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综合
诗话
词话
古籍检索
类书集成
查询
诗词
典故词汇
对仗词汇
词谱
曲谱
诗词地图
登录
韵典
平水韵
词林正韵
中原音韵
中华通韵
校注
律诗校验
词格校验
曲格校验
对联校验
自动笺注
课堂
律绝创作
填词入门
公开课
学习指南
其它
简繁转换
诗社
诗词书店
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
按出处分类
按人物分类
检索结果:
全部
7
词典
1
分类词汇
6
分类词汇
种子
法称
万法唯识
三无性
三自性
三时教
《國語辭典》:
种子(種子)
拼音:
zhǒng zǐ
1.裸子植物及被子植物特有的繁殖体,由受精之胚珠发育而成,一般由种皮、胚、胚乳三部分组成。少数植物的种子,具有外胚乳。
2.儿子。《金瓶梅》第八六回:「小厮说陈家种子今日在你家和丫头吃酒来?」《醒世姻缘传》第四○回:「我看这孩子有些造化似的,不像个门里人,我替俺这个种子娶了他罢!」
分類:
种子
体育运动
佛教语
后嗣
为事
植物
多含
竞赛
瑜伽行派
胚珠
含有
采用
根本
经受
贬义
淘汰
受精
根源
法相宗
后长
长成
分组
结构
草木
产生
生相
相应
结果
《国语辞典》:
法称(法称)
拼音:
fǎ chēng
古印度大乘佛教瑜伽行派论师的法号,精通因明,是陈那以来最伟大的因明大师。生于南印度睹梨摩罗耶国。早年学习外道,后学佛法,至那烂陀寺护法出家学唯识,从自在军习因明。将陈那以来的因明形式做了重大的改变。其主要著作有《释量论》、《量决释论》、《因滴论》、《正理滴论》、《
大乘集菩萨学论
》。
分类:
法称
印度
大乘佛教
瑜伽行派
法号
《国语辞典》:
万法唯识(万法唯识)
拼音:
wàn fǎ wéi shì
佛教瑜伽行派的基本主张。谓一切现象都是心识的转化变现。所以现象是虚幻,只有心识是真实有。镇州临济慧照禅师语录:「三界唯心,万法唯识,所以梦、幻、空花,何劳把捉。」
分类:
佛教
瑜伽行派
本主
主张
心识
转化
化变
变现
《国语辞典》:
三无性(三无性)
拼音:
sān wú xìng
大乘佛教瑜伽行派的基本主张之一。相对于三自性而言。三无性指三种无自体的存在状态。即一、相无性,谓形相是由概念而有,所以没有自体;二、生无性,谓现象是条件构成,所以也没有自体;三、胜义无性,谓究竟真实就是呈现没有自体的状态。因此从这三个角度,瑜伽行派也说一切存在都无自体。唯识三十论颂:「即依此三性,立彼三无性。」
分类:
大乘佛教
瑜伽行派
本主
主张
《国语辞典》:
三自性
拼音:
sān zì xìng
佛教用语。瑜伽行派所认为的一切存在的三种状态:因执著而产生的幻相,即遍计所执自性;由条件构成的现象,即依他起性;绝对的真实,即圆成实性。《
成唯识论
》卷八:「三种自性皆不远离心、心所法。」
分类:
佛教
佛教用语
瑜伽行派
存在
状态
《国语辞典》:
三时教(三时教)
拼音:
sān shí jiào
佛教用语。佛教中观和瑜伽行派依自宗的见解,判释佛陀教法分为三阶段。中观派的三时教是:初说小乘教,第二时说大乘唯识道理,第三时说心境俱空。瑜伽行派的三时教是:初时教说四阿含,第二时教说诸法皆空,第三时说唯识教。《
原人论
》:「故天竺戒贤、智光二论师,各立三时教。」
分类:
佛教
佛教用语
中观
瑜伽行派
见解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3275
粤ICP备17077571号
关于本站
联系我们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