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885,分59页显示 上一页 24 25 26 27 28 30 31 32 33 下一页
无生法
无生门
无生智
无生际
无生藏
无生忏
无生观
无生法忍
无生相似过类
无生清净宝珠名号
无始生死
生死无始无终
无后生死
无动尊一字出生八大童子秘密法品
佛类词典(续上)
无生身无生法
无生门
无生智
无生际
无生藏
无生忏
无生观
无生法忍
无生相似过类
无生清净宝珠名号
无始生死
生死无始无终
无后生死
无动尊一字出生八大童子秘密法品
无生身
【佛学大辞典】
(术语)佛之法身无生灭,故云无生身。涅槃经九曰:「如来实性喻如彼月,即是法身,是无生身。」观经玄义分曰:「定散等回向,速證无生身。」
(术语)佛之法身无生灭,故云无生身。涅槃经九曰:「如来实性喻如彼月,即是法身,是无生身。」观经玄义分曰:「定散等回向,速證无生身。」
无生法
【佛学大辞典】
(术语)谓真如之理,涅槃之体。以彼远离生灭故也。楞严经长水疏八上曰:「真如实相,名无生法。」
【佛学常见辞汇】
不生不灭之法,亦即真如涅槃的道理。
(术语)谓真如之理,涅槃之体。以彼远离生灭故也。楞严经长水疏八上曰:「真如实相,名无生法。」
【佛学常见辞汇】
不生不灭之法,亦即真如涅槃的道理。
无生门
【佛学大辞典】
(术语)诸法无生之理也,观此无生之理者,为一贯佛道始终之入道初门。止观五之三曰:「无生门,能通止观,到因至果。又能显无生,使门光扬。净名三十二菩萨各说入不二门,皆是菩萨从门入,而无生为始(法自在菩萨之入不二门)。大品明阿字门,所谓诸法初不生,此證无生门。」
(术语)诸法无生之理也,观此无生之理者,为一贯佛道始终之入道初门。止观五之三曰:「无生门,能通止观,到因至果。又能显无生,使门光扬。净名三十二菩萨各说入不二门,皆是菩萨从门入,而无生为始(法自在菩萨之入不二门)。大品明阿字门,所谓诸法初不生,此證无生门。」
无生智
【佛学大辞典】
(术语)声闻果十智之第十。阿罗汉之最极智也,已断三界之烦恼,證知我身更不受生于三界,阿罗汉果之智也。【又】大乘菩萨證无生之理之智也。往生论注下曰:「岂不能转生见为无生智乎?」
【佛学常见辞汇】
1。阿罗汉果的智。2。菩萨證悟无生真理的智慧。
【三藏法数】
谓阿罗汉断三界见、思烦恼已尽,知诸缚解,更不三界受生,是名无生智。(三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
【三藏法数】
谓我见苦已,不复更见;我断集已,不复更断;我證灭已,不复更證;我修道已,不复更修。如是想时,得无漏智,故名无生智。
(术语)声闻果十智之第十。阿罗汉之最极智也,已断三界之烦恼,證知我身更不受生于三界,阿罗汉果之智也。【又】大乘菩萨證无生之理之智也。往生论注下曰:「岂不能转生见为无生智乎?」
【佛学常见辞汇】
1。阿罗汉果的智。2。菩萨證悟无生真理的智慧。
【三藏法数】
谓阿罗汉断三界见、思烦恼已尽,知诸缚解,更不三界受生,是名无生智。(三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
【三藏法数】
谓我见苦已,不复更见;我断集已,不复更断;我證灭已,不复更證;我修道已,不复更修。如是想时,得无漏智,故名无生智。
无生际
【佛学大辞典】
(术语)无生之理,为法之际极源底,故云无生际。智度论三十三曰:「诸法相,推求寻究入无生法中,更无过是者,是名无生际。」
(术语)无生之理,为法之际极源底,故云无生际。智度论三十三曰:「诸法相,推求寻究入无生法中,更无过是者,是名无生际。」
无生藏
【佛学大辞典】
(术语)诠无生之理之法藏也,如中论所说之八不是也。见说法明眼论。
(术语)诠无生之理之法藏也,如中论所说之八不是也。见说法明眼论。
无生忏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三忏之一。现罪障之法体为无生,而亡善恶之隔也。
【三藏法数】
谓一切罪业,皆从一念不了心生;若了心性本空,罪福无相,则一切法皆悉空寂,罪从何生?是名无生忏。
(术语)三忏之一。现罪障之法体为无生,而亡善恶之隔也。
【三藏法数】
谓一切罪业,皆从一念不了心生;若了心性本空,罪福无相,则一切法皆悉空寂,罪从何生?是名无生忏。
无生观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参见:二空观)
(术语)(参见:二空观)
无生法忍
【佛学大辞典】
