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6833,分1789页显示 上一页 23 24 25 26 27 29 30 31 32 下一页
汪华(号 吴王 越国公 )
王延(号 恸而绝 )
吴绛仙(号 崆峒夫人 )
袁宝儿(号 司花女 )
李密(号 魏公、蒲山公 字 玄邃、法主、元邃 邢国公、蒲山郡公 )
潘师正(字 子真 体玄先生 )
冯盎(字 明达 号 总管 越国公 )
释慧思( 郭 号 寒林 )
韦季武(号 三列宿 )
松赞干布(别称 弃宗弄赞、弃苏农 西海郡王、賨王 号 弗夜氏 )
王绩(字 无功 号 东皋子 别称 五斗子、五斗先生、斗酒学士 )
刘君良(号 义成堡 )
阿史那社尔(号 都布可汗 元 )
释会通( 吴元卿 号 布毛侍者 )
其它辞典(续上)
突厥沙钵略可汗( 阿史那摄图 号 沙钵略 )汪华(号 吴王 越国公 )
王延(号 恸而绝 )
吴绛仙(号 崆峒夫人 )
袁宝儿(号 司花女 )
李密(号 魏公、蒲山公 字 玄邃、法主、元邃 邢国公、蒲山郡公 )
潘师正(字 子真 体玄先生 )
冯盎(字 明达 号 总管 越国公 )
释慧思( 郭 号 寒林 )
韦季武(号 三列宿 )
松赞干布(别称 弃宗弄赞、弃苏农 西海郡王、賨王 号 弗夜氏 )
王绩(字 无功 号 东皋子 别称 五斗子、五斗先生、斗酒学士 )
刘君良(号 义成堡 )
阿史那社尔(号 都布可汗 元 )
释会通( 吴元卿 号 布毛侍者 )
人物简介
全隋文·卷三十一
可汗,姓阿史那氏,名摄图,伊利可汗之子。齐、周间,佗钵可汗以为尔伏可汗,统其东面。佗钵卒,国人迎立之,号伊利俱罗设莫何始波罗可汗,一号沙钵略。治都斤山。后度漠南,寄居白道川,立约以碛为界。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隋末唐初歙州绩溪人。少以勇侠闻。隋末,起兵于新安,并有宣、杭、睦、婺、饶五州,自号吴王,郡内赖以平安者十余年。唐高祖武德四年,为唐将王雄诞所败,遂降。授总管歙、宣、杭、睦、饶、婺六州军事,歙州刺史,封越国公。卒于长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隋人。性忠厚。事秦王杨俊。位开府,领亲信兵十余年。俊甚礼之。后俊疾,延恒值閤下,衣不解带。俊卒,勺饮不入口者数日。帝悯之,授骠骑将军,典宿卫。葬俊之日,号恸而绝,诏葬俊墓之侧。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隋人。玉工万群妻。炀帝幸江都,被役为殿脚女。后得炀帝宠幸,号崆峒夫人。帝尝赐以合欢果,绛仙撰诗进谢。帝赞其才调,以为女相如。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隋人。炀帝宫女。帝临幸江都,宝儿为御车女。洛阳人献并蒂迎辇花,帝令宝儿持护之,号司花女。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82—618 【介绍】: 唐京兆长安人,其先世为辽东襄平人,字玄邃,一字法主。趣解雄远,多策略。初为隋炀帝宿卫,谢病去,感励读书。杨玄感起兵,密为之谋,以不能用其策而败。又与翟让据洛口,称魏公,江淮以北,远近响应,复杀让。旋为王世充所败。归唐,拜光禄卿。以失望复叛,为盛彦师所斩。时年三十七。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582—618 字玄邃,一字法主。郡望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西北),其先居辽东襄平(今辽宁辽阳),后徙家,遂为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初以父荫为隋左亲卫府大都督、东宫千牛备身。隋大业九年(613),杨玄感反隋,以密为谋主。后兵败依翟让,号蒲山公。旋为众推立为主,建号魏公。唐武德元年(618)归唐,拜光禄卿,封邢国公。以赏薄怨恨。会奉命出使,疑惧谋叛,为熊州副将盛彦师所杀。生平见《隋书》及新、旧《唐书》本传、魏徵《唐故邢国公李密墓志铭》。《全唐诗》存诗1首,作于隋代。全唐文·卷一百三十一
