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蘧瑗  拼音:qú yuàn
人名。字伯玉,生卒年不详,春秋时卫国贤大夫,善于反省过失,年五十而知四十九年之非。
《国语辞典》:胡瑗  拼音:hú yuàn
人名。(西元993~1059)字翼之,海陵(今江苏泰县)人,宋经学家兼教育家,学者称安定先生。官至太常博士,与孙复、石介共倡以仁义礼乐为学,并称「宋初三先生」。讲明体达用之学,开宋代理学之先声。教授湖州,置经义、治事二斋,使诸生各就其志,注重实用,时称湖学。著有《周易口义》、《洪范口义》等。
《国语辞典》:崔瑗  拼音:cuī yuàn
人名。(西元78~143)字子玉,汉涿郡安平(今河北省安平县)人。崔骃之子,锐志好学,官至济北相,以事徵诣廷尉卒。瑗从学于贾逵,明天官历数、京房易传,工文辞,善章草。著有赋、碑、铭、箴等凡五十七篇。
《漢語大詞典》:璧瑗
泛指玉璧。《淮南子·说林训》:“璧瑗成器,礛诸之功;鏌邪断割,砥礪之力。”
分類:玉璧
《高级汉语词典》:玉色瑗姿
色泽如玉,姿态万行
《國語辭典》:蘧瑗知非  拼音:qú yuàn zhī fēi
春秋时卫国贤大夫蘧瑗善于反省过失,年五十而知四十九年之非。见《淮南子。原道》。后比喻不断改过反省,重新做起的意思。宋。苏轼 次韵曹九章见赠诗:「蘧瑗知非我所师,流年已似手中蓍。」
分類:五十大夫
《國語辭典》:蘧伯玉  拼音:qú bó yù
人名。春秋卫国大夫蘧瑗。参见「蘧瑗」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