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翰音  拼音:hàn yīn
1.祭祀时所用的鸡。《礼记。曲礼下》:「凡祭宗庙之礼:牛曰一元大武,豕曰刚鬣。豚曰腯。肥羊曰柔毛。鸡曰翰音。」
2.鸟的叫声飞向高空,而鸟仍旧在地。比喻居非其位,而声过其实。《汉书。卷一○○。叙传下》:「博之翰音,鼓妖先作。」
《漢語大詞典》:生稊
(1).草木再发新芽。易·大过:“枯杨生稊,老夫得其女妻。” 王弼 注:“稊者,杨之秀也。” 唐 李白 《雉朝飞》诗:“枯杨枯杨尔生稊,我独七十而孤栖。”
(2).借以喻老年而有婚娶之事。 清 钱谦益 《〈李梅公唱和初集〉序》:“伊余生稊之年,爰有齐牢之遇。”
《漢語大詞典》:香酒
芳香的酒。荀子·大略:“正君渐於香酒,可谗而得也。君子之所渐不可不慎也。”易·震“震惊百里,不丧匕鬯” 三国 魏 王弼 注:“匕所以载鼎实,鬯香酒,奉宗庙之盛也。” 金 元好问 《赠王仙翁道成》诗:“凭君剩醉浮香酒, 梁苑 而今不算春。”
《漢語大詞典》:众甫(衆甫)
(1).万物的开始。《老子》:“以閲众甫。” 王弼 注:“众甫,万物之始也,以无名閲万物始也。”
(2).同“ 众父 ”。 宋 朱熹 《秀野以喜无多屋宇幸不碍云山为韵赋诗率尔攀和》:“超摇谢众甫,噂沓从诸孙。”
分類:万物王弼
《漢語大詞典》:白贲(白賁)
朴素无华的装饰。易·贲:“上九,白賁无咎。” 王弼 注:“处饰之终,饰终反素,故在其质素,不劳文饰而无咎也。” 唐 武则天 《改元光宅赦文》:“宜从白賁之象,以辅黄中之运。” 明 张居正 《贺傅少崖少司寇三品奏最序》:“盖 孔子 筮而遇白賁之繇,曰舍之,谓其徒白而无采也。” 章炳麟 《与王鸣鹤书》:“其绪言为文辞,竺学而不文,白賁也。”
分類:装饰王弼
《漢語大詞典》:过防(過防)
谓防范严密。易·小过:“九三,弗过防之,从或戕之,凶。” 王弼 注:“居下体之上,以阳当位,而不能先过防之,至令小者或过。”《宋书·谢晦传》:“然归死难图,兽困则噬,是以爰整其旅,用为过防。” 唐 杜甫 《入衡州》诗:“旌麾非其任,府库实过防。” 宋 李至 《续座右铭》:“吾将书绅带以自警,刻盘盂而过防,岂如长存於座右,庶夙夜之不忘。”
《漢語大詞典》:存义(存義)
保全道义。《易·乾》:“知至至之,可与几也。知终终之,可与存义也。” 王弼 注:“夫进物之速者,义不若利;存物之终者,利不及义。故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夫可与存义者,其唯知终者乎。”《三国志·蜀志·杨戏传》:“尚书清尚,勅行整身,抗志存义,味览典文,倚其高风,好侔古人。” 唐 韩愈 《顺宗实录五》:“古先哲王明於至道,莫不知其终以存义,顺其变以节哀。”
《漢語大詞典》:悔亡
祸害消除。易·咸:“九四:贞吉,悔亡……象曰:贞吉悔亡,未感害也。” 王弼 注:“贞然后乃吉,吉然后乃得亡其悔也。”
《漢語大詞典》:频蹙(頻蹙)
亦作“ 频顣 ”。 皱眉。孟子·縢文公下:“他日归,则有馈其兄生鹅者,己频顣曰:‘恶用是鶃鶃者为哉?’”一本作“ 顰蹙 ”。易·巽“频巽,吝” 三国 魏 王弼 注:“频,频蹙不乐而穷不得已之谓也。” 宋 叶适 《财计上》:“﹝君子﹞徒从其后频蹙而议之,厉色而争之耳。” 明 高攀龙 《侪鹤赵先生传》:“ 赵先生 频顣曰:‘此官在 长安 暂耳,此身在乡井常也,异日作何面目相同?’”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诗话下·沤寄生五古:“请迴频蹙容,更躡游山屐。”
