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語辭典》:大人 拼音:dà rén
1.对德高或地位尊者的称呼。《礼记。礼运》:「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
2.对父母或尊长的称呼。《史记。卷八。高祖本纪》:「高祖奉玉卮,起为太上皇寿曰:『始大人常以臣无赖,不能治产业。』」《乐府诗集。卷七三。杂曲歌辞十三。古辞。焦仲卿妻》:「三日断五疋,大人故嫌迟。」
3.对权贵或官吏的称呼。《孟子。尽心下》:「说大人,则藐之,勿视其巍巍然。」
4.成年人。相对于小孩而言。如:「这是大人的事,小孩别管!」
5.巨人。《山海经。大荒东经》:「东海之外,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大言,日月所出。有波谷山者,有大人之国。」
6.旧时鲜卑、乌桓部落首长的称呼。《后汉书。卷九○。乌桓鲜卑传》:「有勇健能理决斗讼者,推为大人,无世业相继。」
7.契丹部落首长的称呼。《新五代史。卷七二。四夷附录》:「部之长号大人,而常推一大人建旗鼓以统八部。」
2.对父母或尊长的称呼。《史记。卷八。高祖本纪》:「高祖奉玉卮,起为太上皇寿曰:『始大人常以臣无赖,不能治产业。』」《乐府诗集。卷七三。杂曲歌辞十三。古辞。焦仲卿妻》:「三日断五疋,大人故嫌迟。」
3.对权贵或官吏的称呼。《孟子。尽心下》:「说大人,则藐之,勿视其巍巍然。」
4.成年人。相对于小孩而言。如:「这是大人的事,小孩别管!」
5.巨人。《山海经。大荒东经》:「东海之外,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大言,日月所出。有波谷山者,有大人之国。」
6.旧时鲜卑、乌桓部落首长的称呼。《后汉书。卷九○。乌桓鲜卑传》:「有勇健能理决斗讼者,推为大人,无世业相继。」
7.契丹部落首长的称呼。《新五代史。卷七二。四夷附录》:「部之长号大人,而常推一大人建旗鼓以统八部。」
《國語辭典》:青龙(青龍) 拼音:qīng lóng
1.青色的龙。古代传说的祥物。《宋书。卷二十七。符瑞志上》:「青云浮至,青龙临坛,衔玄甲之图,坐之而去。」
2.星座名。二十八星宿中东方七星的合称。《管子。地员》:「青龙之所居,庚泥,不可得泉。」
3.太岁的别名。参见「太岁」条。《淮南子。天文》:「天神之贵者,莫贵于青龙。」
4.左方。《礼记。曲礼上》:「前朱鸟而后玄武,左青龙而右白虎。」
5.俗称没有阴毛的男子为「青龙」。
2.星座名。二十八星宿中东方七星的合称。《管子。地员》:「青龙之所居,庚泥,不可得泉。」
3.太岁的别名。参见「太岁」条。《淮南子。天文》:「天神之贵者,莫贵于青龙。」
4.左方。《礼记。曲礼上》:「前朱鸟而后玄武,左青龙而右白虎。」
5.俗称没有阴毛的男子为「青龙」。
《漢語大詞典》:龙兴(龍興)
(1).龙飞腾上天。 汉 王充 《论衡·龙虚》:“虎啸谷风至,龙兴景云起。”
(2).夭矫貌。 清 刘大櫆 《赠张絅儒序》:“当其伐之於石而敷之於纸,常者鼎立,怪者龙兴,高者佶然以生,而下者鱼然以适。”
(3).喻王者兴起。 汉 扬雄 《剧秦美新》:“臣伏惟陛下以至圣之德,龙兴登庸。” 后蜀 何光远 《鉴诫录·陪臣谏》:“当四海辐裂之秋,成万代龙兴之业。” 夏衍 《秋瑾传》第一幕:“ 日本 跟 俄罗斯 在 中国 的土地上打仗,这还是什么‘本朝龙兴之地’呐,而 中国 居然能够宣布什么局外中立,这不是‘局外’得很奇怪吗?”
