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生死存亡  拼音:shēng sǐ cún wáng
生存或亡殁。比喻情势到了关键时刻。元。无名氏《抱妆盒》第二折:「亲承懿旨到西宫,生死存亡掌握中。」《儿女英雄传》第二二回:「至于何玉凤姑娘一个世家千金小姐弄得一身伶伫孤苦,有如断梗飘蓬,生死存亡,竟难预定。」也作「死生存亡」。
分類:生存
《漢語大詞典》:生生死死
犹言一辈子。谓从生至死。 清 周亮工 《书影》卷二:“ 宽 復洒泣诉其父母生生死死之苦曰:‘儻伊父母必欲归,且随其主母起居耳。’” 贺敬之 《放歌集·向秀丽》:“一人唱呵千万人和--生生死死为祖国!”
《漢語大詞典》:生死不易
见“ 生死不渝 ”。
《國語辭典》:生死不渝  拼音:shēng sǐ bù yú
不论是活著或死去都不会改变。形容心志坚贞不移。如:「这生死不渝的感情支持他俩共同度过生命里许多难关。」
分類:至死
《國語辭典》:生死不渝  拼音:shēng sǐ bù yú
不论是活著或死去都不会改变。形容心志坚贞不移。如:「这生死不渝的感情支持他俩共同度过生命里许多难关。」
分類:至死
《漢語大詞典》:生死骨肉
见“ 生死肉骨 ”。
《國語辭典》:生死肉骨  拼音:shēng sǐ rù gǔ
语本《左传。襄公二十二年》:「吾见申叔夫子,所谓生死而肉骨也。」晋。杜预。注:「已死复生,白骨更肉。」比喻恩施深重,恩同再造。《周书。卷一一。晋荡公护传》:「一得奉见慈颜,永毕生愿。生死肉骨,岂过今恩。」南唐。徐铉 又代萧给事与楚王书:「存者荷二天之恩,没者释九原之恨,则生死骨肉,未可比量。」
《國語辭典》:誓同生死  拼音:shì tóng shēng sǐ
决心同生共死。形容关系密切,不可拆散。《醒世恒言。卷二八。吴衙内邻舟赴约》:「儿与吴衙内誓同生死,各不更改。望母亲好言劝爹曲允,尚可挽回前失。」《隋唐演义》第五二回:「三则单雄信是义盟之首,誓同生死,安忍轻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