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卓别林(卓别林)  拼音:zhuó bié lín
Charles Chaplin
人名。(西元1889~1977)英国名电影演员。幼年为杂耍剧场童星,后演滑稽默剧,渐成为著名的喜剧谐星。曾主演伯爵、安乐街、淘金记、大独裁者等影片。
《国语辞典》:主题曲(主题曲)  拼音:zhǔ tí qǔ
戏剧、歌剧、舞蹈及电影中,能概括表现主题的歌或曲。如:「那位金曲歌后特地为这部电影录制主题曲。」
《国语辞典》:大众媒介(大众媒介)  拼音:dà zhòng méi jiè
如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电影、广告、书刊、海报、传单、网路、数位媒体等能迅速且广泛传播讯息,并沟通意见的管道或平台。也称为「大众传播媒介」。
《国语辞典》:二轮戏院(二轮戏院)  拼音:èr lún xì yuàn
专等首轮电影下片后,以较低票价再度播放同样影片的戏院。
《国语辞典》:电视影片(电视影片)  拼音:diàn shì yǐng piàn
电视频道中所播放的电影片。
《国语辞典》:电影美术(电影美术)  拼音:diàn yǐng měi shù
依电影的种类,由美工师完成服装、布景、道具的设计,其中并包含透过美术的造型来塑造人物。是构成电影的重要元素之一。
《国语辞典》:电影明星(电影明星)  拼音:diàn yǐng míng xīng
一种对电影演员的美称。
分类:电影演员
《国语辞典》:电影文化(电影文化)  拼音:diàn yǐng wén huà
电影艺术的专门知识,包括电影理论、电影制作、电影表演等。
《国语辞典》:电影小说(电影小说)  拼音:diàn yǐng xiǎo shuō
具备了电影特徵的小说。为受到电影影响而出现的文学形式。运用电影的特写,强调生动性;在故事的描写上,多注重强烈的动作,而少做心理的剖析。
《国语辞典》:电影艺术(电影艺术)  拼音:diàn yǐng yì shù
一种表现电影美学的综合性艺术,结合灯光、表演、摄影、编剧、导演等多项元素所共同组合而成。
《国语辞典》:电影语言(电影语言)  拼音:diàn yǐng yǔ yán
电影的句法、文法和电影的结构形式。电影语言的基础是画面,其主体是视觉形象。电影语言除了画面之外,还通过人物动作和特殊技巧,经由视觉形象和音乐交织在一起所构成的艺术境界。
《国语辞典》:动画艺术(动画艺术)  拼音:dòng huà yì shù
动画的基本原理与一般电影相同,不同的是因一般电影是由活生生的实物摄制而成,而动画的画面则是用木偶、几何图形、图片或绘制等素材构成。动画的启蒙者是法人普拉妥(Joseph Plateau),于西元一八三一年发明,这种装置是将分解为十四节段的画面,画在圆筒上,转动圆筒,然后由针孔看去,画面就能产生动态的感觉。
《国语辞典》:楼台会(楼台会)  拼音:lóu tái huì
黄梅调电影梁山伯与祝英台中的一段情节。描述梁山伯赴祝家会见英台的经过。后借以比喻为情侣双方的见面。如:「老王今日与女友楼台会去了。」
《国语辞典》:罗生门(罗生门)  拼音:luó shēng mén
1.日本大作家芥川龙之介的短篇小说。发表于西元一九一四年。描写失业的主角在罗生门,与一名老妇人发生辛酸生存竞争的故事。小说中老妇人拔死人头发去做假发,与主角强取老妇衣物的情节,都描写得十分深刻。
2.有名的日本电影。由黑泽明导演,三船敏郎主演,取材于日本大作家芥川龙之介的短篇小说〈竹籔中〉,于西元一九五○年改编成电影。曾获一九五一年威尼斯影展金狮奖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罗生门」原指宫城外廓的正门。片中利用一桩谋杀案的当事人及目击者对案情的不同叙述,来分析人性,充满了悬疑及不信任的气氛。后常借用来比喻对同一件事,因立场不同而说出不同事实的歧异情形。如:「法院常常上演罗生门,分辨实情得靠法官的智慧。」「警方说是单独行动,宪兵说曾知会辖区,各说各话,演成罗生门。」
《国语辞典》:普遍级(普遍级)  拼音:pǔ biàn jí
电影分级的一类。任何年龄层的人都适合观赏的电影,称为「普遍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