(术语)略云无生忍。无生法者,远离生灭之真如实相理体也,真智安住于此理而不动,谓之无生法忍。于初地或七八九地所得之悟也。宝积经二十六曰:「无生法忍者,一切诸法无生无灭忍故。」注维摩经一曰:「肇曰:无生忍,同上不起法忍,法忍即慧性耳。见法无生,心智寂灭,堪受不退,故名无生法忍也。」智度论七十三曰:「无生忍者,乃至微细法不可得,何况大。是名无生。得此无生法,不作不起诸业行,是名得无生法忍。得无生法忍菩萨,是名阿鞞跋致。」
【佛学常见辞汇】
简称无生忍,即把心安住在不生不灭的道理上。
【三藏法数】
理本不生不灭,今但言不生,故名无生。谓菩萨于无生之法,忍可忍乐,不动不退,是名无生法忍。
(术语)略云无生忍。无生法者,远离生灭之真如实相理体也,真智安住于此理而不动,谓之无生法忍。于初地或七八九地所得之悟也。宝积经二十六曰:「无生法忍者,一切诸法无生无灭忍故。」注维摩经一曰:「肇曰:无生忍,同上不起法忍,法忍即慧性耳。见法无生,心智寂灭,堪受不退,故名无生法忍也。」智度论七十三曰:「无生忍者,乃至微细法不可得,何况大。是名无生。得此无生法,不作不起诸业行,是名得无生法忍。得无生法忍菩萨,是名阿鞞跋致。」
【佛学常见辞汇】
简称无生忍,即把心安住在不生不灭的道理上。
【三藏法数】
理本不生不灭,今但言不生,故名无生。谓菩萨于无生之法,忍可忍乐,不动不退,是名无生法忍。
无生相似过类
【佛学大辞典】
(术语)十四过之一。已生之因,虽成立宗,而就未生之因,谓不能成立宗之过也。例如对于所谓「声无常」,谓声发后固成立宗,而未发时,无其体故,不得云无常之过是也。
(术语)十四过之一。已生之因,虽成立宗,而就未生之因,谓不能成立宗之过也。例如对于所谓「声无常」,谓声发后固成立宗,而未发时,无其体故,不得云无常之过是也。
无生清净宝珠名号
【佛学大辞典】
(术语)阿弥陀之名号,以法藏菩萨之无生智所成,故为无生即生之法性中道也。往生论赞下曰:「彼净土是阿弥陀如来清净本愿无生之生,非如三有虚妄生也。」又曰:「阿弥陀如来至极无生清净宝珠名号。」
(术语)阿弥陀之名号,以法藏菩萨之无生智所成,故为无生即生之法性中道也。往生论赞下曰:「彼净土是阿弥陀如来清净本愿无生之生,非如三有虚妄生也。」又曰:「阿弥陀如来至极无生清净宝珠名号。」
无始生死
【佛学大辞典】
(术语)无明无始,故生死亦无始也。(参见:无始无明)
【佛学常见辞汇】
无始以来的生死。由于人类的无明愚痴无始,所以人类的生死也是无始。
(术语)无明无始,故生死亦无始也。(参见:无始无明)
【佛学常见辞汇】
无始以来的生死。由于人类的无明愚痴无始,所以人类的生死也是无始。
生死无始无终
【佛学大辞典】
(术语)依上所说无明无始之理,生死之无始,其理分明。但无终依别圆二教而异其义,别教已下为有终,以断九界而入佛界故也,圆教性具十界,则至佛界,尚存九界,生死无终也,但修恶转归性恶,于其体性无有一增减。盖无明为缘而造起九界者,别教之权说也,依此说,则无明断尽,九界亦灭无,理之当然也。然圆教十界为性具,非赖无明之造作,无明者,不达其十界之性之迷情也,依此迷情修起照明之性恶,而为杂秽之九界,是曰法本妙。粗由物情。故于我虽有迷悟之别,于法则无有增损,因而于佛界九界宛然,得应现于九界,而自在垂化用也((参见:性恶))。
(术语)依上所说无明无始之理,生死之无始,其理分明。但无终依别圆二教而异其义,别教已下为有终,以断九界而入佛界故也,圆教性具十界,则至佛界,尚存九界,生死无终也,但修恶转归性恶,于其体性无有一增减。盖无明为缘而造起九界者,别教之权说也,依此说,则无明断尽,九界亦灭无,理之当然也。然圆教十界为性具,非赖无明之造作,无明者,不达其十界之性之迷情也,依此迷情修起照明之性恶,而为杂秽之九界,是曰法本妙。粗由物情。故于我虽有迷悟之别,于法则无有增损,因而于佛界九界宛然,得应现于九界,而自在垂化用也((参见:性恶))。
无后生死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七种生死之一。谓等觉之菩萨也。以彼此身入于妙觉不更受后身故也。
【三藏法数】
谓等觉菩萨,破最后一品无明烦恼,究竟永尽,入妙觉位,不受后身,是为无后生死。
(术语)七种生死之一。谓等觉之菩萨也。以彼此身入于妙觉不更受后身故也。
【三藏法数】
谓等觉菩萨,破最后一品无明烦恼,究竟永尽,入妙觉位,不受后身,是为无后生死。
无动尊一字出生八大童子秘密法品
【佛学大辞典】
(经名)圣无动尊一字出生八大童子秘密法品之略名。
(经名)圣无动尊一字出生八大童子秘密法品之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