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处安思危(處安思危)  拼音:chǔ ān sī wéi
居于安乐之境,要想到可能出现的危险、困难。《乐府诗集。卷一五。燕射歌辞三。隋元会大飨歌。皇夏》:「居高念下,处安思危,照临有度,纪律无亏。」也作「居安虑危」、「居安思危」。
《漢語大詞典》:创造环境
能够激发人们去进行创造的社会环境。包括社会的组织结构、思想气氛、激励方式,如善用创造性的人才、适于和鼓励人才流动的机制、尊重创造性人才生活习惯和个性特点以及精神和物质激励等。
《國語辭典》:窗明几净(窗明几淨)  拼音:chuāng míng jǐ jìng
窗子明亮,茶几乾净。形容居室明亮洁净。如:「虽然陈设简单,但窗明几净,清爽舒适。」也作「明窗净几」。
《國語辭典》:春风化雨(春風化雨)  拼音:chūn fēng huà yǔ
适合草木生长的和风及雨水。语本《孟子。尽心上》:「君子所以教者五:有如时雨化之者,有成德者,有达财者,有答问者,有私淑艾者。」汉。刘向《说苑。卷五。贵德》:「吾不能以春风风人,吾不能以夏雨雨人,吾穷必矣。」后用以比喻师长和蔼亲切的教育。《儿女英雄传》第三七回:「骥儿承老夫子的春风化雨,遂令小子成名。」也作「化雨春风」。
《漢語大詞典》:迁忘(遷忘)
因环境变化而忘记。 清 邵懿辰 《易安人墓表》:“君今出守,人事日生……与安人捨身相为之情,岁月遥遥,恐久渐迁忘。”
分類:环境忘记
《漢語大詞典》:朴金野现象
在不同光亮的环境中,人眼对不同光波的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如在明视觉条件下,人眼对波长550~560纳米的光最敏感,但在暗视觉条件下,人眼对500~510纳米的光最敏感。这种现象最早由捷克斯洛伐克学者朴金野发现,故称。
《漢語大詞典》:全球环境监测系统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所属的全球和地区环境监测协调中心。1974年成立。设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负责协调国际上有关的监测活动。开展气候观测、可更新资源监测、污染物远程迁移监测、海洋污染状况监测和人体健康检验等。
《國語辭典》:涅而不缁(涅而不緇)  拼音:niè ér bù zī
用黑色染料也染不黑。语出《论语。阳货》:「不曰坚乎,磨而不磷;不曰白乎,涅而不缁。」喻本质之好,不受恶劣环境影响。《隋唐演义》第七五回:「臣自信是精白一心,涅而不缁之人。」
《國語辭典》:逆来顺受(逆來順受)  拼音:nì lái shùn shòu
以顺从的态度接受恶劣环境或不合理待遇。《永乐大典戏文三种。张协状元。第一二出》:「逆来顺受,须有通时。」
《國語辭典》:泥炭  拼音:ní tàn
炭化程度最少,等级最差的煤。类似泥土,呈黑色、褐色或棕色。大多是未完全腐烂分解的沼泽植物残渣,经过一段时间累积而成,可供燃料使用,含炭量低,燃烧火力甚微。也称为「泥煤」。
《漢語大詞典》:蓬生麻中
荀子·劝学:“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后用以比喻环境对人的影响。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风操:“昔在 江 南,目能视而见之,耳能听而闻之,蓬生麻中,不劳翰墨。”
分類:环境影响
《國語辭典》:时过境迁(時過境遷)  拼音:shí guò jìng qiān
时间流走,境况也随之改变。如:「这事已时过境迁,不要再翻旧帐增加困扰。」
《國語辭典》:设身处地(設身處地)  拼音:shè shēn chǔ dì
假设自己处在与他人同样的情况,指为别人著想。《荡寇志》第四九回:「恐老父台设身处地,亦当怒发冲冠。」《文明小史》第一七回:「你设身处地,只怕除掉银钱之外,也没有第二个退兵的妙策。」
《漢語大詞典》:生态系统(生態系統)
一个群落中的各种生物之间,以及生物和周围环境之间,有着极其复杂的相互关系。这种关系的整个体系,称做“生态系统”。
《国语辞典》:绳床瓦灶(绳床瓦灶)  拼音:shéng chuáng wǎ zào
以绳为床,以瓦为灶。形容环境简陋,生活贫困。《程乙本红楼梦》第一回:「所以蓬牖茅椽,绳床瓦灶,并不足妨我襟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