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骈字类编》:甲申
梁简文帝大法颂序夹钟应乎仲春甲申在乎吉日
《國語辭典》:申明  拼音:shēn míng
1.郑重告知或说明。《史记。卷二五。律书》:「申明军约,赏罚必信。」《儒林外史》第四回:「出一张告示在傍,申明他大胆之处。」
2.辩解、表白。《南史。卷四四。齐武帝诸子传。鱼复侯子响传》:「子响及见顺之,欲自申明,顺之不许,于射堂缢之。」《新唐书。卷一三○。李尚隐传》:「善良方蒙枉,不为申明,可乎?」
《漢語大詞典》:申命
(1).重申教命;再命。易·巽:“重巽以申命。” 孙星衍 集解引 陆绩 曰:“巽为命令。重命令者,欲丁寧也。” 高亨 注:“《巽》之卦象是君上重申其教命。故曰:‘重巽以申命。’”
(2).任命。《三国志·魏志·王朗传》:“是以 唐 虞 之设官分职,申命公卿,各以其事,然后惟 龙 为纳言,犹今尚书也。”
(3).命令。 唐 李白 《比干碑》:“申命郡县,封坟葺祠。” 唐 柳宗元 《终南山祠堂碑》:“皇帝使中謁者,祷于 终南山 ,申命 京兆 尹 韩府君 ,祗飭祀事,考视祠制。”
(4).指发布命令。觚賸·序赋创格引 清 陈鹤容 《〈当泣草〉序》:“ 巫咸 申命, 詹尹 陈辞。”
《漢語大詞典》:戊申
六十甲的第四十五位。例如:戊申晦。(此指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二十九日。)——·姚鼐《登泰山记》
分類:六十乾隆
《漢語大詞典》:申锡(申錫)
厚赐。《诗·商颂·烈祖》:“申锡无疆,及尔斯所。” 毛 传:“申,重。” 郑玄 笺:“天又重赐之以无竟界之期。” 高亨 注:“锡,赐。” 唐 张九龄 《奉和圣制幸晋阳宫》:“圣朝将申锡,王业成艰难。” 明 何镗 《重刻〈诚意伯刘公文集〉序》:“即鱼水交驩,秬卣申锡,又何以过此遭逢之无间也。”
分類:厚赐
《國語辭典》:申请(申請)  拼音:shēn qǐng
1.向上级说明理由或提出请求。《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九:「待我申请朝廷,讨个明降,免你死罪。」
2.人民对政府或下级对上级的请求事项。如:「他提出的调职申请,很快就得到上级的批准。」
《國語辭典》:申奏  拼音:shēn zòu
旧时臣下上书天子。《三国演义》第一二回:「祭毕,葬于黄河之原。将陶谦遗表,申奏朝廷。」
《漢語大詞典》:申严(申嚴)
谓申令严格遵守或执行某种法令、措施。礼记·月令:“﹝季秋之月﹞是月也,申严号令。”吕氏春秋·仲秋纪:“命有司,申严百刑,斩杀必当。”宋史·理宗纪五:“﹝ 景定 元年十月乙未朔,﹞詔申严边防。”续资治通鉴·元世祖至元十九年:“申严 汉 人军器之禁。”
《漢語大詞典》:春申
(1).指 春申君 。《荀子·成相》:“ 展禽 三絀, 春申 道缀基毕输。” 汉 贾谊 《过秦论上》:“当此之时, 齐 有 孟尝 , 赵 有 平原 , 楚 有 春申 , 魏 有 信陵 。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 唐 杜牧 《春申君》诗:“烈士思酬国士恩, 春申 谁与快寃魂。”详“ 春申君 ”。
(2). 上海市 的别称。 元 黄溍 《登钱山望菰城慨然而赋》:“耸身白云上,始见 春申 城。” 郁达夫 《和曾广勋先生赐赠之作》之一:“十载 春申 忆旧游,江关词赋动离愁。”参见“ 春申浦 ”。
《國語辭典》:春申君  拼音:chūn shēn jūn
战国时楚相黄歇的封号。参见「黄歇」条。
《漢語大詞典》:春申浦
即 黄浦江 。在今 上海市 。又名 春申江 ,简称 申江 。相传为 春申君 所凿,故名。 清 吴伟业 《赠陆生》诗:“ 木叶山 头悲夜夜, 春申浦 上望年年。” 吴翌凤 笺注引 陆伯生 《广舆记》:“ 黄浦 一名 春申浦 , 春申君 所凿。”
《漢語大詞典》:生申
申伯 诞生之日。后为生日之祝辞。语本《诗·大雅·崧高》:“崧高维岳,骏极于天。维崧降神,生 甫 及 申 。” 宋 张元干 《望海潮·为富枢生朝寿》词:“雪度崧高,影横 伊水 庆生申。” 清 陈维嵩 《沁园春·郝元公先生生日观剧词以纪事》词:“昨到 梁溪 ,重披絳帐,恰遇生申燕喜觴。”
《国语辞典》:申公  拼音:shēn gōng
人名。名培,生卒年不详,鲁国人。汉文帝时为博士,传《诗经》之学,世称鲁诗。武帝时拜太中大夫。
《漢語大詞典》:申闻(申聞)
谓以文状呈达上官。北史·古弼传:“ 弼 入欲陈奏,遇帝与给事中 刘树 碁,志不听事。 弼 侍坐良久,不获申闻。”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四:“官府多用申解二字……凡以状达上官,必曰申闻。”《三国演义》第五回:“ 李肃 慌忙写告急文书,申闻 董卓 。”
分類:文状上官
《國語辭典》:申饬(申飭)  拼音:shēn chì
对下属告诫。《宋史。卷二九三。田锡传》:「伏愿申饬将帅,慎固封守,勿尚小功。」《初刻拍案惊奇》卷二○:「遂将众管事人一一申饬,并妻侄王文用也受了一番呵叱。」也作「申斥」。
《國語辭典》:申韩(申韓)  拼音:shēn hán
申,申不害。韩,韩非。申不害与韩非都是战国时代精通刑名法术的学者,同为法家代表人物,故后世以申韩代表法家及其学说。《后汉书。卷七七。酷吏传。樊晔传》:「政严猛,好申韩法。」
《漢語大詞典》:未申
(1).未能展现,未能表明。《宋书·鲁爽传》:“方当束骸北闕,待戮司寇,懦节未申,伏心边表。”旧唐书·玄宗纪上:“逆贼 竇怀贞 等并以庸妄,权齿朝廷,毫髮之效未申,丘山之衅仍积。” 前蜀 杜光庭 《洋州令公生日拜章词》:“将坛相印,未申报国之劳;洁己澄心,每切修生之愿。”
(2).古代阴阳五行家以十二支定方位。子在正北,午在正南,卯在正东,酉在正西。未申在西南方。《淮南子·天文训》:“子午、卯酉为二绳,丑寅、辰巳、未申、戌亥为四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