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885,分59页显示  上一页  37  38  39  40  41  43  44  45  46 下一页
佛类词典(续上)
诸识生缘
能所引生
生死相续
四生(二)
生病
自生
自他俱生
非自他生
观生门
生灭门
生灭二相
生灭(三)
人生难得,大道难闻
三生有幸
长生猪
诸识生缘
【佛学次第统编】
诸识生缘者。
一、眼识现行,若依肉眼,具九缘生,所谓一、空,二、明,三、根,四、境,五、作意,六、根本第八,七、染净第七,八、分别第六,九、能生种子。若依天眼,唯除明空。
二、耳识依八,除明。
三、鼻、舌、身三依七,除空。
四、第六依五,根、境、作意、根本第八、能生种子。
五、第七八识以四缘生,谓一、俱有依,二、所缘,三、作意,四、能生种子。
能所引生
【佛学次第统编】
能所引生者:
一、无明及行,名能引支,能引识等五果种故。
二、识等五种,名所引支,是前二支所引发故。
三、爱取及有,名能生支,近生当来生老死故。
四、生及老死,名所生支,是爱取有近所生故。
生死相续
【佛学次第统编】
问:「虽有内识,而无外缘,由何有情生死相续?」答:「生死相续,由内因缘,不待外缘,故唯有识。盖界内分段生死,由有漏善不善业种子为因,烦恼障种以为助缘,招于六道身命粗异熟果。前尽后生,即彼界外不思议变易生死,亦由无漏有分别业种子为因,所知障种以为助缘。感于三种意生身,细异熟果,前后改转,是则二种生死。皆由内识惑业所感,何藉外缘哉!」
〔表〕
四生(二)
【佛学次第统编】
四生者:
一、自生 自此所生,此生之上,无复更生。
二、他生 从他而生,以对自故,说名他生,若就他自,亦是自生。
三、共生 谓自他和合而生。
四、无因生 谓不自不他不共,无因而生。
生病
【佛学次第统编】
于一切法堕生病者,别有四辈:一执自生,二执他生,三执自他和合生,四执非自他生。
自生
【佛学次第统编】
执自生有四:
一、计有神我自生,有十一:
一、计主谛神我生 即迦毗罗。计诸法自生而有神,神名为主谛。此主谛者,生于法初,遍于一切,能生诸法,立二十五谛义,为修行法门。二十五谛者:
一、主谛 为后二十四依谛之所依,诸法之主宰也。
二、依谛 依前主谛而生二十四谛:
一、冥谛 是为谛初,八万劫前,不能尽知,强名冥谛。此冥谛者,依于主谛,而能递生者也。
二、觉谛 是为中阴识,亦名为大,从冥谛生。
三、我谛 是为我心「不同神我」亦名我慢,亦名为意,从于觉生。
四、色 是为色尘,从我生。
五、声 是为声尘,从我生。
六、香 是为香尘,从我生。
七、味 是为味尘,从我生。
八、触 是为触尘,从我生。
九、空 是为空大,从声尘生。
十、风 是为风大,从声触二尘生。
十一、火 是为火大,从声色触三尘生。
十二、水 是为水大,从色声味触四尘生。
十三、地 是为地大,从色声香味触五尘生。
十四、眼 是为第一知根,从火大生。
十五、耳 是为第二知根,从空大生。
十六、鼻 是为第三知根,从地大生。
十七、舌 是为第四知根,从水大生。
十八、身 是为第五知根,从风大生。
十九、手 是为第一业根,此下皆从大生。
二十、足 是为第二业根。
二十一、口 是为第三业根。
二十二、大遗 是为第四业根。
二十三、小遗 是为第五业根。
二十四、心 是为平等根,能遍缘故名平等。
二、计芥子神我生 即迦毗罗支流,诸自生而有神我生于心中如芥子,计能生诸法,以是为本。
三、计麦粒神我生 此人计诸法自生,而有神我细如麦粒,为心主宰,生于诸法,其本宗同上。
四、计豆皂神我生 此人计诸法自生,而有神我如豆皂大,为心主宰,能生诸法,本宗同上。
五、计半寸神我生 此人计诸法自生,而有神我在其心中,其长半寸,为诸法因,本宗同上。
六、计一寸神我生 此人计诸法自生,而有神我长一寸许,在其心中,发生诸法,本宗同上。
