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885,分59页显示 上一页 22 23 24 25 26 28 29 30 31 下一页
生净土法八
净土往生论
净土生无生论
净土往生论注解
净佛国土成就众生
得生净土神咒
从佛支生印
现生
现生十种益
现生不退
现生正定聚
恶生王
恶众生
五百雁闻佛法生天
佛类词典(续上)
接生戒生净土法八
净土往生论
净土生无生论
净土往生论注解
净佛国土成就众生
得生净土神咒
从佛支生印
现生
现生十种益
现生不退
现生正定聚
恶生王
恶众生
五百雁闻佛法生天
接生戒
【佛学大辞典】
(术语)同于摄众生戒。(参见:摄众生戒)
(术语)同于摄众生戒。(参见:摄众生戒)
生净土法八
【佛学大辞典】
(名数)维摩居士应众香国众香菩萨之问:说于此土成就八法得生净土:一饶益众生不望报,代一切众生受诸苦恼,所作功德尽以施之。二心等众生,谦下无碍。三于诸菩萨视之如佛。四于所未闻之经文闻之不疑。五与声闻不相违背。六不嫉他供,不高己利,而于其中调伏其心。七常省己过,不讼他短。八恒以一心求诸功德。见维摩经香积品。
(名数)维摩居士应众香国众香菩萨之问:说于此土成就八法得生净土:一饶益众生不望报,代一切众生受诸苦恼,所作功德尽以施之。二心等众生,谦下无碍。三于诸菩萨视之如佛。四于所未闻之经文闻之不疑。五与声闻不相违背。六不嫉他供,不高己利,而于其中调伏其心。七常省己过,不讼他短。八恒以一心求诸功德。见维摩经香积品。
净土往生论
【佛学大辞典】
(书名)同净土论。
(书名)同净土论。
净土生无生论
【佛学大辞典】
(书名)一卷,明传灯撰。各家注述如下:净土生无生论注一卷,明正寂注。净土生无生论亲闻记二卷,明受教记。净土生无生论会集一卷,达默集。
(书名)一卷,明传灯撰。各家注述如下:净土生无生论注一卷,明正寂注。净土生无生论亲闻记二卷,明受教记。净土生无生论会集一卷,达默集。
净土往生论注解
【佛学大辞典】
(书名)二卷,元魏昙鸾撰。注释天亲之净土论。学徒称曰论注。
(书名)二卷,元魏昙鸾撰。注释天亲之净土论。学徒称曰论注。
净佛国土成就众生
【佛学大辞典】
(杂语)净佛国土者,维摩经佛国品所谓「若菩萨愿得净土,当净其心,随其心净则佛土净。」佛国土即菩萨成佛时感得之国土,盖欲令当来自身所住之国土清净,必先清净己心,己心清净,则其国土得清净也。故菩萨发大愿心,成就当来己净土,而清净心行,谓之净佛国土。成就众生者,又维摩经佛国品所谓「众生之类是菩萨净土。所以者何?菩萨随所化众生而取净土。」菩萨感佛土,必有所化之众生,佛土之净秽,随于所化众生之净秽,所化之众生清净,则其土清净,所化之众生污秽,则其土亦污秽。故菩萨为庄严佛国土而今日教化众生,众生随其教,而身成就清净之善业故当来往生彼佛国土,能所之二化,依正之二报,共得清净。因之而教化众生,谓之成就众生。法华经信解品曰:「于菩萨法游戏神通,净佛国土,成就众生,心不喜乐。」
