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骨甲文字
即甲骨文。 鲁迅 《且介亭杂文二集·从“别字”说开去》:“这会引到今文尚书、骨甲文字去,麻烦得很。”参见“ 甲骨文 ”。
分類:甲骨文
《國語辭典》:甲骨文  拼音:jiǎ gǔ wén
商代人占卜时刻于龟甲、兽骨上的文字,清光绪二十五年在河南省安阳县小屯村陆续发现,为中国有实物可證的最早文字。也称为「卜辞」、「龟甲文字」、「契文」、「贞卜文字」、「殷契」、「殷墟卜辞」、「殷墟书契」、「殷墟文字」。
《國語辭典》:古文  拼音:gǔ wén
1.上古的文字。《文选。刘歆。移书让太常博士》:「及鲁恭王坏孔子宅,欲以为宫,而得古文于坏壁之中。」
2.汉代经学的一派,以先秦古文所书。《文选。刘歆。移书让太常博士》:「歆亲近欲建立左氏春秋及毛诗逸礼古文尚书,皆列于学官。」汉。许慎〈说文解字序〉:「其称《易》孟氏、《书》孔氏、诗毛氏、《礼》周官、《春秋》左氏、《论语》、《孝经》,皆古文也。」
3.唐宋文坛上古文运动所主张的先秦两汉的文体。相对于骈文而言。清。方苞〈古文约选。序〉:「自魏、晋以后,藻绘之文兴,至唐韩氏起八代之衰,然后学者以先秦、盛汉辩理论事质而不芜者为古文。」参见「古文运动」条。
4.泛指文言文。《儒林外史》第三六回:「若有诗赋古文更好了,容日细细捧读。」
《漢語大詞典》:古文经学(古文經學)
经学中研究古文经的一个流派。 西汉 朝廷重视今文经籍,设立学官传授,而在 孔 壁和民间发现的古文经籍长期仅由民间传授。 王莽 为改制需要,重视《周官》,才列入学官, 东汉 初又被取消。 章帝 时,治古文经的 贾逵 受重视,古文经籍也随之风行,古文经学地位始提高。其后 马融 、 服虔 、 郑玄 等在讲解经义、训诂文字方面取得很大成就,古文经学兴盛,成为 魏 、 晋 、六朝、 隋 、 唐 研究经学的主流。现存《十三经》多采用古文经学的说法。它的主要特点是按字义讲解经文,训诂简明,不凭空臆说,反对谶纬,迷信成分少。 清 代学者继承古文经学的训诂方法而加以条理发明,用于古籍整理和语言文字研究,很有成就。
《國語辭典》:土方  拼音:tǔ fāng
1.土地的方位。《左传。昭公三十二年》:「度厚薄,仞沟洫,物土方,议远迩。」
2.职官名。古代掌管土地测量等事宜的官。《周礼。夏官。土方氏》:「土方氏掌土圭之法,以致日景,以土地相宅,而建邦国都鄙。」
3.量词。计算泥土体积的单位。一立方公尺为一土方。
4.流传于民间,但不见于医药专门著作的药方。如:「这个土方满有效的,你不妨试试。」
《國語辭典》:契文  拼音:qì wén
1.记载双方约定事项的文书。
2.殷墟中所发现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参见「甲骨文」条。
《國語辭典》:殷契  拼音:yīn qì
商代占卜后,书或刻在龟甲、兽骨上的纪录文字。参见「甲骨文」条。
《漢語大詞典》:乌龟壳(烏龜殼)
(1).即龟甲。 毛泽东 《农业合作化的一场辩论和当前的阶级斗争》四:“历史学家对乌龟壳、金石文和地下挖出来的其他古东西还要去考,而这些同志对我们的时间不长的东西,却根本不理,也懒得去查。”此指刻有甲骨文的龟甲。 江地 《捻军史初探》:“ 皖 北的钻在‘堡寨’里的地主武装--民团,也纷纷从乌龟壳里伸出脑袋来蠢蠢欲动。” 柳杞 《好年胜景》:“那边山坡上倒塌了半边的乌龟壳,那原是 日本 人的炮楼哩。”《解放军报》1976.11.7:“﹝战斗英雄﹞把……侵略者的乌龟壳放到距自己仅五十米的距离上打。”
(2).詈词。喻指堡垒或坦克。
《国语辞典》:契文举例(契文举例)  拼音:qì wén jǔ lì
书名。清末孙诒让撰,二卷,为研究甲骨文字最早的书。分为月日、贞卜、卜事、鬼神、卜人、官氏、方国、典礼、文字、杂例十类。内容资料仅据铁云藏龟一书而来,故论断不甚精确,然对于甲骨文的初步研究,具有卓越的贡献。
《国语辞典》:殷墟书契考释(殷墟书契考释)  拼音:yīn xū shū qì kǎo shì
书名。民国罗振玉撰,一卷。为研究甲骨文字的书,分都邑、帝王、人名、地名、文字、卜辞、礼制、卜法八篇。民国十六年重加修订,改正前说,增加人名、地名,删改约一千数百条。
《国语辞典》:甲骨学(甲骨学)  拼音:jiǎ gǔ xué
研究甲骨文字及利用甲骨卜辞,探讨商代及先周历史文化的学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