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885,分59页显示 上一页 20 21 22 23 24 26 27 28 29 下一页
俱生
俱生法
俱生起
俱生惑
俱生神
修生
流来生死
杀生
杀生戒
师子月佛本生经
能生支
畜生
畜生因
畜生有
佛类词典(续上)
迷生俱生
俱生法
俱生起
俱生惑
俱生神
修生
流来生死
杀生
杀生戒
师子月佛本生经
能生支
畜生
畜生因
畜生有
迷生
【佛学大辞典】
(术语)迷之众生也。寄归传二曰:「俯视生涯,是迷生之牢狱。仰睎寂岸,为悟寂之虚关。」
(术语)迷之众生也。寄归传二曰:「俯视生涯,是迷生之牢狱。仰睎寂岸,为悟寂之虚关。」
俱生
【佛学大辞典】
(术语)俱生起之略。与吾生俱起之义。人之惑心之起,有二种,一曰分别起。二曰俱生起。若依邪师邪教邪思惟而起者为分别起。不假此三者对于境自然而起者为俱生起。此中分别起,其惑强,却易断,俱生起弱而反难断。因而于见道先顿断分别起之惑,次于修道渐渐断俱生起之惑也。唯识论一曰:「无始时来,虚妄熏习内因力故,恒与身俱。不待邪教及邪分别任运而转,故名俱生。」同述记一末曰:「与身俱起,名曰俱生。后横计生,名分别起。」
【佛学常见辞汇】
与生俱来的,即先天性的。
(术语)俱生起之略。与吾生俱起之义。人之惑心之起,有二种,一曰分别起。二曰俱生起。若依邪师邪教邪思惟而起者为分别起。不假此三者对于境自然而起者为俱生起。此中分别起,其惑强,却易断,俱生起弱而反难断。因而于见道先顿断分别起之惑,次于修道渐渐断俱生起之惑也。唯识论一曰:「无始时来,虚妄熏习内因力故,恒与身俱。不待邪教及邪分别任运而转,故名俱生。」同述记一末曰:「与身俱起,名曰俱生。后横计生,名分别起。」
【佛学常见辞汇】
与生俱来的,即先天性的。
俱生法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又略云俱生。即同时并生起而不相离之法也。据俱舍论四,诸法中,有决定俱生者。
【佛学常见辞汇】
简称俱生,即与生俱来之法。
(术语)又略云俱生。即同时并生起而不相离之法也。据俱舍论四,诸法中,有决定俱生者。
【佛学常见辞汇】
简称俱生,即与生俱来之法。
俱生起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与俱生同。
【佛学常见辞汇】
与俱生同义。
(术语)与俱生同。
【佛学常见辞汇】
与俱生同义。
俱生惑
【佛学大辞典】
(术语)俱生起之诸惑。俱生之我执,俱生之法执,俱生之烦恼障,俱生之所知障等。
【佛学常见辞汇】
与生俱来之惑,如俱生之我执,俱生之法执,俱生之烦恼障,俱生之所知障等是。
(术语)俱生起之诸惑。俱生之我执,俱生之法执,俱生之烦恼障,俱生之所知障等。
【佛学常见辞汇】
与生俱来之惑,如俱生之我执,俱生之法执,俱生之烦恼障,俱生之所知障等是。
俱生神
【佛学大辞典】
(神名)与一切人之出生俱生而记人之善恶者。玄奘译之药师本愿经曰:「诸有情有俱生神,随其所作,若罪若福,皆具书之。尽持授与琰魔法王。尔时彼王,推问其人,算计所作,随其罪福,而处断之。」青丘之药师经古迹下曰:「传说:本识与身生,故名俱生神。能熏习故,言具书持。表法王故言授与,由业威力,似神相现。」善珠之药师经钞下曰:「言俱生神者,若约实而言:神即识,俱生神者,即阿赖耶识,以阿赖耶识是受生之主与身俱时而生,故名俱生。随诸有情所作罪福皆熏在阿赖耶识中,故言随其所作乃至皆具书之。」【又】一说药师经之俱生神,指华严经之同生同名二神。六十华严经四十五曰:「如人从生有二种天常随侍卫:一曰同生,二曰同名。天常见人,人不见天。如来神变,亦复如是。非诸声闻所能知见,唯诸菩萨,乃能睹见。」药师经钞下曰:「伦法师云:俱生神者,即如净土三昧经说,同生同名二神,及华严等有文也。」