密字元邃。一字法主。其先辽东襄平人。父宽。隋上柱国。封蒲山郡公。遂家长安。大业九年。杨元感举兵黎阳。以密为谋主。元感败。以策干东郡贼翟让。让令别统所部。号蒲山公。十三年二月。推密为主。建号魏公。改元永平。越王侗称帝。遣使授密太尉尚书令东南道大行台行军元帅魏国公。武德元年。为王世充所败。归唐。拜光禄卿。封邢国公。以赏薄怨望。高祖使领本兵经略东都。行至桃林。复徵之。大惧谋叛。熊州副将盛彦师斩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85—682 【介绍】: 隋唐时道士。贝州宗城人,一作赵州赞皇人,字子真。少以至孝闻。隋炀帝大业中,师事王远知,度为道士,居嵩山逍遥谷二十余年,但服松叶饮水而已。唐高宗幸东都,因召见与语,敕有司于师正所居造崇唐观,前后赠诗,凡数十首。卒谥体玄先生。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46 【介绍】: 唐高州良德人,字明达。世为本部大首领。隋末五州獠叛,盎击平之,拜汉阳太守。从炀帝伐辽东,迁左武卫大将军。隋亡,据番禺等地,自号总管。高祖武德四年归唐,授上柱国、高州总管,封越国公。太宗贞观中累平南方各部之乱。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九 持志科
出汾州介休郭氏。世习儒。少通经史。尤尚虚玄。善辞章。工篆隶。驰誉乡社。年二十五。教授并部。然犹未识所谓佛法也。会沙门道晔。讲摄大乘论。间往听焉。若有所省。因求出家。且知要业莫如禅定。而师范罕遇。乃周寻竺典。三十许载。备研奥旨。疏衣粝食。见者发心。志士屯赴。遂法集于箕山之阴。六时笃课。罔坠徽猷。尝与朋侪言志。而思则曰。学佛之徒。生死从缘安用尔。丧葬多事哉。当时人以其戏言耳。逮乎属疾。才经两月。忽告众曰。余其死矣。即按行空窟。屏除残尸。尽谢徒侣。伽坐其中。时寒林森竦。众不忍离。夜守其旁。且而观之。则端拱而逝矣。寿五十五。贞观十六年之五月也。续高僧传·卷第二十 习禅五
释慧思。姓郭氏。汾州介休人也。少学儒史宗尚虚玄。文章书隶有声乡曲。年二十五在并传授。初不知佛乘之深奥也。会沙门道晔。德盛当锋。处宗讲扬摄大乘论。试往潜听冥漠难追。累日详受薄知希向。因求度脱。传闻出家德业勿高禅定。即而习焉。三十许载师承靡绝。又闻念慧相须譬诸轮翘。遂周寻圣教备尝弘旨。冬夏业定春秋博采。单衣节食见者发心。道志之伦往往屯赴。因而结众于箕山之阴。昼则敛容默念。中夜昏塞为众说法。六时笃课不坠清猷时说死观各言其志。有云省约有志泰甚。思曰。出家之人生已从缘死当自任。岂劳人事送此枯骸。余必一期当自运耳。时以为未经疾苦。故得虚置其言。后觉不愈。财经两日寻告众曰。余其死矣。便起蹑履案行空屈除屏残尸。入中加坐发遣徒侣累以正命。处既森竦世号寒林。众不忍离经夜旁守。至明往观端拱如故。就触其身方知已卒。春秋五十有五。即贞观十六年五月矣。因即而殓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京兆人。太宗贞观三年任主爵郎中,时弟韦叔谐、韦叔谦皆在郎署,人号为三列宿。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50 【介绍】: 或作弃宗弄赞、弃苏农。唐时吐蕃赞普。弱冠嗣位,性骁武,多英略。先后兼并西域诸部,定都拉萨,创文字,立官制、军制。唐太宗贞观十五年,以文成公主妻之。遂为公主筑一城,又遣诸豪子弟赴长安,入国学,习汉文化,请儒者典书疏,于西域发展及汉藏交流颇有贡献。高宗时授驸马都尉,封西海郡王,又进封賨王。全唐文·卷九百九十九
