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晡时(晡时)  拼音:bū shí
申时。下午三点到五点。《初刻拍案惊奇》卷六:「狄氏到了这日晡食,果然盛妆而来。」也作「餔时」。
《漢語大詞典》:朝晡
(1).朝时(辰时)至晡时(申时)。亦指朝时与晡时。三国志·蜀志·费祎传“顷之,代 蒋琬 为尚书令” 裴松之 注引《祎别传》:“常以朝晡听事,其间接纳宾客,饮食嬉戏,加之博弈,每尽人之欢,事亦不废。”晋书·郗鉴传:“ 鉴 寻薨,时年七十一,帝朝晡哭于朝堂。” 唐 韩愈 《顺宗实录五》:“宫中当临者,朝晡各十五举音,非朝晡临时,禁无得哭。”《旧唐书·归崇敬传》:“每朝晡二时请益,师亦二时居讲堂,説释道义。”
(2).指一日两餐之食。 宋 郭彖 睽车志卷三:“怀掖间得小布囊,贮米三四升,适足给朝晡。”宋史·钱顗传:“后自 衢 徙 秀州 ,家贫母老,至丐贷新旧以给朝晡,而怡然无謫官之色。”
《漢語大詞典》:朝餔
1.犹朝晡。朝时(辰时)至晡时(申时)。借指办理政务时间。
2.犹朝晡。指早晩餐食。亦指早晨餐食。
《漢語大詞典》:十五时(十五時)
《淮南子·天文》分一日一夜为十五时,名称是:晨明、朏明、旦明、蚤(早)食、宴食、隅中、正中、小还、餔时、大还、高舂、下舂、县(悬)车、黄昏、定昏。参见“ 十二时 ”。
《國語辭典》:十二时(十二時)  拼音:shí èr shí
1.古人分一天为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等十二个时辰。
2.全天。唐。王维 送杨长史赴果州诗:「鸟道一千里,猿声十二时。」《宋史。卷三八五。葛邲传》:「十二时中,莫欺自己。」
3.词牌名。宋鼓吹四曲之一。此调有仄韵、平韵两体。
《漢語大詞典》:晚堂
旧时官府午后申时升堂理事称晚堂。古今小说·沈小官一鸟害七命:“二人作别,不回店去,逕投本府首告。正是本府晚堂,直入堂前跪下。”
《漢語大詞典》:朝哺(朝餔)
(1).犹朝晡。朝时(辰时)至晡时(申时)。借指办理政务时间。 汉 高诱 《〈淮南子〉叙》:“ 建安 十年,辟司空掾,除 东郡 濮阳 令……於是以朝餔事毕之间,乃深思先师之训,参以经传道家之言,比方其事,为之注解。”后汉书·王符传:“﹝今﹞冤民仰希申诉,而令长以神自畜,百姓废农桑而趋府廷者,相续道路,非朝餔不得通,非意气不得见。” 李贤 注:“説文曰:‘餔,谓日加申时也。’今为‘晡’字也。” 王先谦 集解:“餔日加申,则朝为日加辰也。”
(2).犹朝晡。指早晚餐食。亦指早晨餐食。 元 洪希文 《菜羹》诗:“筠笼採擷朝餔供,土銼烹熬雨露香。” 清 吴伟业 《送杜大于皇》诗:“五月江村客行晓,僮无朝餔马无草。”参见“ 朝晡 ”。
《漢語大詞典》:朝晡
(1).朝时(辰时)至晡时(申时)。亦指朝时与晡时。三国志·蜀志·费祎传“顷之,代 蒋琬 为尚书令” 裴松之 注引《祎别传》:“常以朝晡听事,其间接纳宾客,饮食嬉戏,加之博弈,每尽人之欢,事亦不废。”晋书·郗鉴传:“ 鉴 寻薨,时年七十一,帝朝晡哭于朝堂。” 唐 韩愈 《顺宗实录五》:“宫中当临者,朝晡各十五举音,非朝晡临时,禁无得哭。”《旧唐书·归崇敬传》:“每朝晡二时请益,师亦二时居讲堂,説释道义。”
(2).指一日两餐之食。 宋 郭彖 睽车志卷三:“怀掖间得小布囊,贮米三四升,适足给朝晡。”宋史·钱顗传:“后自 衢 徙 秀州 ,家贫母老,至丐贷新旧以给朝晡,而怡然无謫官之色。”
《國語辭典》:三晡  拼音:sān bū
晡,申时。一时辰分为上、中、下,故申时称为「三晡」。北周。庾信春赋〉:「百丈山头日欲斜,三晡未醉莫还家。」《宋书。卷四一。后妃列传。孝武文穆王皇后》:「召必以三晡为期,遣必以日出为限。」
《漢語大詞典》:日哺(日餔)
日交申时而食。指申时。史记·吕太后本纪:“日餔时,遂击 产 , 产 走。”
分類:申时
《漢語大詞典》:晡鼓
晡时击鼓。指晡时。陈书·儒林传·沈洙:“汉书·律历, 何承天 、 祖冲之 、 暅之 父子《漏经》,并自关鼓至下鼓、自晡鼓至关鼓,皆十三刻,冬夏四时不异。”
分類:击鼓申时
《漢語大詞典》:中晡
古代地支记时法中的正申时。相当于下午四点钟。宋书·王镇恶传:“食时就鬭,至中晡,西人退散及归降略尽。”资治通鉴·晋安帝义熙八年引此文, 胡三省 注云:“中晡,正申时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