(神名)与一切人之出生俱生而记人之善恶者。玄奘译之药师本愿经曰:「诸有情有俱生神,随其所作,若罪若福,皆具书之。尽持授与琰魔法王。尔时彼王,推问其人,算计所作,随其罪福,而处断之。」青丘之药师经古迹下曰:「传说:本识与身生,故名俱生神。能熏习故,言具书持。表法王故言授与,由业威力,似神相现。」善珠之药师经钞下曰:「言俱生神者,若约实而言:神即识,俱生神者,即阿赖耶识,以阿赖耶识是受生之主与身俱时而生,故名俱生。随诸有情所作罪福皆熏在阿赖耶识中,故言随其所作乃至皆具书之。」【又】一说药师经之俱生神,指华严经之同生同名二神。六十华严经四十五曰:「如人从生有二种天常随侍卫:一曰同生,二曰同名。天常见人,人不见天。如来神变,亦复如是。非诸声闻所能知见,唯诸菩萨,乃能睹见。」药师经钞下曰:「伦法师云:俱生神者,即如净土三昧经说,同生同名二神,及华严等有文也。」
修生
【佛学大辞典】
(术语)由修行而得者。与得于自然法尔者有区别。与修證同。
【佛学常见辞汇】
由修行而生,与修證同义。
(术语)由修行而得者。与得于自然法尔者有区别。与修證同。
【佛学常见辞汇】
由修行而生,与修證同义。
流来生死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七种生死之一。谓从迷真之始初无明流来之生死也。止观辅行七之一曰:「摄大乘师立七种生死:一分段,谓三界果报。二流来,谓迷真之初。」中论疏二末曰:「从无明流来为来。」
(术语)七种生死之一。谓从迷真之始初无明流来之生死也。止观辅行七之一曰:「摄大乘师立七种生死:一分段,谓三界果报。二流来,谓迷真之初。」中论疏二末曰:「从无明流来为来。」
杀生
【佛学大辞典】
(术语)十恶业之一。杀害人畜等一切有情之生命也。智度论十三曰:「若实是众生,知是众生,发心欲杀而夺其命。生身业,有作色,是名杀生罪。」
【佛学常见辞汇】
杀害人畜等一切有情的生命,为十恶业之一。
【三藏法数】
谓断一切众生之命,故名杀生。
【三藏法数】
杀生者,谓自杀,亦教人杀,断害一切众生之物命也。
(术语)十恶业之一。杀害人畜等一切有情之生命也。智度论十三曰:「若实是众生,知是众生,发心欲杀而夺其命。生身业,有作色,是名杀生罪。」
【佛学常见辞汇】
杀害人畜等一切有情的生命,为十恶业之一。
【三藏法数】
谓断一切众生之命,故名杀生。
【三藏法数】
杀生者,谓自杀,亦教人杀,断害一切众生之物命也。
杀生戒
【佛学大辞典】
(术语)戒断人畜之命者。自下手而杀,与教人使杀同罪。五戒、八戒、十戒各有杀生戒。此不分别人畜。比丘之具足戒分之为杀人戒与杀畜生戒之二种。杀人戒为大杀生戒,为四波罗夷罪之一。杀畜生戒为小杀生戒,为九十单堕罪之一。罪分轻重也。又比丘之自伤自杀,在五分律四分律,自杀者结偷兰罪。在十诵律,自毁伤形体者,结突吉罗罪。
【佛学常见辞汇】
防止杀害生命的戒律。
(术语)戒断人畜之命者。自下手而杀,与教人使杀同罪。五戒、八戒、十戒各有杀生戒。此不分别人畜。比丘之具足戒分之为杀人戒与杀畜生戒之二种。杀人戒为大杀生戒,为四波罗夷罪之一。杀畜生戒为小杀生戒,为九十单堕罪之一。罪分轻重也。又比丘之自伤自杀,在五分律四分律,自杀者结偷兰罪。在十诵律,自毁伤形体者,结突吉罗罪。
