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446,分30页显示  上一页  1  2  4  5  6  7 下一页
词典(续上)
现化
现影
现量
再现
现灭
现生
现任
乍现
呈现
现代
现报
现象
现实
现业
现事
《漢語大詞典》:现化(現化)
佛教所称佛或菩萨在人间显现的化身。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布商:“﹝将军﹞又械问女子所在,实则乌有,盖神佛现化也。”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三:“及病起往访,则寺中无是二僧。或曰古佛现化,或曰十方常住,来往如云,萍水偶逢,已飞锡他往云。”《三侠五义》第八回:“大家方明白,红衣女子乃是菩萨现化。”
《漢語大詞典》:现影(現影)
现出身影。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二:“影必肖形,今无形而现影,何也?” 清 谭嗣同 《仁学》二五:“继又以天地万物为镜,吾现影於中焉。”
《漢語大詞典》:现量(現量)
古 印度 因明学和佛教用语。量为度量决定之意,现量指感觉器官对事物的直接反映。犹直觉。 明 袁中道 《心律》:“参禪有从现量入者,有从此量入者。从现量入者,其力强,故一得而不失。” 清 王夫之 薑斋诗话卷二:“‘长河落日圆’,初无定景。‘隔水问樵夫’,初非想得。则禪家所谓现量也。”
《國語辭典》:再现(再現)  拼音:zài xiàn
过去的事情或事物再次出现。如:「繁华再现」、「荣景再现」。
《韵府拾遗 屑韵》:现灭(现灭)
法苑珠林现生现灭导圣导凡
《漢語大詞典》:现生(現生)
佛教语。今生。指人在生之日。 南朝 齐 萧子良 《净行法门·礼舍利宝塔门》:“是故应以现生蒙利者,所以降神母胎,诞圣王宫。”
《國語辭典》:现任(現任)  拼音:xiàn rèn
目前正在担任。《儒林外史》第七回:「现任国子监司业周蒉轩先生,讳进的,便是生员的业师。」《红楼梦》第四回:「寡母王氏乃现任京营节度使王子腾之妹。」
《国语辞典》:乍现(乍现)  拼音:zhà xiàn
突然出现、显现。如:「乍隐乍现」。
分类:突然显现
《國語辭典》:呈现(呈現)  拼音:chéng xiàn
显出、显现。如:「这场比赛尚未开始,就已经呈现出外弛内张的气氛。」
《國語辭典》:现代(現代)  拼音:xiàn dài
1.当代、当下所处的时代。如:「现代化」、「现代社会」。
2.我国历史上专指五四运动到现在的时期。
《漢語大詞典》:现报(現報)
佛教谓现世所作善恶之业,现世即得报应。 晋 慧远 《三报论》:“现报者,善恶始於此身,即此身受。”法苑珠林卷八五:“优婆塞戒经云:佛言善男子众生造业有其四种:一者现报,二者生报,三者后报,四者无报。” 元 武汉臣《老生儿》第二折:“你在这里做甚么?早早的死了,现报了我的眼里。”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二编第四章第五节:“善人恶人当身受报,叫做现报。”
《國語辭典》:现象(現象)  拼音:xiàn xiàng
1.知识论上指我们认识外在事物,由于有主观的先天概念加入其中,故所认识者只是现象,而非物的自体。
2.通称事实的状态。如:「社会繁荣,是工商业发达的现象。」
《國語辭典》:现实(現實)  拼音:xiàn shí
1.存在于眼前的事实及状况。如:「现实的条件有利于他。」
2.说人势利短视。如:「过于现实,一味趋炎附势,只会令人憎厌。」
《漢語大詞典》:现业(現業)
佛教谓现世的罪孽。《西湖佳话·梅屿恨迹》:“去则弱絮风中,住则幽兰霜里。兰因絮果,现业维深。”
《漢語大詞典》:现事(現事)
犹现实。 康有为 《请裁撤厘金片》:“民之所出者十,国之所得者一,岂国家爱民理财之意哉!然现事又已如此矣。”
分類:现事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