(杂语)净佛国土者,维摩经佛国品所谓「若菩萨愿得净土,当净其心,随其心净则佛土净。」佛国土即菩萨成佛时感得之国土,盖欲令当来自身所住之国土清净,必先清净己心,己心清净,则其国土得清净也。故菩萨发大愿心,成就当来己净土,而清净心行,谓之净佛国土。成就众生者,又维摩经佛国品所谓「众生之类是菩萨净土。所以者何?菩萨随所化众生而取净土。」菩萨感佛土,必有所化之众生,佛土之净秽,随于所化众生之净秽,所化之众生清净,则其土清净,所化之众生污秽,则其土亦污秽。故菩萨为庄严佛国土而今日教化众生,众生随其教,而身成就清净之善业故当来往生彼佛国土,能所之二化,依正之二报,共得清净。因之而教化众生,谓之成就众生。法华经信解品曰:「于菩萨法游戏神通,净佛国土,成就众生,心不喜乐。」
得生净土神咒
【佛学大辞典】
(术语)拔一切业障根本得生净土神咒之略名。
(术语)拔一切业障根本得生净土神咒之略名。
从佛支生印
【佛学大辞典】
(印相)秘密八印之一,先合掌,稍开曲,其二风指(左右人指)稍向里曲,张掌心,如掬水之像,是名从佛支生印。谓从如来一切支分而生也。见大日经疏十七。
(印相)秘密八印之一,先合掌,稍开曲,其二风指(左右人指)稍向里曲,张掌心,如掬水之像,是名从佛支生印。谓从如来一切支分而生也。见大日经疏十七。
现生
【佛学大辞典】
(术语)现在之生。同于现世,指其人在生之一期。理趣经曰:「即于现生證一切法平等金刚三摩地。」
【佛学常见辞汇】
现在的生命。与现世同。
(术语)现在之生。同于现世,指其人在生之一期。理趣经曰:「即于现生證一切法平等金刚三摩地。」
【佛学常见辞汇】
现在的生命。与现世同。
现生十种益
【佛学大辞典】
(名数)日本真宗所立。文类三末曰:「获得金刚信心者,横超三涂八难道,必获现生十种益。」一冥众护持益,梵天,帝释,四天王,龙神八部等护持行者也。二至德具足益,信之一念发挥名号之至德,尽其功德,圆满具足于我身也。无量寿经下曰:「其有得闻彼佛名号欢喜踊跃乃至一念,当知此人为得大利,则是具足无上功德。」净土论曰:「观佛本愿力,遇无空过者,能令速满足,功德大宝海。」三转恶成善益,获一念信心之时,既具足至德,则转三世之重恶,而使尽为菩提之善也。四诸佛护念益,十方恒沙之诸佛护念行者也。选择集末曰:「十方诸佛,护念念佛行者。」五诸佛称赞益,诸佛称赞行者也。无量寿经下曰:「闻法能不忘,见敬得大庆,则我善亲友。」观无量寿经曰:「若念佛者,当知此人是人中芬陀利华。」如来会下曰:「广大胜解者。」六心光照护益,由佛之大慈悲心照触念佛行者之光明,谓之心光。念佛之行者,为此心光所照护也。观念法门曰:「彼佛心光常照是人摄护不舍。」七心多欢喜益,念佛之行者,如初欢喜地菩萨于未来成佛,决定无间违,心常欢喜也。八知具报德益,念佛之行者,即具足至德,获得大利,今可为报谢佛恩之身也。九常行大悲益,他力信心之行者,以自信者劝人,为自行佛之大悲之身也。安乐集曰:「大悲经云:云何名为大悲?。(中略)若能展转相劝行念佛者,此等悉名行大悲人。」十入正定聚益,定成佛之位谓之正定聚,又云不退位。念佛之行者,以信之一念入于此位,而未来必成佛也。净土论注上曰:「易行道者,谓但以信佛因缘愿生净土,乘佛愿力便得往生彼清净土,佛力住持即入大乘正定之聚。」
