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驳瑕指颣(駁瑕指纇)
亦作“駮瑕指纇”。 指斥缺点。太平广记卷二○八引 唐 张彦远 法书要录·购兰亭序:“ 辨才 曰:‘禪师在日保惜,临亡之时,亲付於吾,付受有绪,那得参差,可明日来看。’及 翼 ( 萧翼 )到,师自於屋梁上槛内出之, 翼 见讫,故駮瑕指纇曰:‘果是响榻书也。’纷竞不定。”
分類:指斥缺点
《國語辭典》:白璧微瑕  拼音:bái bì wéi xiá
洁白的璧玉上有小斑点。比喻很好的人或事还有小缺点,带有惋惜的意味。南朝梁。萧统《昭明太子文集。卷四。陶渊明集序》:「白璧微瑕者,惟在閒情一赋。」也作「白璧之瑕」、「白玉微瑕」、「白玉微疵」。
《國語辭典》:白璧无瑕(白璧無瑕)  拼音:bái bì wú xiá
洁白玉上毫无瑕疵。比喻人或事的十全十美。如:「对自己品行修养的期许,要求达到如白璧无瑕般的境界。」也作「白玉无瑕」。
《國語辭典》:白玉微瑕  拼音:bái yù wéi xiá
白色璧玉上有微小斑点。比喻很好的人或事还有小缺点,美中不足。唐。吴兢《贞观政要。卷五。公平》:「君子小过,盖白玉微瑕。」也作「白璧微瑕」。
《國語辭典》:白璧微瑕  拼音:bái bì wéi xiá
洁白的璧玉上有小斑点。比喻很好的人或事还有小缺点,带有惋惜的意味。南朝梁。萧统《昭明太子文集。卷四。陶渊明集序》:「白璧微瑕者,惟在閒情一赋。」也作「白璧之瑕」、「白玉微瑕」、「白玉微疵」。
《漢語大詞典》:斑瑕
斑点与瑕疵。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下附《朱子晚年定论序》:“间尝以语同志,而闻者竞相非议,目以为立异好奇。虽每痛反深抑,务自搜剔斑瑕,而愈益精明,的确洞然,无復可疑。”
分類:斑点瑕疵
《國語辭典》:涤秽荡瑕(滌穢蕩瑕)  拼音:dí huì dàng xiá
洗除污秽。比喻去除过失。《宋书。卷一四。礼志一》:「殿下以命世之资,属当倾危之运,礼乐征伐,翼成中兴,将涤秽荡瑕,拨乱反正。」也作「涤瑕荡垢」、「涤瑕荡秽」。
《國語辭典》:涤瑕荡垢(滌瑕蕩垢)  拼音:dí xiá dàng gòu
洗除污秽。比喻去除人的过失。《旧唐书。卷二○。昭宗本纪》:「宜覃涣汗之恩,俟此雍熙之庆,涤瑕荡垢,咸与惟新。」也作「涤秽荡瑕」、「涤瑕荡秽」。
《國語辭典》:涤瑕荡秽(滌瑕蕩穢)  拼音:dí xiá dàng huì
洗除污秽。比喻去除人的过失。《文选。班固。东都赋》:「于是百姓涤瑕荡秽,而镜至清,形神寂漠,耳目弗营,嗜欲之源灭,廉耻之心生,莫不优游而自得。」也作「涤秽荡瑕」、「涤瑕荡垢」。
《國語辭典》:涤瑕荡秽(滌瑕蕩穢)  拼音:dí xiá dàng huì
洗除污秽。比喻去除人的过失。《文选。班固。东都赋》:「于是百姓涤瑕荡秽,而镜至清,形神寂漠,耳目弗营,嗜欲之源灭,廉耻之心生,莫不优游而自得。」也作「涤秽荡瑕」、「涤瑕荡垢」。
