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球 → 毬球”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国语辞典》:花毽  拼音:huā jiàn
毽球球员利用各种技巧所做出的各种踢球动作。
《国语辞典》:灌篮(灌篮)  拼音:guàn lán
篮球运动用语。篮球比赛中,球员于篮下高跃而起,以双手或单手直接将球扣入篮框内。
《国语辞典》:攻篮(攻篮)  拼音:gōng lán
篮球比赛时,一方球员把球投向对方球篮,称为「攻篮」。
《国语辞典》:正集团(正集团)  拼音:zhèng jí tuán
橄榄球赛中,发生违例事件时,由双方各派出八名球员相互顶架对立,然双方对阵时,中间须留下通道,而后由没有违例的一方,将球丢入通道正中央,一旦球被掷入后,双方球员便使劲往前推挤,并且以脚将球勾向己方。也称为「斗牛」。
《国语辞典》:游击手(游击手)  拼音:yóu jí shǒu
在棒球、垒球运动中,位于第二、三垒之间的守备球员。
《国语辞典》:自由球  拼音:zì yóu qiú
足球运动比赛的犯规处罚规则。球员如有严重、恶劣犯规或粗暴动作、危险动作、越位等,裁判皆判处自由球。其方式有二种:一种是间接自由球,即主罚球者踢出的球,如未经任何球员碰踢而进球门,则为无效;另一种是直接自由球,主罚球者可以直接攻门,也可以传球给他人。一般来说,自由球往往是球队获胜的机会,对防守的球队都极具危险性。
《国语辞典》:带球撞人(带球撞人)  拼音:dài qiú zhuàng rén
篮球运动用语。篮球比赛时,持球者强行碰撞已经取得合法位置的对方球员。
《国语辞典》:盯人防守  拼音:dīng rén fáng shǒu
篮球基本的防守方法之一。比赛时防守球员各自盯住对方球员,以人为对象,盯人不盯球。此法又可分为「指定人盯人防守」、「交换人盯人防守」及「补位人盯人防守」等。如:「在篮球赛中,球员若没有相当充沛的体力是不能采用盯人防守这种战术的。」
《国语辞典》:乱集团(乱集团)  拼音:luàn jí tuán
橄榄球运动用语。在橄榄球赛时,球员向前奔跑进攻,碰到对方防守球员阻挡,于是两队球员一拥而上,互相缠抱在一起争球,此称为「乱集团」。与违例时,在裁判监督下顶架在一起的正集团不同。
《国语辞典》:警告牌  拼音:jǐng gào pái
1.标示警告文字的牌子。如:「围墙上挂了一块『内有恶犬』的警告牌。」
2.某些比赛中裁判员用来警告犯规球员的牌子。如足球赛中的黄牌。
《国语辞典》:牺牲打(牺牲打)  拼音:xī shēng dǎ
棒球术语。指击球员击出的球,能护送队友上垒或得分,而自己却遭接杀或封杀者。
《国语辞典》:三冠王  拼音:sān guàn wáng
1.棒球比赛中,三项指标性纪录皆称冠的球员。用于打者,指打击率、打点数、全垒打数三项;用于投手,指胜投数、防禦力、三振数三项。
2.泛指于三项同类型比赛皆获得冠军者。如:「我国棒球史上,曾有六次夺得少棒、青少棒、青棒世界冠军的三冠王纪录。」
《国语辞典》:守备率(守备率)  拼音:shǒu bèi lǜ
球类运动用语。棒、垒球运动中计算防守球员刺杀、助杀、失误等防守成绩的百分比。
《國語辭典》:封杀(封殺)  拼音:fēng shā
1.棒球或垒球上指击出的球,被守方接著,传向任何一垒,致攻方丧失该垒的占有权而出局。
2.比喻不使事情发生。如:「这事一发生就难收拾,不如趁现在封杀了吧?」
《国语辞典》:滑垒(滑垒)  拼音:huá lěi
滑步上垒。棒、垒球比赛时,球员跑垒,为求急速上垒的一种技术性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