弃宗弄赞。论赞素赞普子。亦名弃苏农。亦号弗夜氏。贞观中遣使求昏。妻以宗女文成公主。永徽元年授为驸马都尉。封西海郡王。进封賨王。是年卒。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约590—644 【介绍】: 唐初绛州龙门人,字无功。王通弟。隋炀帝大业中举孝悌廉洁,授秘书省正字,不乐在朝,辞疾,复授六合县丞。性简放,嗜酒不任事,以世乱还乡里,著书东皋,自号“东皋子”。唐高祖武德中,以前朝原官待诏门下省,特判日给酒一斗,时称“斗酒学士”。太宗贞观初以疾罢归,以琴酒自娱。预知终日,命薄葬,自为墓志。工诗文,有集。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为王绩之误。《全唐诗》收诗3首,皆出自《文苑英华》卷二一三。《全唐诗》又见于王绩名下。其中《咏妓》一首,见《王无功文集》卷三,题作《裴仆射宅咏妓》。另《益州城西张超亭观妓》、《辛司法宅观妓》二首,乃误收卢照邻诗。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585,一说590—644 《全唐诗》中王绩,乃王绩之误。字无功,号东皋子,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十五岁至长安求仕。隋炀帝大业中,中孝悌廉洁科。授秘书省正字。出为六合丞,因简傲嗜酒,屡受勘劾。大业十年(614)托风疾弃官归里,复浪迹于中原、吴、越间。十三年返归故里。隋季板荡,绩奔亡河北。高祖武德五年(622),以六合丞待诏门下省。太宗贞观四年(630),其兄王凝得罪大臣,兄弟均抑而不用。绩复托风疾归隐故乡。十一年,任太乐丞,不足两年,又挂冠归田。十八年自撰墓志,忧愤而死。生平见吕才《王无功文集序》、《旧唐书》、《新唐书》本传。绩遭逢世乱,失意归隐,仰慕阮籍、陶渊明,寄情诗酒。著《五斗先生传》、《醉乡记》等文以抒怀。其文疏朗萧散,骈散兼长。其诗清新质朴,恬淡自然。翁方纲《石洲诗话》卷一云:“王无功以真率疏浅之格,入初唐诸家中,如鸾凤群飞,忽逢野鹿,正是不可多得也。”《四库全书总目》卷一四九评为“意境高古”,“气格遒健”,“皆能涤初唐排偶板滞之习”。唐宋间,吕才编《王绩集》五卷本与陆淳删《东皋子集略》二卷本并行于世。元代以降,五卷本不见著录,仅有三卷本(实为陆淳所删二卷本)流传。王国安《王绩诗注》即据此作注。今人韩理洲据清人抄本成《王无功文集(五卷本会校)》,溢出诗60余首,文10余篇,最称完备。《全唐诗》收诗1卷,《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补69首。唐诗汇评
王绩(590-644),字无功,号东皋子,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兄通,隋末名儒,号文中子。绩于隋大业末,应孝悌廉洁举,除秘书正字。不乐在朝,求为扬州六合县丞。因简傲纵酒被劾,弃官归里。高祖武德中,以前官待诏门下省。贞观中,因足疾罢归,乃结庐河渚,纵意琴酒,又躬耕东皋,时人号东皋子。绩简放嗜酒,其诗平淡质朴。有《王绩集》(吕才编)五卷,后仅以《东皋子集》三卷行世,五卷本遂隐,近重新发现刊行,其中诗较《全唐诗》王绩卷溢出六十馀首。今人王国安有《王绩诗注》。全唐文·卷一百三十一
绩字无功。绛州龙门人。隋大业中应孝弟廉洁举。授扬州六合县丞。弃官还乡里。躬耕于东皋。时人号为东皋子。贞观十八年卒。
作品评论
唐才子传
(绩)性简傲,好饮酒,能尽五斗,自著《五斗先生传》。弹琴,为诗,著文,高情胜气,独步当时。《周氏涉笔》
旧传四声,自齐、梁至沈、宋,始定为唐律。然沈、宋体制,时带徐、庾,未若王绩剪裁锻炼,曲尽情玄,真开迹唐诗也。升庵诗话
王无功,隋人入唐,隐节既高,诗律又盛,盖王、杨、卢、骆之滥觞,陈、杜、沈、宋之先鞭也,而人罕知之。四友斋丛说
盖当武德之初,犹有陈、隋馀习,而无功能尽洗铅华,独存体质,又嗜酒诞放,脱落世事,故于情性最近。今观其诗,近而不浅,质而不俗,殊有魏晋之风。《载酒园诗话又编》
诗之乱头粗服而好者,千载一渊明耳。乐天效之,便伤俚浅,唯王无功差得其仿佛。“陶王”之称,余尝欲以东皋代辋川。辋川诚佳,太秀,多以绮思掩其朴趣,东皋潇洒落穆,不衫不履,如“来时常道贳,惭愧酒家胡”、“家贫留客久,不暇道精粗”。至若“相逢宁可醉,定不学丹砂”、“昔我未生时,谁者令我萌?弃置勿重陈,委化何足惊”,真齐得丧、一死生之言。旷怀高致,其人自堪尚友,不徒音响似之。《载酒园诗话又编》
彭泽、东皋皆素心之士。陶为饥寒所驱,时有凉音;王黍秫果药粗足,故饶逸趣。石洲诗话