《漢語大詞典》:尺瑜寸瑕
大块美玉而小有疵病。比喻良才而有小缺点。 宋 岳珂 《宝真斋法书赞·蒋观文钱塘天府二帖赞》:“尺瑜寸瑕,工所不弃。”
《國語辭典》:吹毛求瑕  拼音:chuī máo qiú xiá
比喻刻意挑剔过失或缺点。参见「吹毛求疵」条。《三国志。卷五二。吴书。步骘传》:「伏闻诸典校擿抉细微,吹毛求瑕,重案深诬。」《南齐书。卷四○。武十七王传。竟陵文宣王子良传》:「租估过刻,吹毛求瑕,廉察相继,被以小罪。」
《國語辭典》:弃瑕录用(棄瑕錄用)  拼音:qì xiá lù yòng
瑕,玉上的斑点,借指过失。弃瑕录用指不计较其缺点过失而加以任用。《后汉书。卷七四上。袁绍传》:「广罗英雄,弃瑕录用。」《文选。丘迟。与陈伯之书》:「圣朝赦罪责功,弃瑕录用,推赤心于天下,安反侧于万物。」也作「弃瑕取用」。
《國語辭典》:弃瑕取用(棄瑕取用)  拼音:qì xiá qǔ yòng
不计较其缺点过失而加以任用。《文选。陈琳。为袁绍檄豫州》:「于是提剑挥鼓,发命东夏,收罗英雄,弃瑕取用。」《三国志。卷五七。吴书。朱据传》:「据以为天下未定,宜以功覆过,弃瑕取用。」也作「弃瑕录用」。
《國語辭典》:弃瑕录用(棄瑕錄用)  拼音:qì xiá lù yòng
瑕,玉上的斑点,借指过失。弃瑕录用指不计较其缺点过失而加以任用。《后汉书。卷七四上。袁绍传》:「广罗英雄,弃瑕录用。」《文选。丘迟。与陈伯之书》:「圣朝赦罪责功,弃瑕录用,推赤心于天下,安反侧于万物。」也作「弃瑕取用」。
《漢語大詞典》:弃瑕忘过(棄瑕忘過)
谓不追究缺点和过错。南史·虞寄传:“且圣朝弃瑕忘过,宽厚待人,改过自新,咸加叙擢。”
《漢語大詞典》:匿瑕含垢
比喻为长远利益而能大度包容。语出左传·宣公十五年:“瑾瑜匿瑕,国君含垢。” 唐 元稹 《论讨贼表》:“是以违陛下匿瑕含垢之仁,顺皇天震曜杀戮之用,此诚天下人人快愤激忠之日也。”参见“ 匿瑕 ”。
《漢語大詞典》:匿瑕
(1).比喻人器量大能包容。左传·宣公十五年:“谚曰:‘高下在心。’川泽纳污,山藪藏疾,瑾瑜匿瑕,国君含垢,天之道也。”晋书·陈骞传:“ 騫 少有度量,含垢匿瑕,所在有绩。” 唐 陆贽 《兴元论续从贼中赴行在官等状》:“愚智兼纳,洪纤靡遗,盖之如天,容之如地,垂旒黈纊而黜其聪察,匿瑕藏疾而务於包含。” 宋 苏轼 《谢赐对衣金带马状》:“此盖伏遇太皇太后陛下聪明齐圣,陈锡载周,含垢匿瑕而察於求贤,卑宫菲食而侈於养士,士岂轻於千里?”
(2).掩藏缺点。 唐 姚崇 《执镜诫》:“且明不匿瑕,君子是嘉;不疲屡照,君子是效。”
《漢語大詞典》:披毛求瑕
见“ 披毛求疵 ”。
《漢語大詞典》:披毛求疵
故意挑剔毛病,寻找差错。旧唐书·崔元综传:“虽外示谨厚,而情深刻薄,每受制鞠狱,每披毛求疵,陷於重辟。以此故人多畏而鄙之。”亦作“ 披毛求瑕 ”。北史·崔浩传:“是以妄张贼势,披毛求瑕,冀得肆心。”参见“ 吹毛求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