(4). 汉 宫殿名。《文选·张衡〈西京赋〉》:“ 麒麟 朱鸟 , 龙兴 、 含章 ,譬众星之环极,叛赫戏以煇煌。” 李善 注:“ 龙兴 、 含章 ,皆殿名也。”
(2).夭矫貌。 清 刘大櫆 《赠张絅儒序》:“当其伐之於石而敷之於纸,常者鼎立,怪者龙兴,高者佶然以生,而下者鱼然以适。”
(3).喻王者兴起。 汉 扬雄 《剧秦美新》:“臣伏惟陛下以至圣之德,龙兴登庸。” 后蜀 何光远 《鉴诫录·陪臣谏》:“当四海辐裂之秋,成万代龙兴之业。” 夏衍 《秋瑾传》第一幕:“ 日本 跟 俄罗斯 在 中国 的土地上打仗,这还是什么‘本朝龙兴之地’呐,而 中国 居然能够宣布什么局外中立,这不是‘局外’得很奇怪吗?”
(4). 汉 宫殿名。《文选·张衡〈西京赋〉》:“ 麒麟 朱鸟 , 龙兴 、 含章 ,譬众星之环极,叛赫戏以煇煌。” 李善 注:“ 龙兴 、 含章 ,皆殿名也。”
《漢語大詞典》:王风(王風)
(1).王者的教化。《诗大序》:“《关雎》《麟趾》之化,王者之风也。” 南朝 宋 鲍照 《河清颂》:“昔在爽德,王风不昌。” 唐 杜甫 《祭故相清河房公文》:“王风寝顿,神器圮裂。” 清 黄鷟来 《和陶饮酒》诗之十八:“伏处念王风,敛心委静默。”
(2).《诗》十五国风之一。 东周 洛邑 之诗。 周平王 东迁,王室之尊与诸侯无异,其诗不能复雅,故贬之,谓之王国之变风。见 汉 郑玄 《诗谱》。其音哀以思,后以象征王道之衰微。《文选·谢瞻〈张子房诗〉》:“《王风》哀以思, 周 道荡无章。” 张铣 注:“亡国之音哀以思,谓 周 之将亡,荡然无纲纪文章也。” 章炳麟 《辨诗》:“《王风》哀思, 周 道无章。”
(2).《诗》十五国风之一。 东周 洛邑 之诗。 周平王 东迁,王室之尊与诸侯无异,其诗不能复雅,故贬之,谓之王国之变风。见 汉 郑玄 《诗谱》。其音哀以思,后以象征王道之衰微。《文选·谢瞻〈张子房诗〉》:“《王风》哀以思, 周 道荡无章。” 张铣 注:“亡国之音哀以思,谓 周 之将亡,荡然无纲纪文章也。” 章炳麟 《辨诗》:“《王风》哀思, 周 道无章。”
《漢語大詞典》:王屋
(1).王者所居之屋。《史记·周本纪》:“﹝ 武王 ﹞既渡,有火自上復于下,至于王屋,流为乌,其色赤,其声魄云。” 裴駰 集解引 马融 曰:“王屋,王所居屋。”
(2).山名。在 山西省 阳城 、 垣曲 两县之间。山有三重,其状如屋,故名。《书·禹贡》:“ 厎柱 、 析城 ,至于 王屋 。” 唐 卢照邻 《郑太子碑铭》:“左右原野,表里山河。 析城 、 王屋 , 汾川 帝歌。” 清 孔广森 《转连珠》之二:“然而 太形 王屋 , 愚公 之山或移。”
(3).相传 黄帝 曾访道于 王屋山 ,故以泛指修道之山。 唐 王维 《送张道士归山》诗:“先生何处去? 王屋 访 茅君 。” 清 宋琬 《祭沉少参岫阳》诗:“言将归 王屋 ,终老营菟裘。”
(2).山名。在 山西省 阳城 、 垣曲 两县之间。山有三重,其状如屋,故名。《书·禹贡》:“ 厎柱 、 析城 ,至于 王屋 。” 唐 卢照邻 《郑太子碑铭》:“左右原野,表里山河。 析城 、 王屋 , 汾川 帝歌。” 清 孔广森 《转连珠》之二:“然而 太形 王屋 , 愚公 之山或移。”