(名数)日本真宗所立。文类三末曰:「获得金刚信心者,横超三涂八难道,必获现生十种益。」一冥众护持益,梵天,帝释,四天王,龙神八部等护持行者也。二至德具足益,信之一念发挥名号之至德,尽其功德,圆满具足于我身也。无量寿经下曰:「其有得闻彼佛名号欢喜踊跃乃至一念,当知此人为得大利,则是具足无上功德。」净土论曰:「观佛本愿力,遇无空过者,能令速满足,功德大宝海。」三转恶成善益,获一念信心之时,既具足至德,则转三世之重恶,而使尽为菩提之善也。四诸佛护念益,十方恒沙之诸佛护念行者也。选择集末曰:「十方诸佛,护念念佛行者。」五诸佛称赞益,诸佛称赞行者也。无量寿经下曰:「闻法能不忘,见敬得大庆,则我善亲友。」观无量寿经曰:「若念佛者,当知此人是人中芬陀利华。」如来会下曰:「广大胜解者。」六心光照护益,由佛之大慈悲心照触念佛行者之光明,谓之心光。念佛之行者,为此心光所照护也。观念法门曰:「彼佛心光常照是人摄护不舍。」七心多欢喜益,念佛之行者,如初欢喜地菩萨于未来成佛,决定无间违,心常欢喜也。八知具报德益,念佛之行者,即具足至德,获得大利,今可为报谢佛恩之身也。九常行大悲益,他力信心之行者,以自信者劝人,为自行佛之大悲之身也。安乐集曰:「大悲经云:云何名为大悲?。(中略)若能展转相劝行念佛者,此等悉名行大悲人。」十入正定聚益,定成佛之位谓之正定聚,又云不退位。念佛之行者,以信之一念入于此位,而未来必成佛也。净土论注上曰:「易行道者,谓但以信佛因缘愿生净土,乘佛愿力便得往生彼清净土,佛力住持即入大乘正定之聚。」
现生不退
【佛学大辞典】
(术语)日本真宗所谈。确得信心者,于现生住于所谓正定聚之不退位而未来必开涅槃之證也。现生十益中:「入正定聚益」是也。无量寿经下曰:「诸有众生闻其名号信心欢喜,乃至一念,至心回向,愿生彼国,即得往生,住不退转。」十住毗婆沙论易行品曰:「无量光明慧,身如真金山。(中略)人能念是佛,无量力功德,即时入必定。」(参见:现生)
(术语)日本真宗所谈。确得信心者,于现生住于所谓正定聚之不退位而未来必开涅槃之證也。现生十益中:「入正定聚益」是也。无量寿经下曰:「诸有众生闻其名号信心欢喜,乃至一念,至心回向,愿生彼国,即得往生,住不退转。」十住毗婆沙论易行品曰:「无量光明慧,身如真金山。(中略)人能念是佛,无量力功德,即时入必定。」(参见:现生)
现生正定聚
【佛学大辞典】
(术语)现生十益之一。入正定聚益也。(参见:现生不退)。
(术语)现生十益之一。入正定聚益也。(参见:现生不退)。
恶生王
【佛学大辞典】
(人名)恶生王依于宿福,忽感得五百之宝钵。出杂宝藏经九。恶生王者,别处谓之琉璃王,舍卫国末利夫人所生,族灭迦毗罗国之释种者。出有部毗奈耶杂事八、经律异相七。(参见:毗琉璃)
(人名)恶生王依于宿福,忽感得五百之宝钵。出杂宝藏经九。恶生王者,别处谓之琉璃王,舍卫国末利夫人所生,族灭迦毗罗国之释种者。出有部毗奈耶杂事八、经律异相七。(参见:毗琉璃)
恶众生
【佛学大辞典】
(术语)即恶有情。散善义曰:「恶世界,恶众生。」
(术语)即恶有情。散善义曰:「恶世界,恶众生。」
五百雁闻佛法生天
【佛学大辞典】
(传说)佛在波罗捺国为四众说法,时空中有五百雁闻佛音声爱乐之,来下世尊所,时有猎师设罗,五百雁罹于罗,为猎师所杀,以闻法功德生于忉利天。见贤愚经十三五百雁群闻佛法生天品,经律异相四十八。
(传说)佛在波罗捺国为四众说法,时空中有五百雁闻佛音声爱乐之,来下世尊所,时有猎师设罗,五百雁罹于罗,为猎师所杀,以闻法功德生于忉利天。见贤愚经十三五百雁群闻佛法生天品,经律异相四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