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琉璃球儿(琉璃球儿)  拼音:liú lí qiú ér
1.一种儿童玩具。为玻璃制成的小球。
2.比喻聪明伶俐的人。如:「这个小孩机灵的很,跟个琉璃球似的。」
3.比喻油滑的人。如:「这个人比琉璃球儿还要来得滑溜。」
4.形容玲珑透明的东西。如:「这对琉璃球儿似的水晶天鹅,透出晶莹夺目的光彩。」
《国语辞典》:琉璃喇叭  拼音:liú lí lǎ bā
一种用玻璃制成的玩具。长管的一端作成喇叭状,以口吹之作响。也称为「琉儿喇叭」。
《国语辞典》:声控玩具(声控玩具)  拼音:shēng kòng wán jù
可用声音控制的玩具。造型多变,一般以花朵、小玩偶为多。以花朵为例,当玩者发出声音时,花朵可随声音节奏变化而摇摆。
《国语辞典》:打糖锣儿的(打糖锣儿的)  拼音:dǎ táng luó ér de
昔日北方卖玩具和糖果的小贩。如:「小时候只要一听到打糖锣儿的来,就会嚷著叫大人买。」
《国语辞典》:填充玩具  拼音:tián chōng wán jù
以布做成,内部填塞碎布、棉絮、海棉等材料的玩具。如各种动物、布偶造型玩具等。如:「卡通动物造型的填充玩具一直深受小朋友的喜爱。」
《国语辞典》:勃浪鼓  拼音:bó làng gǔ
一种儿童玩具。于小鼓两旁用短线各栓一颗坠子,转动时会发出连续响声。也作「波浪鼓」。
《国语辞典》:博郎鼓  拼音:bó láng gǔ
一种儿童玩具。于鼓的两旁用短线各拴一颗坠子,握住手把转动,鼓面会因坠子敲击而发出咚咚的声响。旧时卖货郎也拿来摇弄以代替叫卖。《金瓶梅》第三二回:「烂红官段一疋、福寿康宁镀金银钱四个、追金沥粉䌽画寿星博郎鼓儿一个。」也作「波浪鼓」。
《国语辞典》:拨弗倒(拨弗倒)  拼音:bō fú dǎo
1.古人在席间用以劝酒的道具。刻木为人,末端削尖,置于盘中,左右欹侧如舞,视传筹所至或倒时指向,以决定应当饮酒的人。古代称为「酒胡」。
2.一种儿童玩具。即不倒翁。《土风录。卷三。拨弗倒》:「吴梅村有戏咏不倒翁诗,按即今儿童嬉戏之拨弗倒也。」
《国语辞典》:童玩  拼音:tóng wán
儿童的玩具。如陀螺、毽子、风筝等。
《国语辞典》:巴郎鼓  拼音:bā láng gǔ
一种儿童玩具。小鼓两旁用短线各拴一颗坠子,握住手把左右转动,鼓面会因坠子敲击发出咚咚声响。也作「波浪鼓」。
《国语辞典》:大玩偶  拼音:dà wán ǒu
供玩乐的动物造形或人造形的大型玩具。如:「橱窗里摆了各式各样的大玩偶,吸引了不少人驻足围观。」
《国语辞典》:电子鸡(电子鸡)  拼音:diàn zǐ jī
一种虚拟饲养宠物鸡的迷你电脑玩具。由内置程式发出各种要求讯息,游戏者利用按钮配合。如:「智慧型手机还没有盛行的年代,电子鸡曾经风靡一时。」
《国语辞典》:色弹(色弹)  拼音:sè dàn
一种装设于色弹玩具枪的子弹。打到人后内部油彩立即撞散,被射中时相当的痛,极具真实感,故美国新兵训练中心也利用色弹演习作战。
《国语辞典》:魔板  拼音:mó bǎn
一种训练智力的玩具。由八块明胶板组合而成,可上下左右折叠移动,变化出各种立体形状。如:「魔板能够千变万化,是一个有魅力可以迷住每个人的智力玩具。」
《国语辞典》:魔棍  拼音:mó gùn
大陆地区指玩具魔术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