王无功以真率疏浅之格,入初唐诸家中,如鸾凤群飞,忽逢野鹿,正是不可多得也。然非入唐之正脉。三唐诗品
其源出于程晓、应璩,性情疏放,发为心声,直质放言,有汉魏间意。唯无往复之致,故或朴而不雅。乱头粗服,不没其佳,唯其有真气耳。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瀛州饶阳人。隋末荒馑,仍四世同居,乡人共依之,众筑为堡,号义成堡。太宗贞观六年旌其门闾。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55 【介绍】: 唐时东突厥首领。处罗可汗次子。年十一,以智勇闻。曾乘西突厥内讧,袭取其属地之半,有众十余万,自号都布可汗。后为薛延陀所败,走保高昌,所余仅万人。乃于太宗贞观九年率众归唐。次年入朝,授左骁卫大将军,处其部于灵州,诏尚衡阳长公主,为驸马都尉。从太宗攻辽东。历官交河、昆丘两道行军总管。率军平高昌,讨龟兹,屡有功。卒谥元。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九 遗身科
雍州万年御宿川人。出家隐居终南豹林谷。每读法华经。至药王品。忻然慕效之。私积薪槱为窟。誓必自烬。贞观之季。静夜于林中唱经下火。清声烈𦦨。与风俱远。讫于熸息。犹见其跏坐如故。寻而西南有大白光。流入火聚身方偃仆。逮晓寂然。乃收其遣骸。起塔勒铭焉。 又荆州有姊妹比丘尼者。亦志脩药王本事。于是渐断粒食。服诸香油香蜜等物。而神爽高明。气力不衰。贞观三年二月八日。于州之逵道中。置二高座。姊妹乃以蜡布缠身。自踵至顶。惟出其面。众共以华香幡盖。迎升高座。姊妹更以火炬炷顶。端坐以诵法华。烟𦦨及眼。声犹宏亮。下及口鼻。而后息绝。达旦合座。骸骨消化。二舌独存。众为起塔以葬。 僧善导以道绰之教化行京师。亲写弥陀经数万卷。散诸士女。奉之以脩净业者不可胜计。一日说法光明寺。或者问导曰。今称佛名号。定生净土否。导曰定生定生。或者礼拜讫。口唱南无阿弥陀佛。声声相续不少置。因出寺立门前柳树上。合掌西望。投身于地而死。续高僧传·卷第二十七 遗身篇第七
释会通。雍州万年御宿川人。少欣道检游泊林泉。苦节戒行是其顾习。投终南豹林谷。潜隐综业。读法花经至药王品。便欣厌舍。私集柴木誓必行之。以贞观末年。静夜林中积薪为窟。诵至药王便令下火。风惊焰发烟火俱盛。卓尔加坐声诵如故。寻尔西南有大白光流入火聚。身方偃仆。至晓身火俱灭。乃收其遗骨为起白塔。勒铭存焉。贞观之初。荆州有比丘尼姊妹。同诵法花。深厌形器。俱欲舍身。节约衣食钦崇苦行服诸香油渐断粒食。后顿绝谷惟啖香蜜。精力所被神志鲜爽。周告道俗。剋日烧身。以贞观三年二月八日。于荆州大街置二高座。乃以蜡布缠身至顶。惟出面目。众聚如山。歌赞云会。诵至烧处。其姊先以火柱妹顶。请妹又以火柱姊顶。清夜两炬一时同耀。焰下至眼。声相转明。渐下鼻口方乃歇灭。恰至明晨合坐洞举。一时火花。骸骨摧朽。二舌俱存。合众欣嗟。为起高塔。近并州城西有一书生。年二十四五。诵法华经誓烧供养。乃集数束蒿乾笼之。人问其故。密而不述。后于中夜放火自烧。及人往救火盛已死。乃就加柴薪尽其形荫。近有山僧善导者。周游寰寓求访道津。行至西河遇道绰部。惟行念佛弥陀净业。既入京师广行此化。写弥陀经数万卷。士女奉者其数无量。时在光明寺说法。有人告导曰。今念佛名定生净土不。导曰。念佛定生。其人礼拜讫。口诵南无阿弥陀佛声声相次出光明寺门。上柳树表。合掌西望。倒投身下。至地遂死。事闻台省。武林西湖高僧事略
师名会通。本郡人。姓吴。名元卿。德宗朝为六宫使。方春韶阳。花卉盛发。玩赏移时。忽闻空中有言曰。虚幻之相。开谢不停。能坏善根。仁者安可视之。因大感悟。自是忽忽不乐。帝怪而问其故。以愿从释为对。帝召相者视之曰。此人当绍出世法。遂放归。见韬光。光指其谒鸟窠。求度。三请不从。乃先创庵。事既成。韬光力言之鸟窠。乃为祝发。服勤数年。未蒙印授。一日告辞。鸟窠曰。汝何往。曰。诸方学佛法去。曰。若是佛法。吾此间亦有少许。曰。如何是和尚佛法。鸟窠于身上拈起布毛吹之。师即豁然大悟。于是不复他行。常居左右。世号布毛侍者。今招贤寺乃师道场。 赞曰。 金貂职近 紫禁春浓 割弃富贵 瞥如轻鸿 求师慕道 劳苦在躬 不具智勇 岂悟真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