【佛学常见辞汇】
防止杀害生命的戒律。
师子月佛本生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一卷,失译。佛住竹园,须蜜比丘缘树上下,与八万四千金色之猕猴跳戏,大众讥嫌。频婆沙罗王诣佛问之。佛言比丘即是师子月佛,补弥勒之处,并说猕猴之往因,授菩萨之记。
(经名)一卷,失译。佛住竹园,须蜜比丘缘树上下,与八万四千金色之猕猴跳戏,大众讥嫌。频婆沙罗王诣佛问之。佛言比丘即是师子月佛,补弥勒之处,并说猕猴之往因,授菩萨之记。
能生支
【佛学大辞典】
(术语)谓十二支中爱、取、有之三支。是以此三支为生当来果之生老死者故也。
(术语)谓十二支中爱、取、有之三支。是以此三支为生当来果之生老死者故也。
畜生
【佛学大辞典】
(术语)梵语底栗车Tiryagyoni,畜生新译傍生。为畜养之生类,故名畜生。一切之世人,或为啖食或为驱使畜养此生。傍生者,言为傍行之生类也。大乘义章八末曰:「言畜生者,从主畜养以为名也。」梵网经下曰:「若佛子,常起大悲心。若见牛马猪羊一切畜生,应心念口言:汝是畜生发菩提心。」立世论曰:「由因谄曲业故,于中受生,复说此道众生,多覆身行,故名底栗车。」婆沙论曰:「生,谓众生。畜,谓畜养。谓彼横生,禀性愚痴,不能自立,为他畜养,故名畜生。」问:若以畜养名畜生者,如诸龙水陆空行,岂可为人所养,名为畜生耶?答:养者义宽,且满人世及以六天,不养者处狭,唯在人中山野泽内。又,古昔诸龙亦为人养。具在文史,今从畜养偏多,故名畜生。
【佛学常见辞汇】
受人驯养的禽兽。
(术语)梵语底栗车Tiryagyoni,畜生新译傍生。为畜养之生类,故名畜生。一切之世人,或为啖食或为驱使畜养此生。傍生者,言为傍行之生类也。大乘义章八末曰:「言畜生者,从主畜养以为名也。」梵网经下曰:「若佛子,常起大悲心。若见牛马猪羊一切畜生,应心念口言:汝是畜生发菩提心。」立世论曰:「由因谄曲业故,于中受生,复说此道众生,多覆身行,故名底栗车。」婆沙论曰:「生,谓众生。畜,谓畜养。谓彼横生,禀性愚痴,不能自立,为他畜养,故名畜生。」问:若以畜养名畜生者,如诸龙水陆空行,岂可为人所养,名为畜生耶?答:养者义宽,且满人世及以六天,不养者处狭,唯在人中山野泽内。又,古昔诸龙亦为人养。具在文史,今从畜养偏多,故名畜生。
【佛学常见辞汇】
受人驯养的禽兽。
畜生因
【佛学大辞典】
(杂语)生于畜生趣之业因也。法华文句四曰:「普曜曰:抵突堕畜生。」释氏要览中曰:「辩意经云:有五事作畜生:一犯戒私窃。二负债不还。三杀生。四不喜听受经法。五常以因缘艰难斋会。止观十曰:「无惭无愧,即畜生界。」
【佛学常见辞汇】
投生于畜生道的原因,即犯戒私窃、负债不还、杀生、不喜听受经法、常以因缘艰难斋会等。
(杂语)生于畜生趣之业因也。法华文句四曰:「普曜曰:抵突堕畜生。」释氏要览中曰:「辩意经云:有五事作畜生:一犯戒私窃。二负债不还。三杀生。四不喜听受经法。五常以因缘艰难斋会。止观十曰:「无惭无愧,即畜生界。」
【佛学常见辞汇】
投生于畜生道的原因,即犯戒私窃、负债不还、杀生、不喜听受经法、常以因缘艰难斋会等。
畜生有
【佛学大辞典】
(术语)长阿含十报经所说七有之一。畜生之果报,有而非无,故曰有。
【佛学常见辞汇】
七有之一。(参见:七有)
【三藏法数】
畜生者,禽兽之类也。谓众生由过去愚痴之因,感现在畜生之果,因果不亡,故名畜生有。