七、计拇大神我生 此人计诸法自生,而有大如拇指神我,生彼心中,出生诸法,本宗亦同上。
八、计内身神我生 此人计诸法自生,而有神我生在最初,譬如像生,有骨在形体先,彼能生法,本宗亦同上。
九、计能增长神我生 此人计诸法自生,而有神我生在最初,随身大小,能生诸法,本宗并同上。
十、计无色神我生 此人计诸法自生,而有神我在于体中,名为细身,非凡情能见,为诸法主,本宗亦同上。
十一、计清净神我生 此人计诸法自生而有清净神,我在于身中,莫能染污,名净色身,能生诸法,本宗亦同上。
右十一种异执,皆计诸法从神我生,其源同出迦毗罗主谛,但立说有小异耳。
二、计五阴生者有二:
一、计五阴总相生 即六师等,计诸法从自体五阴生,执五阴实有。
二、计五阴别相生 有六:
一、计色阴生 此人计自体色阴,能生诸法,执色为本。
二、计受阴生 此人计自体受阴,能生诸法,执受为本。
三、计想阴生 此人计自体想阴,能生诸法,执想为本。
四 计行阴生 此人计自体行阴,能生诸法,执行为本。
五、计识阴生 此人计自体识阴,能生诸法,执识为本。
六、计根身生 即布吒婆楼,计血肉身形,能生诸法,执身为本。
右前五种异执,皆知有五阴法。计五阴即我,计法从彼生,其源由迦毗罗依谛中来。后一种异执,但于身起著,尚不知有五阴法,何况生无生法乎?
三、计唯性生者,即执有小乘人,计诸法各从自体性生。如梨捺等,皆唯从性大能生事大。
四、计唯理生者 即执空小乘人,计诸法各从二空理生。如依虚空,有地水火风等,皆唯从理大,能生事大。
右二种异执,皆是佛法中人,禀教成迷者也。
自他俱生
【佛学次第统编】
执自他俱生者,复有二辈,云何为二?
一、于有情计自他生 即尼犍子人,说未有天地万物已前,唯一男一女和合,即生天地万物一切诸法。
二、于非有情计自他生 即鞞世崽人说,天地万物从二微尘和合而生,由是彼和合体,能生诸法。
右二种人,皆迦毗罗支流,计诸法自他和合而生也。
非自他生
【佛学次第统编】
执非自他生者,亦有四辈,云何四辈?
一、计虚空生 即口力外道说。虚空是万物,因虚空生诸法,其生相如下:
一、最初唯有虚空。
二、从虚空生风。
三、从虚空有风生火。
四、从虚空风火生暖。
五、从火暖生水。
六、从水冻凝冰作地。
七、从地生种种药草。
八、从药草生谷。
九、从谷生命生诸有情。
二、计自然生 即无因外道,执一切法无因而生。如风起息,如河㳽竭,如木荣悴,无有作者。
三、计强伏生 即强伏论师,执随物欲生。如大水泉涌,草木枝叶,堕中聚作一抟,此是强伏随风飘鼓,或吹向升,或复东西,如是种种,随所欲起。
四、计无所有生 即无所有论师,执空尽无所有,有何相应,都无所有。
右四种异执,皆计非自他生诸法者也。
观生门
【佛学次第统编】
复次一切法空,何以故?生不生生时不可得故。今生已不生,不生亦不生,生时亦不生。如说:
生果则不生  不生亦不生  离是生不生 生时亦不生
生名果起出,未生名未起未出,未有生时名始起未成,是中生果不生者,是生生已不生。何以故?有无穷过故,作已更作故。若生生已,生第二生。第二生生已,生第三生。第三生生已,生第四生,如初生生已,有第二生,如是生则无穷,是事不然,是故生不生。复次,若谓生生已生所用生生,是生不生而生,是事不然。何以故?初生不生而生,是则二种生,生已而生,不生而生故。汝先定说,而今不定,如作已不应作,烧已不应烧,證已不应證,如是生已不应更生,是故生法不生,不生法亦不生。何以故?不与生合故。又一切不生,有生过故。若不生法生,则离生有生,是则不生。若离生有生,则离作有作,离去不去,离食有食,如是则坏世俗法,是事不然,是故不生法不生。复次若不生法生,一切不生法,皆应生。一切凡夫未生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皆应生。不坏法阿罗汉烦恼不生而生,兔马等角不生而生,是事不然,是故不应说不生而生。问曰:「不生而生者,如有因缘和合时方作者方便具足,是则不生而生,非一切不生而生,是故不应以一切不生而生为难。」