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班马香
 
屈宋艳
  
相关人物
司马迁
 
班固
 
宋玉
 
屈原


杜牧 《冬至日寄小侄阿宜诗》
高摘屈宋艳,浓薰班马香。
典故 
班马业

相关人物
司马迁
 
班固

参考典故
班氏业前书
 
良史迁


《晋书》卷八十二《陈寿等传论》
丘明既没,班马迭兴,奋鸿笔于西京,骋直词于东观。

例句

高摘屈宋艳,浓薰班马香。 杜牧 冬至日寄小侄阿宜诗

绮园难贮林栖意,班马须持笔削权。 黄滔 遇罗员外衮

典故
相关人物
扬雄
 
班固

参考典故
班氏业前书
 
荐扬雄


《昭明文选》卷六十南朝宋·王僧达《祭颜光禄文》
「义穷机彖,文蔽班杨。」唐·李善注:「班,班固;杨,扬雄也。」

例句

班扬名甚盛,嵇阮逸相须。 杜甫 哭台州郑司户苏少监

斯文崔魏徒,以我似班扬。 杜甫 壮游

班杨秉文史,对院自为邻。 韦应物 答史馆张学士段柳庶子学士集贤院看花见寄兼呈柳学士

典故
班氏业前书
 
班氏业

相关人物
班固


《后汉书》卷四十上《班彪传》附《班固传》
固字孟坚。年九岁,能属文诵诗赋,及长,遂博贯载籍,九流百家之言,无不穷究。……父彪卒,归乡里。固以彪所续前史未详,乃潜精研思,欲就其业。既而有人上书显宗,告固私改作国史者,有诏下郡,收固系京兆狱,尽取其家书。先是扶风人苏朗伪言图谶事,下狱死。固弟超恐固为郡所覈考,不能自明,乃驰诣阙上书,得召见,具言固所著述意,而郡亦上其书。显宗甚奇之,召诣校书部,除兰台令史,与前睢阳令陈宗、长陵令尹敏、司隶从事孟异共成世祖本纪。迁为郎,典校秘书。固又撰功臣、平林、新市、公孙述事,作列传、载记二十八篇,奏之。帝乃复使终成前所著书。固以为汉绍尧运,以建帝业,至于六世,史臣乃追述功德,私作本纪,编于百王之末,厕于秦、项之列,太初以后,阙而不录,故探撰前记,缀集所闻,以为汉书。起元高祖,终于孝平王莽之诛,十有二世,二百三十年,综其行事,傍贯五经,上下洽通,为春秋考纪、表、志、传凡百篇。固自永平中始受诏,潜精积思二十馀年,至建初中乃成。当世甚重其书,学者莫不讽诵焉。

例句

韦门旌旧德,班氏业前书。 宋之问 故赵王属赠黄门侍郎上官公挽词

典故
相关人物
班固


《汉书》卷一百上〈叙列传上〉
宾戏主人曰:「盖闻圣人有一定之论,列士有不易之分,亦云名而已矣。故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夫德不得后身而特盛,功不得背时而独章,是以圣哲之治,栖栖皇皇,孔席不暧,墨突不黔。由此言之,取舍者昔人之上务,著作者前列之馀事耳。今吾子幸游帝王之世,躬带冕之服,浮英华,湛道德,矕龙虎之文,旧矣。卒不能摅首尾,奋翼鳞,振拔洿涂,跨腾风云,使见之者景骇,闻之者响震。徒乐枕经籍书,纡体衡门,上无所蒂,下无所根。独摅意乎宇宙之外,锐思于豪芒之内,潜神默记,恒以年岁。然而器不贾于当已,用不效于一世,虽驰辩如涛波,摛藻如春华,犹无益于殿最。意者,且运朝夕之策,定合会之计,使存有显号,亡有美谥,不亦优乎?」

例句

分随烟霞老,岂有风云求。 李群玉 洞庭驿楼雪夜宴集奉赠前湘州张员外

汉朝卿相尽风云,司马题桥众又闻。 汪遵 升仙桥

典故
下笔不休
 
傅武仲

相关人物
班固
 
傅毅


《昭明文选》卷五十二、三国魏·魏文帝(曹丕)《典论论文》
傅毅之于班固,伯仲之间耳,而固小之,与弟超书曰:「武仲以能属文为兰台令史,下笔不能自休。」

例句

文轻傅武仲,酒逼盖宽饶。 刘禹锡 酬杨八庶子喜韩吴兴与余同迁见赠

学富赡清词,下笔不能休。 岑参 冀州客舍酒酣贻王绮寄题南楼

典故
赋两都

相关人物
汉和帝
 
班固


《后汉书》卷四十上《班彪传》附《班固传》
时京师脩起宫室,浚缮城隍,而关中耆老犹望朝廷西顾。固感前世相如、寿王、东方之徒,造搆文辞,终以讽劝,乃上《两都赋》,盛称洛邑制度之美,以折西宾淫侈之论。

