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2076,分139页显示  上一页  1  2  4  5  6  7 下一页
词典(续上)
无用
用兵
用心
所用
日用
用人
用事
大用
财用
国用
有用
用力
用意
用舍
并用
《漢語大詞典》:无用(無用)
(1).不起作用,没有用处。荀子·非十二子:“言无用而辩,辩不惠而察。”史记·孟尝君列传:“焚无用虚债之券。” 宋 朱弁 曲洧旧闻卷九:“本朝此科废,书遂无用於世。” 清 周亮工 《书影》卷三:“乃尚剌剌不休,用心无用之地,何其不自量也!”
(2).以指没有作用的事物。 汉 司马相如 《难蜀父老》:“敝所恃以事无用,鄙人固陋,不识所谓。”
(3).不需要,不用。东观汉记·梁商传:“殯已开冢,冢开即葬。祭食如前,无用三牲。” 金 元好问 《喜李彦深过聊城》诗:“老眼天公只如此,穷途无用説悲辛。”红楼梦第四回:“除老父之外,餘者也就无用虑了。” 刘国钧 《并游侠行》:“男儿意气轻细作,相逢无用知名姓。”
(4).犹无能,没有才干。 唐 韩愈 《酬裴十六功曹巡府西驿途中见寄》诗:“多才自劳苦,无用祇因循。” 元 关汉卿 《四春园》第一折:“则为那无用的梅香无去就,送的我泼水难收。” 夏丏尊 叶圣陶 《文心》七:“我近来痛感到自己的无用。”
(5).犹无法。 晋 葛洪 抱朴子·金丹:“﹝ 郑隐 ﹞又於从祖受之,而家贫无用买药。”
《國語辭典》:用兵  拼音:yòng bīng
调用人马从事作战。《三国志。卷三九。蜀书。马良传》裴松之注引《襄阳记》曰:「夫用兵之道,攻心为上。」《红楼梦》第七三回:「倒是用兵最精的,所谓『守如处女,脱如狡兔』,出其不备之妙策也。」
《國語辭典》:用心  拼音:yòng xīn
1.尽心。《孟子。梁惠王上》:「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儒林外史》第三四回:「宰相若肯如此用心,天下可立致太平。」
2.存心、居心。《五代史平话。周史。卷上》:「郭威奏曰:『……全宥其家,免行族灭。』闻者皆谓郭威用心忠厚。」
《漢語大詞典》:所用
(1).使用,任用。 唐 韩愈 《与于襄阳书》:“卷舒不随乎时,文武唯其所用。”
(2).需用之物。《水浒传》第四回:“一应所用,小子自当準备。”
分類:需用
《國語辭典》:日用  拼音:rì yòng
日常生活所需的用度。《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三:「张老又私把自己馀资与鲁氏母子,为日用之费。」《儒林外史》第四八回:「初到任的时候,只怕日用还不足。」
《國語辭典》:用人  拼音:yòng rén
1.使用人。《淮南子。说林》:「凡用人之道,若以燧取火,疏之则弗得,数之则弗中。」
2.需求人才。《三国演义》第四五回:「目今用人之际,只愿吴侯与刘使君同心,则功可成。」
3.仆役。《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回:「又交代用人,从此叫那土老儿做老爷,叫自己做太太。」也作「佣人」。
《國語辭典》:用事  拼音:yòng shì
1.当权执政。《战国策。秦策三》:「今秦太后、穰侯用事,高陵、泾阳佐之。」《大宋宣和遗事。利集》:「缘京用事,奸人并进。」
2.行事、办事。如:「意气用事」。
3.引用典故。唐。释皎然《诗式。用事》:「诗人皆以徵古为用事,不必尽然也。」宋。严羽《沧浪诗话。诗法》:「押韵不必有出处,用事不必拘来历。」
《國語辭典》:大用  拼音:dà yòng
1.很大的用处。汉。晁错 论贵粟疏:「粟者,王者大用,政之本务。」
2.重用。《三国志。卷三九。蜀书。马良传》:「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君其察之!」
《國語辭典》:财用(財用)  拼音:cái yòng
1.钱财、货物。《周礼。天官。宰夫》:「乘其财用之出入,凡失财用物辟名者以官刑。」
2.国库的财源。《礼记。中庸》:「来百工,则财用足。」
《國語辭典》:国用(國用)  拼音:guó yòng
国家支出的费用。《礼记。王制》:「冢宰制国用,必于岁之杪,五谷皆入然后制国用。」
《國語辭典》:有用  拼音:yǒu yòng
有用处、有用途。《庄子。人间世》:「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三国演义》第二五回:「一者可以保二夫人,二者不背桃园之约,三者可留有用之身。有此三便,兄宜详之。」
《國語辭典》:用力  拼音:yòng lì
1.使用力气。汉。王褒〈圣主得贤臣颂〉:「器用利,则用力少,而就效众。」
2.努力。三国魏。曹囧 六代论:「旷日若彼,用力若此,岂非深根固蒂,不拔之道乎。」晋。孙楚〈为石仲容与孙皓书〉:「偏师同心,上下用力。」
《國語辭典》:用意  拼音:yòng yì
1.意向、存心。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院记〉:「通译者曰:『所以昭炯戒,激众愤,图报复也。』则其用意深矣!」
2.注意。《清平山堂话本。快嘴李翠莲》:「到晚来,能仔细,大门关了小门闭;刷净锅儿掩厨匮,前后收拾自用意。」
《漢語大詞典》:用舍(用捨)
亦作“ 用捨 ”。
(1).取舍。《晋书·范弘之传》:“ 比干 处三仁之中, 箕子 为名贤之首,后人用捨,参差不同。”旧唐书·颜真卿传:“ 真卿 请皇帝先謁王陵九庙而后还宫。宰相 元载 谓 真卿 曰:‘公所见虽美,其如不合事宜何?’ 真卿 怒,前曰:‘用捨在相公耳,言者何罪?’” 明 张居正 《谢召见疏》:“为祖宗谨守成宪,不敢以臆见纷更;为国家爱养人才,不敢以私意用舍。”
(2).指被任用或不被任用。 宋 苏轼 《沁园春·赴密州早行马上寄子由》词序:“用捨由时,行藏在我,袖手何妨闲处看。” 宋 苏轼 《沁园春·答曾舍人启》:“用舍皆天,孰知令尹之无喜。”
(3).见“ 用行舍藏 ”。
分類:取舍词序
《國語辭典》:用行舍藏  拼音:yòng xíng shě cáng
指可以仕则仕,可以止则止,不强求富贵名利的处世态度。《晋书。卷六一。刘乔传》:「至人之道,用行舍藏。」也作「用舍行藏」。
分類:就行退隐
《國語辭典》:并用(並用)  拼音:bìng yòng
一起使用。如:「手脑并用」。《左传。襄公二十七年》:「天生五材,民并用之。」《史记。卷九七。郦生陆贾列传。陆贾》:「且汤武逆取而以顺守之,文武并用,长久之术也。」晋。郭璞〈江赋〉:「咨五才之并用,寔水德之灵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