答曰:「若法生时方作者方便众缘和合生,是中先定有不生,先无亦不生。又有无亦不生,是三种求生不可得,如先说。是故不生法不生,生时亦不生,何以故?有生生过,不生而生过故,生时法生分不生如先说。未生分亦不生如前说。复次若离生有生时,则应生时生,而实离生无生时,是故生时亦不生。复次若说人生有时生,则有二生:一以生时为生,二以生时生。无有二生,云何言有二生?是故生时亦不生。复次未有生无生时生,于何处行生?若无行处则无生时生,是故生时亦不生,如是生不生生时皆不成。生法不成故,无生住灭亦如是。生住灭不成故,则有为法亦不成。有为法不成故,无为法亦不成。有为无为法不成故,众生亦不成。是故当知一切法无生,毕竟空寂故。」
生灭门
【佛学次第统编】
心生灭者,依如来藏故有生灭心,所谓不生不灭与生灭和合,非一非异,名为阿黎耶识。
生灭二相
【佛学次第统编】
复次,分别生灭相者,有二种:
一者、粗 与心相应故。
二者、细 与心不相应故。
又粗中之粗,凡夫境界;粗中之细,及细中之粗,菩萨境界;细中之细,是佛境界。
生灭(三)
【佛学次第统编】
生灭四相 生、住、异、灭。
四相二种 一期四相、刹那生灭。
一期四相 有情、无情。
有情一期四相 生、老、病、死。
无情一期四相 成、住、坏、空。
三道 惑、业、苦。
三时报 现、生、后。
总别二相 总、别。
人生难得,大道难闻
【俗语佛源】
四十二章经》说:「人身难得,中国难生,佛法难闻。」又《福盖正行所经》卷二说:「纵得人身,不生中
国,诸根不具,或于佛法心不爱乐,或复生彼无佛世界。」佛教认为,这就是众生要脱离生死烦恼的「三难」。后转化为俗语「人生难得,大道难闻」,谓来到世间做人不容易,而能听到大道、真理就更难了。意在劝人珍惜有限而难得的人生,要从善修行。如清·孔尚任《桃花扇》第四十出:「(上)人生难得,大道难闻。(拜坛介)弟子丁继之稽首了。」再举两个变式。如《西湖二集》卷七:「从来道:人身难得,至道难闻。奉劝修行之人切不可有一毫贪著之心、饺恨之念,错走了道儿,再救不转。」又如《金瓶梅词话》第三九回:「员外又问:『你等打斋听经,有何功德?』众人言语:『人生在世,佛法难闻,人身难得。』」 (李明权)
三生有幸
【俗语佛源】
三生,佛教指前生、今生、来生。《景德传灯录》:「有一省郎,梦至碧严下一老僧前,烟穗极微,云:此是檀越结愿存香烟存而檀越已三生矣。第一生,明皇时剑南安抚退官。第二生,宪皇时西蜀书记。第三生,即今生也。」有幸,形容极大的幸运。王实甫《西厢记》一本二折:「小生久闻老和尚清誉,欲来座下听讲,何期昨日不得相遇。今能一见,是小生三生有幸矣。」又如魏巍《东方》第一部第十二章:「你住在敝舍,就够我三生有幸了。」形容极难得的好运气。(无名氏)
长生猪
【俗语佛源】
佛教把「杀生」列为第一重戒,主张以慈悲的精神保护、拯救人和一切动物的生命,谓之「护生」。「护生」被认为是功德无量的。释迦牟尼在前世,曾有「舍身饲虎」的壮举。过去,有些寺院中豢养「长生猪」、「长生牛」,以示佛门慈悲之意,好生之德。《太平广记》卷一百引唐·牛肃《纪闻》:「唐开元十八年,京菩提寺有长生猪,体柔肥硕,在寺十余年,其岁猪死,僧焚之,火既烬,灰中得舍利百余粒。」又如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一》载:一猪见邻翁「辄嗔目狂吼,奔突欲噬」。邻翁怒极,打算买下这头猪杀了吃,忽然猛省:这大概就是佛门所说的「夙冤」吧!邻翁便以高价买下这头猪,再把它送到寺院中作为「长生猪」。后来,邻翁再去见这头猪,猪竟俯首贴耳,作亲昵状。此外又有「长生牛」。宋·洪迈《夷坚丙志·长生牛》谓,宋代绍兴年间曾下令禁屠,将牛牵入佛寺作「长生牛」,养数年方死。(李明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