分類:皱眉王弼
《漢語大詞典》:潜隐(潛隱)
亦作“潜隐”。
(1).潜藏;隐藏。后汉书·崔駰传:“穷至賾於幽微,测潜隐之无源。”易·乾“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王弼 注“初则不彰,三则乾乾” 唐 孔颖达 疏:“‘初则不彰’者,谓潜隐不彰显也。” 叶圣陶 《在民间》:“她们也有潜隐的可贵的心灵,她们也有独到的深切的见解。”
(2).隐居。 汉 蔡邕 《郭有道碑文》:“尔乃潜隐衡门,收朋勤诲,童蒙赖焉。”晋书·艺术传·王嘉:“潜隐於 终南山 ,结菴卢而止。”
《漢語大詞典》:过涉(過涉)
谓过多地接触危难之事。语本易·大过:“上六,过涉灭顶,凶,无咎。” 王弼 注:“涉难过甚,故至于灭顶。” 孔颖达 疏:“言涉难深也。” 清 钱谦益 《明故南京国子监祭酒赠詹事府詹事翰林院侍读学士石门许公合葬墓志铭》:“ 倪 黄 晚用,以过涉终凶。”
《漢語大詞典》:张弧(張弧)
(1).把弓拉开,做好发射准备。语出《易·睽》:“见豕负涂,载鬼一车,先张之弧,后説之弧。” 王弼 注:“先张之弧,将攻害也。” 汉 扬雄 《太玄·毅》:“豨毅其牙,发以张弧。” 司马光 集注:“豕毅其牙,适足自招射猎而已。”三国志·魏志·王朗传:“﹝帝﹞将行则设兵而后出幄,称警而后践墀,张弧而后登舆,清道而后奉引。”
(2).引申为事先做准备,防患于未然。 明 陆采 《怀香记·鞫询香情》:“以无为有,空怀载鬼之疑,弄假成真,枉用张弧之计。”
(3).指动武,用兵。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七:“ 鄂尔泰 説弧於前,卒张弧於后,一时之创夷,百世之恬熙。”
(4).谓扫除。 清 俞樾 春在堂随笔卷六:“士心翕服群疑释,初筮张弧后説壶。”原注:“ 闽 闈积习相沿,君( 王补帆 )痛扫之,始而群情疑惧,继乃大服。”
《漢語大詞典》:丰蔀(豐蔀)
(1).易·丰:“六二,丰其蔀,日中见斗。” 王弼 注:“蔀,覆曖障光明之物也。”后即用“丰蔀”谓遮蔽。 唐 独孤郁 《上礼部权侍郎书》:“或諭之曰:‘今子之道尚光,子之所以不振者晦过也,子之道丰蔀也。’” 明 唐顺之 《游盘山赋》:“悲人生之局促,恒丰蔀以自藏。” 清 谭嗣同 《仁学》三五:“緜延长夜,丰蔀万刼,不闻一新理,不覩一新法。”
(2).指遮蔽光明的事物。 元 虞集 《德星堂记》:“仰而观之,天容日华,初不违於咫尺;盖尝披衡茅,廓丰蔀,而窃窥乎勾陈、太微之间,以求夫天津、析木之次。” 元 柳贯 《雪后苦寒沍》诗:“迟迟阳德际明升,杲杲天光发丰蔀。”
《漢語大詞典》:执言(執言)
(1).拿出主张;建白。《易·师》:“田有禽,利执言,无咎。” 王弼 注:“物先犯己,故可以执言而无咎也。” 孔颖达 疏:“故可以执此言往问之。” 唐 吴兢 贞观政要·政体:“自今詔敕疑有不稳便,必须执言,无得妄有畏惧,知而寝默。”
(2).谓坚持自己的话,不改口。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折狱:“公曰:‘井有死人,恐未必即是汝夫。’妇执言甚坚。公乃出尸于井,视之,果不妄。”
(3).借口。金史·叛臣传·张觉:“及 金 人伐 宋 ,竟以纳 平州 之叛为执言云。”
《國語辭典》:夬夬  拼音:guài guài
果决、不犹豫。《易经。夬卦》:「君子夬夬,独行遇雨,若濡有愠,无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