜。” 巴金 《家》十一:“我虽然不懂画理,但是我喜欢这幅画,我觉得比她底其馀的画都好。”
分類:绘画原理
《漢語大詞典》:画沙(畫沙)
古代书家以为笔锋如锥画沙,方为高妙。 元 刘祁 归潜志卷九:“ 闲闲公 以 正大 九年五月十二日下世,此卷最为暮年手书,故能备 钟 张 诸体,於屋漏雨、锥画沙之外,别有一种风气,令人爱之而不厌也。”参见“ 画沙印泥 ”。
《漢語大詞典》:画沙印泥(畫沙印泥)
(1).古代书法家推崇的一种用笔方法。 宋 黄庭坚 《题绛本法帖》:“ 王氏 书法,以为如锥画沙,如印印泥,盖言锋藏笔中,意在笔前耳。”
(2).比喻刻画毕肖。 清 凤韶 《凤氏经说·拜主手言》:“ 朱子 曰:‘拜而后稽顙,先以两手据地如常,然后引首向前,叩地稽顙而后拜;开两手,先引首叩地,却交手据地如常。’两言手据地,拜字画沙印泥。”
《漢語大詞典》:画罗(畫羅)
有画饰的丝织品。 唐 温庭筠 《和友人悼亡》:“玉貌 潘郎 泪满衣,画罗轻鬢雨霏微。” 宋 周邦彦 《过秦楼》词:“閒依露井,笑扑流萤,惹破画罗轻扇。” 元 马祖常 《上京效李长吉》诗:“龙沙秋浅云光薄,画罗宫衣侵晓著。”
《骈字类编》:三画(三画)
宋 苏轼 赠治易僧智周 阁束九师新得妙,梦吞三画旧通灵。
《國語辭典》:画法(畫法)  拼音:huà fǎ
绘画的方法。如:「山水画法」、「人物画法」。
《骈字类编》:画梅(画梅)
癸辛杂识赵孟坚字子固善墨戏于水仙尤得意晚画梅自成一家尝作梅谱诗颇尽源委 画继惠洪觉范能画梅竹每用皂子胶画梅于生绢扇上灯月下映之宛然梅也
《骈字类编》:画溪(画溪)
明一统志画溪在东阳县西南三十五里一名东阳江群山萦连草木如画故名
《漢語大詞典》:画障(畫障)
亦作“ 画鄣 ”。
(1).画屏。 唐 王勃 《郊园即事》诗:“断山疑画障,县溜泻鸣琴。” 唐 张鷟 游仙窟:“屏风十二扇,画鄣五三张。两头安彩幔,四角垂香囊。”
(2).指如画的自然景色。 前蜀 韦庄 《送福州王先辈南归》诗:“名标玉籍仙坛上,家寄 闽 山画障中。”
《漢語大詞典》:画蛇(畫蛇)
(1).绘画蛇的形象。战国策·齐策二:“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巵,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 元 张昱 《寄松江杨维桢儒司》诗:“画蛇饮酒合谁先,尘土东华四十年。”参见“ 画蛇添足 ”。
(2).指墙上的雕弓映照在酒杯中而形成的弯曲的影子。因形似蛇,故称。多用作武臣卧疾或赋闲之典。 唐 李端 《酬秘书元丞郊园卧疾见寄》诗:“撒枕销行蚁,移杯失画蛇。” 宋 苏轼 《书刘君射堂》诗:“兰玉当年刺史家,双鞬驰射笑穿花。而今白首闲驄马,只有清樽照画蛇。”参见“ 杯弓蛇影 ”。
《國語辭典》:画蛇添足(畫蛇添足)  拼音:huà shé tiān zú
战国时有楚人以比赛画蛇决定谁可以喝酒,有人画好后又添画四只脚,此时第二个人也已画成,第一个人则因为多画了根本不存在的蛇足,反而失去本已赢得的酒。典出《战国策。齐策二》。后比喻多此一举而于事无补。《三国演义》第一一○回:「将军功绩已成,威声大震,可以止矣。今若前进,倘不如意,正如画蛇添足也。」也作「画蛇著足」、「为蛇添足」、「为蛇画足」。
《國語辭典》:杯弓蛇影  拼音:bēi gōng shé yǐng
相传杜宣夏至日赴宴,见酒杯中似有蛇,不敢不饮。酒后胸腹极痛,医治不瘉,后得知是壁上赤弩照在杯中,形影如蛇,于是病痛立刻痊瘉。见汉。应劭《风俗通义。卷九。世间多有见怪惊怖以自伤者》。后比喻为不存在的事情枉自惊惶。也作「杯底逢蛇」、「杯中蛇影」、「弓影杯蛇」、「弓影浮杯」、「影中蛇」。
《漢語大詞典》:画人(畫人)
(1).犹画师。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续集·寺塔记上:“曼殊院东廊, 大历 中,画人 陈子昂 画廷下象马人物,一时之妙也。” 前蜀 韦庄 《金陵图》诗:“谁谓伤心画不成,画人心逐世人情。”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题〈漫游随录图记〉残本》:“图中异域风景,皆出画人臆造,与实际相去远甚,不可信也。”
(2).指缺乏艺术性的画匠。 元 汤垕 《古今画鉴·宋画》:“ 高克明 山水虽工,不免画人之习,无深厚高古之气。”
(3).画中的人物。《汉书·杨恽传》:“ 惲 上观西阁上画人,指 桀 紂 画谓 乐昌侯 王武 曰:‘天子过此,一二问其过,可以得师矣。’”
(4).绘画人像。晋书·文苑传·顾恺之:“ 愷之 每画人成,或数年不点目精。”
《國語辭典》:壁画(壁畫)  拼音:bì huà
画在墙壁上的画。唐。骆宾王〈四月八日题七级〉诗:「铭书非晋代,壁画是梁年。」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二:「江渎庙西厢有壁画犊车。庙祝指以示予,曰:『此部家子也。』」
《漢語大詞典》:画叉(畫叉)
用以悬挂或取下高处立幅书画的长柄叉子。 宋 郭若虚 图画见闻志·玉画叉:“ 张文懿 性喜书画……爱护尤勤。每张画,必先施帟幕,画叉以白玉为之。” 清 曹寅 《雨霁望龙潭诸山》诗:“一方雨脚藏龙气,百轴晴眉展画叉。” 清 赵翼 《咏物·杖》:“住与画叉閒倚壁,行随蜡屐缓拖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