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生态系统(生態系統)
一个群落中的各种生物之间,以及生物和周围环境之间,有着极其复杂的相互关系。这种关系的整个体系,称做“生态系统”。
《国语辞典》:绳床瓦灶(绳床瓦灶)  拼音:shéng chuáng wǎ zào
以绳为床,以瓦为灶。形容环境简陋,生活贫困。《程乙本红楼梦》第一回:「所以蓬牖茅椽,绳床瓦灶,并不足妨我襟怀。」
《国语辞典》:水土不服  拼音:shuǐ tǔ bù fú
因生活环境的变迁所造成的不适应。《水浒传》第一○一回:「说军士水土不服,权且罢兵,以致养成大患。」《镜花缘》第四四回:「奈小山受不惯海面风浪,兼之水土不服,竟自大病。」也作「水土不伏」。
《國語辭典》:事过境迁(事過境遷)  拼音:shì guò jìng qiān
事情过了,环境也已改变。《黄绣球》第三回:「如此歇了好几日,黄绣球与黄通理事过境迁,已不在心上。」
《国语辞典》:是非之地  拼音:shì fēi zhī dì
充满纠纷、扰攘的环境。如:「这是个是非之地,不宜久留。」
《國語辭典》:如鱼得水(如魚得水)  拼音:rú yú dé shuǐ
好像鱼和水般的契合。比喻得到和自己意气相投的人或很适合的环境。《三国演义》第四三回:「近闻刘豫州三顾于草庐之中,幸得先生,以为如鱼得水,思欲席捲荆襄。」《红楼梦》第六六回:「次日,又来见宝玉。二人相会,如鱼得水。」也作「如鱼似水」、「犹鱼得水」。
《國語辭典》:染丝之变(染絲之變)  拼音:rǎn sī zhī biàn
墨翟见丝会随染料的不同而改变颜色,因而感叹人亦如丝一般,易受周遭环境的薰染而变化。见《墨子。所染》。后以染丝之变比喻事物受到外界的影响,都会有所改变。《晋书。卷八三。袁瑰传》:「染丝之变,墨翟致怀;歧路之感,杨朱兴叹。况与将军游处少长,虽世誉先后而臭味同归也!」
分類:环境影响
《國語辭典》:染缸  拼音:rǎn gāng
染东西用的缸。今多用来比喻对人的思想、行为具有影响力的环境或地方。如:「社会就像是一个大染缸。」
《国语辞典》:杀虫剂(杀虫剂)  拼音:shā chóng jì
杀灭农业及环境有害昆虫的药剂。如巴拉松、DDT及除虫菊等。
《漢語大詞典》:抗污树种
能在污染环境中正常生长或受害较轻的树木种类。如构树、大叶黄杨和夹竹桃具有抗二氧化硫(同时也能抗氯气和氟化氢)的特性。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国进行了大规模的选择或培育抗污树种的工作,对保护城市环境起了一定作用。
《漢語大詞典》:坎止流行
遇坎而止,乘流则行。比喻依据环境的逆顺确定进退行止。语本汉书·贾谊传:“寥廓忽荒,与道翱翔。乘流则逝,得坎则止。” 颜师古 注:“ 孟康 曰:‘《易》坎为险,遇险难而止也。’ 张晏 曰:‘谓夷易则仕,险难则隐也。’” 宋 张矩 《金缕曲·次韵拙逸刘直孺见寄言志》词:“坎止流行元无定,敢一朝、挨却尘泥迹,且賸把、锦云织。” 元 刘祁 归潜志卷十二:“不能乐天知命,坎止流行,与万物同始终,亦其学之不至也。” 清 顾炎武 《复张廷尉书》:“既荷白驹之赋远道相詒,坎止流行,元无固必。”
《國語辭典》:居安思危  拼音:jū ān sī wéi
处于安乐之境,要想到可能出现的危险、困难。《左传。襄公十一年》:「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明史。卷一九二。郑本公传》:「陛下居安思危,当远群小,节燕游,以防一朝之患。」也作「居安虑危」、「处安思危」。
《國語辭典》:橘化为枳(橘化為枳)  拼音:jú huà wéi zhǐ
语本《晏子春秋。内篇。杂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后比喻同样的东西会因环境的不同而引起变化。
《國語辭典》:可塑性  拼音:kě sù xìng
1.物质在外力或高温、高压等条件作用下,逐渐产生变化而又不致丧失原有性质。如塑料、金属均具有很高的可塑性。
2.生物体因外在环境、压力诸因素的改变,而能随之作适当调整,以因应变化的特性。亦可指个体具有从环境中获得经验或学习的能力而言。
《漢語大詞典》:鸾飞凤舞(鸞飛鳳舞)
鸾凤飞舞。形容环境祥和美好。 金 马钰 《蓬莱阁·咏海市》词:“云烟漠,红光紫雾成楼阁。成楼阁,鸞飞凤舞,往来琼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