例句

始觉石楠咏,价倾赋两都。 孟郊 和宣州钱判官使院厅前石楠树

典故
相关人物
司马迁
 
班固


《南齐书》卷五十二《文学传·崔慰祖传》
与从弟纬书云:「常欲更注迁、固二史,采史、汉所漏二百馀事,在厨簏,可检写之,以存大意。」

典故
优游慕陆

相关人物
班固
 
陆贾


《昭明文选》卷四十五东汉·班孟坚(固)《答宾戏》
「近者陆子优游,新语以兴。」唐·李善注:「优游,不仕也。《史记》:高帝拜陆贾为太中大夫,谓贾曰:『试为我著秦所以失天下,我所以得之者何?陆生乃祖述存亡之徵,凡著十二篇,号其书曰新语。』」

例句

优游应慕陆,止足定师张。 皎然 因游支硎寺寄邢端公

《國語辭典》:班固  拼音:bān gù
人名。(西元32~92)字孟坚,汉班彪子,明帝时为郎,曾与傅毅典校秘书,后续其父彪所著《汉书》,积二十馀年乃成。为断代史之祖。著有〈两都赋〉、〈封燕然山铭〉等四十馀篇作品,传于后世。
《高级汉语词典》:班固《两都》  拼音:bān gù 《 liǎng dū 》
班固作的《两都赋》。班固,东汉的史学家和文学家。两都,西汉的都城长安和东汉的都城洛阳
《漢語大詞典》:燕然
(1).古山名。即今 蒙古人民共和国 境内的 杭爱山 。 东汉 永元 元年,车骑将军 窦宪 领兵出塞,大破 北匈奴 ,登 燕然山 ,刻石勒功,记 汉 威德。见《后汉书·窦宪传》。 汉 班固 《〈封燕然山铭〉序》:“遂踰 涿邪 ,跨 安侯 ,乘 燕然 ,躡 冒顿 之区落,焚 老上 之 龙庭 。”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铭箴:“若 班固 燕然 之勒, 张昶 华阴 之碣,序亦盛矣。”
(2).泛指边塞。诗文中叙建立边功时,常引用之。 南朝 宋 何承天 《安边论》:“比及十载,民知义方。然后简将授奇,扬旌 云 朔 ……铭功於 燕然 之阿,饗徒於 金微 之曲。” 唐 李峤 《饯薛大夫护边》诗:“佇见 燕然 上,抽毫颂武功。” 宋 范仲淹 《渔家傲·秋思》词:“浊酒一杯家万里, 燕然 未勒归无计。” 明 汪廷讷 《种玉记·阃命》:“桓桓大将操兵柄,管此去单于繫颈,马到处 燕然 勒名。”
(3).指 汉 班固 所撰《封燕然山铭》。亦泛指歌颂边功的诗文。 唐 窦巩 《经窦车骑故城》诗:“荒陂古堞欲千年,名振图书剑在泉。今日诸孙拜坟树,愧无文字续《燕然》。”
(4).古地名。旧唐书·回纥传:“﹝ 贞观 中﹞以 多览 为 燕然府 , 僕骨 为 金微府 ……於故 单于臺 置 燕然都护府 统之,以导宾贡。”参阅文献通考·四裔二四
《國語辭典》:两都(兩都)  拼音:liǎng dū
汉代的西都长安与东都洛阳的合称。《乐府诗集。卷六三。杂曲歌辞三。南朝宋。鲍照。升天行二首之二》:「备闻十帝事,委曲两都情。」
《國語辭典》:两京(兩京)  拼音:liǎng jīng
1.两个京师:(1)汉代指西京长安和东京洛阳。(2)唐代指长安和洛阳。(3)宋代指开封府和河南府。
2.西汉和东汉。《陈书。卷三三。儒林传。沈不害传》:「故东胶西序,事隆乎三代,环林璧水,业盛于两京。」
《漢語大詞典》:班生
(1).指 汉 班嗣 。以信奉 老庄 ,超脱人世著名。宋书·谢灵运传:“愧 班生 之夙悟,惭 尚子 之晚研。”原注:“ 班嗣 本不染世,故曰夙悟。”
(2).指 汉 班固 。 唐 李德裕 《平泉山居诫子孙记》:“吾乃翦荆棘,驱狐狸,始立 班生 之宅,渐成 应叟 之地。” 明 薛蕙 《杂诗》:“ 班生 嗣前烈, 马融 遁远方。”参见“ 班生庐 ”。
(3).指 汉 班超 。其以投笔从戎,立功异域著称。后为弃文就武之典。 唐 豆卢诜 《岭南节度判官宗公神道碑》:“不安 颜子 之贫,遂投 班生 之笔。” 元 杨载 《送王元礼归平城》诗之二:“牧羊怜 马援 ,投笔困 班生 。” 清 孙枝蔚 《幼孙董儿读书戏成一绝相嘲》:“ 班生 所投笔,三世手同操。”