(术语)长阿含十报经所说七有之一。畜生之果报,有而非无,故曰有。
【佛学常见辞汇】
七有之一。(参见:七有)
【三藏法数】
畜生者,禽兽之类也。谓众生由过去愚痴之因,感现在畜生之果,因果不亡,故名畜生有。
七有
【佛学大辞典】
(名数)又云七生。人界之七生与欲天之七生,合而云七有。故开之则为十四生,而各有中有生有,故为二十八有。预流果之圣者,欲界九品之修惑祇润生七有即二十八生,更不受第八有(即二十九有),(参见:润生)。【又】一地狱有。二傍生有。即畜生也。三饿鬼有。四天有。五人有。六业有。七中有。是数五趣之果(初分)与其因(第六)及五趣之方便也。见长阿含十报法经。
【佛学常见辞汇】
地狱有、畜生有、饿鬼有、天有、人有、业有、中有。
【三藏法数】
(出长阿含十报法经)
因果不亡曰有,谓由身口意所作善恶之因,能招六趣生死之果。因果相续,故名七有。(六趣者,天趣、人趣、修罗趣、饿鬼趣、畜生趣、地狱趣也。)
〔一、地狱有〕(亦名不可有),地狱者,此狱在地之下也。谓众生由过去恶逆之因,感现在地狱之果,因果不亡,故名地狱有。
〔二、畜生有〕,畜生者,禽兽之类也。谓众生由过去愚痴之因,感现在畜生之果,因果不亡,故名畜生有。
〔三、饿鬼有〕,饿鬼者,常受饥饿也。谓众生由过去悭吝之因,感现在饥饿之果,因果不亡,故名饿鬼有。
〔四、天有〕,天者,天然自然乐胜身胜也。谓众生由过去戒定之因,感现在快乐之果,因果不亡,故名天有。
〔五、人有〕,人者,忍也。于世违之境能安忍故。谓众生由过去戒善之因,感现在人伦之果,因果不亡,故名人有。
〔六、业有〕(亦名行有),业者,谓身口意所作善恶之业因,能招未来善恶之业果,因果不亡,故名业有。
〔七、中有〕,中有,亦名中阴。谓诸众生此身死后,识未托胎,现在所作善恶业因,必取当来善恶诸趣之果,因果不亡,故名中有。
(名数)又云七生。人界之七生与欲天之七生,合而云七有。故开之则为十四生,而各有中有生有,故为二十八有。预流果之圣者,欲界九品之修惑祇润生七有即二十八生,更不受第八有(即二十九有),(参见:润生)。【又】一地狱有。二傍生有。即畜生也。三饿鬼有。四天有。五人有。六业有。七中有。是数五趣之果(初分)与其因(第六)及五趣之方便也。见长阿含十报法经。
【佛学常见辞汇】
地狱有、畜生有、饿鬼有、天有、人有、业有、中有。
【三藏法数】
(出长阿含十报法经)
因果不亡曰有,谓由身口意所作善恶之因,能招六趣生死之果。因果相续,故名七有。(六趣者,天趣、人趣、修罗趣、饿鬼趣、畜生趣、地狱趣也。)
〔一、地狱有〕(亦名不可有),地狱者,此狱在地之下也。谓众生由过去恶逆之因,感现在地狱之果,因果不亡,故名地狱有。
〔二、畜生有〕,畜生者,禽兽之类也。谓众生由过去愚痴之因,感现在畜生之果,因果不亡,故名畜生有。
〔三、饿鬼有〕,饿鬼者,常受饥饿也。谓众生由过去悭吝之因,感现在饥饿之果,因果不亡,故名饿鬼有。
〔四、天有〕,天者,天然自然乐胜身胜也。谓众生由过去戒定之因,感现在快乐之果,因果不亡,故名天有。
〔五、人有〕,人者,忍也。于世违之境能安忍故。谓众生由过去戒善之因,感现在人伦之果,因果不亡,故名人有。
〔六、业有〕(亦名行有),业者,谓身口意所作善恶之业因,能招未来善恶之业果,因果不亡,故名业有。
〔七、中有〕,中有,亦名中阴。谓诸众生此身死后,识未托胎,现在所作善恶业因,必取当来善恶诸趣之果,因果不亡,故名中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