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细瑕(細瑕)
比喻细小缺点。汉书·陈汤传:“论大功者,不録小过;举大美者,不疵细瑕。”
《漢語大詞典》:瑕慝
谓过失与邪恶。 晋 荀勗 《乐歌·赫矣》:“赫矣 太祖 ,克广明德,廓开宇宙,正世立则,变化不经,民无瑕慝,创业垂统,兆我 晋国 。”
分類:过失邪恶
《漢語大詞典》:韬瑕(韜瑕)
掩盖玉的疵病。谓隐瞒瑕过。 唐 韩愈 《祭郴州李使君文》:“媿韜瑕而举秀,竢新命於 衡阳 ,费薪芻於馆候。”
《漢語大詞典》:宿瑕
犹旧恶。 唐 陆贽 《请释赵贵先罪状》:“盖以图霸王者,不牵於常制;安反侧者,罔念於宿瑕。” 前蜀 杜光庭 《李仇中丞本命醮词》:“三官落罪简之文,五帝削灾妨之籍,臣宿瑕荡涤,积衅销平。”
《漢語大詞典》:瑕璺
斑点和裂纹。 宋 洪适 歙砚说:“ 洞灵巖 ……石产於巖之左右,无定所,色拟 端溪 ,麄而燥,復多瑕璺。” 清 唐孙华 《石鼓歌》:“甈罅瑕璺岁月久,坌塺泞涅 陈仓 沟。” 丁福保 《〈历代诗话续编〉序》:“旧志存者,朗若编贝,显示瑕璺。”
分類:斑点裂纹
《漢語大詞典》:瑕摘
亦作“ 瑕擿 ”。 犹瑕适。指过失。 唐 皎然 《苕溪草堂》诗:“吾高 鴟夷子 ,身退无瑕摘。” 元 揭傒斯 《京城闲居杂言》诗之四:“常恐文达士,轻薄多瑕擿。”
分類:过失
《漢語大詞典》:瑕缺
指玉上的斑痕和缺损。西京杂记卷一:“ 赵飞燕 女弟居 昭阳殿 ……有四玉镇,皆达照无瑕缺。”
分類:斑痕
《漢語大詞典》:抵瑕
指摘缺点。 唐 柳宗元 《问答·答问》:“而僕乃蹇浅窄僻,跳浮嚄唶,抵瑕陷厄,固不以趑趄批捩而追其跡。”
分類:缺点
《漢語大詞典》:白璧瑕
见“ 白璧微瑕 ”。
《國語辭典》:白璧微瑕  拼音:bái bì wéi xiá
洁白的璧玉上有小斑点。比喻很好的人或事还有小缺点,带有惋惜的意味。南朝梁。萧统《昭明太子文集。卷四。陶渊明集序》:「白璧微瑕者,惟在閒情一赋。」也作「白璧之瑕」、「白玉微瑕」、「白玉微疵」。
《漢語大詞典》:瑕殄
犹瑕弃。书·康诰:“顾乃德,远乃猷,裕乃以民寧,不汝瑕殄。” 孔 传:“我不汝罪过,不絶亡汝。” 蔡沉 集传:“不汝瑕疵而弃絶矣。”参见“ 瑕弃 ”。
《漢語大詞典》:瑕弃(瑕棄)
谓因其有瑕疵而弃绝之。 唐 卢仝 《感古》诗之二:“人生何所贵,所贵有终始。昨日盈尺璧,今朝尽瑕弃。”
分類:瑕疵弃绝
《漢語大詞典》:瑕舋
见“ 瑕衅 ”。
《國語辭典》:瑕衅(瑕釁)  拼音:xiá xìn
1.罅隙,可乘之机。《史记。卷八七。李斯传。太史公曰》:「李斯以闾阎历诸侯,入事秦,因以瑕衅,以辅始皇,卒成帝业。」
2.比喻过失。《后汉书。卷四一。第五伦传》:「然诸出入贵戚者,类多瑕衅禁锢之人。」《北史。卷六三。苏绰传》:「威自陈精诚不能上感,瑕衅屡彰,罪当万死。」
《漢語大詞典》:瑕英
美石;美玉。古文苑·扬雄〈蜀都赋〉:“於近则有瑕英菌芝,玉石江珠。” 章樵 注:“皆石之比珠玉者。”文选·左思〈蜀都赋〉:“其间则有虎珀丹青,江珠瑕英,金沙银鑠。” 刘良 注:“虎珀,江珠、瑕英、金沙、银鑠,皆珍寳也。”
分類:美石美玉
《國語辭典》:赤瑕  拼音:chì xiá
红色的玉。汉。司马相如〈上林赋〉:「赤瑕驳荦,杂插其间。」
《漢語大詞典》:白无瑕
瑕:玉表面的赤色斑点。洁白的美玉上没有一点小斑。比喻人或事物十全十美。例如:虽以小姐白璧无瑕,何畏乎青蝇,然青蝇日集亦可憎恨耳。——《好逑传》
《漢語大詞典》:滞瑕(滯瑕)
积滞的尘秽。文选·颜延之〈应诏宴曲水作〉诗:“有悔可悛,滞瑕难拂。” 李善 注引广雅:“瑕,秽也。” 张铣 注:“积滞之瑕,难可除拂。”
分類:积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