《漢語大詞典》:班生庐(班生廬)
班固 《幽通赋》:“终保己而貽则兮,里上仁之所庐。”后因称隐者之居为“班生庐”。 晋 陶潜 《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诗:“聊且凭化迁,终返 班生 庐。” 唐 丘丹 《奉酬重送归山》诗:“猥蒙《招隐》作,岂媿 班生 庐。”亦作“ 班氏庐 ”。 唐 张九龄 《初发道中赠王司马兼寄诸公》:“林隔 王公 轝,云迷 班氏 庐。”
分類:隐者
《漢語大詞典》:迁固(遷固)
(1). 汉 司马迁 和 班固 的并称。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史传:“ 张衡 司史而惑同 迁 固 , 元帝 王后 ,欲为立纪,谬亦甚矣。” 唐 崔湜 《景龙二年春日赴襄阳途中言志》诗:“入掌 迁 固 笔,出参 枚 马 词。” 清 方苞 《万季野墓表》:“昔 迁 固 才既杰出,又承父学,故事信而言文。” 章炳麟 《信史上》:“不知纬乃以经为记事,诚记事, 迁 固 优为之,安用 玄圣 ?”
(2).指代 汉 司马迁 所著之史记和 班固 所著之汉书北史·李彪传:“ 彪 与祕书令 高祐 始奏从 迁 固 体,创为纪、传、表、志之目焉。” 元 赵复 《〈杨紫阳文集〉序》:“晚居 洛阳 ,著书数十万言,沉浸《庄》《骚》,出入 迁 固 。”
《国语辞典》:屈艳班香(屈艳班香)  拼音:qū yàn bān xiāng
屈,屈原。班,班固。屈艳班香形容文辞华丽,兼具辞赋与史书二者风格的长处。语本唐。杜牧〈冬至日寄小侄阿宜〉诗:「高摘屈宋艳,浓薰班马香。」
《國語辭典》:班香宋艳(班香宋豔)  拼音:bān xiāng sòng yàn
班,班固。宋,宋玉。班固、宋玉二人皆为中国有名的辞赋家,因其文辞华美,风格富丽,故称为「班香宋艳」。清。孔尚任《桃花扇》第一出:「早岁清词,吐出班香宋艳;中年浩气,流成苏海韩潮。」
《國語辭典》:班马(班馬)  拼音:bān mǎ
1.离群的马。《左传。襄公十八年》:「邢伯告中行伯曰:『有班马之声,齐师其遁。』」唐。李白 送友人诗:「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2.汉班固和司马迁的合称。《晋书。卷八二。陈寿传。史臣曰》:「丘明既没,班马迭兴,奋鸿笔于西京;骋直词于东观。」也作「马班」。
《國語辭典》:班扬(班揚)  拼音:bān yáng
John Bunyan
人名。(西元1628~1688)英国小说家。幼年贫苦失学,曾任浸信会牧师,从事布道工作。西元一六六○年,英国王政复辟之后,以叛离国教罪名,被捕下狱,历时十二年。著有宗教寓言小说《天路历程》,影响极大。也译作「邦扬」、「彭扬」。
《國語辭典》:风云(風雲)  拼音:fēng yún
1.语本《易经。乾卦》:「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比喻同类事物相感而际遇得时。《文选。吴质。答魏太子笺》:「臣幸得下愚之才,值风云之会。」《文选。傅亮。为宋公修张良庙教》:「风云玄感,蔚为帝师。」
2.比喻变化莫测。唐。李白猛虎行〉:「楚人每道张旭奇,心藏风云世莫知。」
3.比喻高远接天。《文选。左思。吴都赋》:「径路绝,风云通。」《文选。沈约。齐故安陆昭王碑文》:「南接衡巫,风云之路千里。」
4.比喻高位。《文选。潘岳。杨荆州诔》:「奋跃渊涂,跨腾风云。」
5.比喻豪迈壮烈。如:「义烈风云」、「叱吒风云」。
6.风与雨。比喻天气。唐。杜甫〉诗:「瘴疠浮三蜀,风云暗百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