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覆瓮(覆甕)  拼音:fù wèng
著述没有价值,只足以盖酒瓮。《晋书。卷九二。文苑传。左思传》:「此间有伧父,欲作『三都赋』,须其成,当以覆酒瓮耳。」
《國語辭典》:覆酱瓿(覆醬瓿)  拼音:fù jiàng pǒu
比喻论著不受人重视。参见「覆瓿」条。清。黄遵宪 杂感诗之三:「但念废弃后,巧拙同泯泯,欲求覆酱瓿,已难拾灰烬。」
《漢語大詞典》:宝瓮(寶甕)
传说 帝喾 时 丹丘国 所献的玛瑙瓮。后 舜 先“迁宝瓮於 衡山 之上,故 衡山 之岳有 宝露坛 ……又迁宝瓮於 零陵 之上。 舜 崩,瓮沦於地下。至 秦始皇 通 汨罗 之流为小溪,逕从 长沙 至 零陵 ,掘地得赤玉瓮,可容八斗以应八方之数,在 舜 庙之堂前。后人得之,不知年月。至 后汉 东方朔 识之, 朔 乃作《宝瓮铭》曰:‘宝云生於露坛,祥风起於月馆。望三壶如盈尺,视八鸿如縈带。’”事见 晋 王嘉 拾遗记·高辛。参见“ 宝露 ”。
《漢語大詞典》:宝露(寶露)
甘露。 晋 王嘉 拾遗记·高辛:“有 丹丘 之国,献码碯瓮,以盛甘露…… 尧 时犹存,甘露在其中,盈而不竭,谓之宝露,以班赐羣臣。” 南朝 梁 江淹 《齐太祖高皇帝诔》:“山吐石青,野降宝露。” 唐 杨炯 《晦口药园诗序》:“九茎仙草,摇八卦之祥风;四照灵葩,泫 三危 之宝露。”
分類:甘露
《骈字类编》:碧瓮(碧瓮)
唐 白居易 题崔使君新楼 忧人何处可消忧,碧瓮红栏湓水头。
《分类字锦》:悬瓮(悬瓮)
刘诜蜂赋于是薨薨窥窍翁翁入洞斜萦偃月大取悬瓮将卜食以告迁亦相时而后动
分类:
《漢語大詞典》:瓮人(甕人)
亦作“瓮人”。 古代对黑人的称呼。 汉 杨孚 《异物志》:“瓮人,齿及目甚鲜白,面体异黑若漆,皆光泽。”
分類:黑人称呼
《骈字类编》:万瓮(万瓮)
唐 韩愈 元和圣德诗 万牛脔炙,万瓮行酒。
《漢語大詞典》:醯瓮(醯甕)
酒坛。 元 徐再思 《水仙子·重九》曲:“钻醯瓮,检故纸,再谁题‘归去来兮’!”
分類:酒坛
《漢語大詞典》:蚁瓮(蟻甕)
酒坛。 宋 梅尧臣 《依韵和丁学士陪诸公城东饮》:“荐肴已去纱笼羃,赐醖新从蚁瓮来。”
分類:酒坛
《漢語大詞典》:击瓮(擊甕)
(1).敲击瓦瓮发声以和歌。史记·李斯列传:“夫击瓮叩缶,弹筝搏髀,而歌呼呜呜快耳﹝目﹞者,真 秦 之声也。”
(2).指 宋 司马光 幼时击破大瓮救小儿之事。参见“ 击瓮图 ”。
《漢語大詞典》:击瓮图(擊甕圖)
描绘 宋 司马光 幼时打破水瓮拯救儿童故事的图画。 宋 惠洪 冷斋夜话·活人手段:“ 司马温公 童稚时与羣儿戏于庭,庭有大瓮,一儿登之,偶坠瓮水中,羣儿皆弃去。公则以石击瓮,水因穴而迸,儿得不死……至今 京 洛 间为《击瓮图》。”
《漢語大詞典》:瓮醅(甕醅)
指酒。 宋 陆游 《睡起》诗:“瓮醅力量初投枕,鼻鼾声豪已撼牀。”
分類:
《骈字类编》:十瓮(十瓮)
尚书故实智永禅师往住吴兴永福寺积年学书秃笔头十瓮每瓮皆数石后取笔头瘗之号为退笔冢自制铭志
《漢語大詞典》:人鲊瓮(人鮓甕)
见“ 人鮓瓮 ”。
亦作“ 人鮓瓮 ”。 长江 险滩之一。在今 湖北 秭归县 西, 瞿塘峡 之下,号称峡下最险处。 宋 人诗中常以之与 鬼门关 属对。 宋 赵令畤 侯鲭录卷三:“ 瞿塘 之下,地名 人鮓瓮 , 少游 尝谓未有以对。南迁,度 鬼门关 ,乃用为絶句云:‘身在 鬼门关 外天,命轻 人鮓瓮 头船。’” 宋 苏轼 《竹枝词》:“自过 鬼门关 外天,命同 人鮓瓮 头船。”
《漢語大詞典》:瑶瓮(瑶甕)
亦作“瑶罋”。
(1).玉瓮。亦用作酒瓮的美称。左传·昭公七年:“ 燕 人归 燕姬 ,赂以瑶罋、玉櫝、斝耳,不克而还。” 唐 杜牧 《宴毕殿前谢辞》:“酒倾瑶罋,食置雕盘。” 宋 毛滂 《剔银灯·同公素赋》词:“瑶瓮酥融,羽觴蚁闹,花映 酃湖 寒緑。”
(2).比喻围合如瓮的山。 金 元好问 《游龙山》诗:“金城偃蹇不得上,瑶罋回合如相留。”
分類:酒瓮
《漢語大詞典》:醅瓮(醅甕)
酒坛子。 元 吴弘道 《金字经》曲:“这家村醪尽,那家醅瓮开。卖了肩头一担柴,咍,酒钱怀内揣。”
分類:酒坛坛子
《骈字类编》:瓶瓮
懒真子录陇右诗云旊大瓶瓮小所任各有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