(3).相传 黄帝 曾访道于 王屋山 ,故以泛指修道之山。 唐 王维 《送张道士归山》诗:“先生何处去? 王屋 访 茅君 。” 清 宋琬 《祭沉少参岫阳》诗:“言将归 王屋 ,终老营菟裘。”
《漢語大詞典》:赤龙(赤龍)
(1).赤色的龙。传说以为神仙所乘。《墨子·贵义》:“﹝帝﹞以丙丁杀赤龙於南方。” 汉 刘向 《列仙传·陶安公》:“ 陶安公 者, 六安 铸冶师也……朱雀止冶上曰:‘ 安公 , 安公 ,冶与天通,七月七日,迎汝以赤龙。’至期,赤龙到。” 唐 钱起 《药堂秋暮》诗:“勉事 壶公 术,仙期待赤龙。”
(2).赤色的龙。古代谶纬家附会为以火德王者(如 炎帝 神农氏 、 帝尧 、 汉 刘邦 )的祥瑞。《淮南子·修务训》“ 尧 眉八彩” 汉 高诱 注:“ 尧 母 庆都 ,盖天帝之女,寄 伊长孺 家,年二十无夫,出观于 河 。有赤龙负图而至……赤龙与 庆都 合而生 尧 。” 宋 罗泌 《路史·前纪六·柏皇氏》:“ 神农 、 唐尧 ,俱感赤龙…… 刘季 断虵而还感赤龙。”
(3).借指 汉高祖 刘邦 。 唐 陈子昂 《我府君有周居士文林郎陈公墓志文》:“ 战国 如麋,至於赤龙。赤龙之兴四百年,天纪復乱。” 唐 李白 《朱虚侯赞》:“赤龙登天,白日昇光。” 王琦 注:“赤龙登天,谓 高祖 升遐。”
(4).泛指皇帝。《邻女语》第五回:“更不见谁是赤龙种,只听説风潮处处汹。”
(5).比喻太阳。 唐 韩愈 《月蚀诗效玉川子作》:“赤龙黑乌烧口热,翎鬣倒侧相搪撑。” 清 魏源 《道中杂言》诗之四:“ 羲和 鞭赤龙,夙驾 扶桑 巔。”
(6).古代马苑名。《晋书·石勒载记上》:“﹝ 石勒 ﹞復东如 赤龙 、 騄驥 诸苑中,乘苑马远掠繒寳,以赂 汲桑 。”
(7).古代船名。 五代 马缟 《中华古今注》卷上:“ 孙权 , 吴 之主也。时号舸为‘赤龙’,小船为‘驰马’。”又 明 代有战舰名“赤龙舟”。参阅 明 茅元仪 《武备志·军资乘·战船》。
(2).赤色的龙。古代谶纬家附会为以火德王者(如 炎帝 神农氏 、 帝尧 、 汉 刘邦 )的祥瑞。《淮南子·修务训》“ 尧 眉八彩” 汉 高诱 注:“ 尧 母 庆都 ,盖天帝之女,寄 伊长孺 家,年二十无夫,出观于 河 。有赤龙负图而至……赤龙与 庆都 合而生 尧 。” 宋 罗泌 《路史·前纪六·柏皇氏》:“ 神农 、 唐尧 ,俱感赤龙…… 刘季 断虵而还感赤龙。”
(3).借指 汉高祖 刘邦 。 唐 陈子昂 《我府君有周居士文林郎陈公墓志文》:“ 战国 如麋,至於赤龙。赤龙之兴四百年,天纪復乱。” 唐 李白 《朱虚侯赞》:“赤龙登天,白日昇光。” 王琦 注:“赤龙登天,谓 高祖 升遐。”
(4).泛指皇帝。《邻女语》第五回:“更不见谁是赤龙种,只听説风潮处处汹。”
(5).比喻太阳。 唐 韩愈 《月蚀诗效玉川子作》:“赤龙黑乌烧口热,翎鬣倒侧相搪撑。” 清 魏源 《道中杂言》诗之四:“ 羲和 鞭赤龙,夙驾 扶桑 巔。”
(6).古代马苑名。《晋书·石勒载记上》:“﹝ 石勒 ﹞復东如 赤龙 、 騄驥 诸苑中,乘苑马远掠繒寳,以赂 汲桑 。”
(7).古代船名。 五代 马缟 《中华古今注》卷上:“ 孙权 , 吴 之主也。时号舸为‘赤龙’,小船为‘驰马’。”又 明 代有战舰名“赤龙舟”。参阅 明 茅元仪 《武备志·军资乘·战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