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19—1692 【介绍】: 明末清初湖南衡阳人,中年一度改名壶,字而农,号姜斋、夕堂、一瓢道人、双髻外史。明崇祯十五年举人。南明永历时任行人司行人。旋归居衡阳石船山。永历政权覆灭后,曾匿居瑶人山区,后在石船山筑土室名观生居,闭门著书。自署船山病叟,学者称船山先生。吴三桂反清兵起,夫之又逃入深山。终其身不剃发。治学范围极广,于经、史、诸子、天文、历法、文学无所不通,有《正蒙注》、《黄书》、《噩梦》、《读通鉴论》、《姜斋诗话》等。《船山遗书》至道光间始刻,同治间始有全书,后又有增收,至三百五十八卷。
晚晴簃诗汇·卷一十一
王夫之,字而农,号姜斋,衡阳人,学者称船山先生。明崇祯壬午举人,永历时官行人司行人。入国朝,隐居不出。从祀孔庙。有《姜斋诗集》。
词学图录
王夫之(1619-1692) 字而农,号姜斋,又号夕堂,另有双髻外史、一瓢道人等别号,中年一度更名壶。衡阳人。崇祯举人。初在衡山举义军抗清,败走肇庆投南明永历帝,授行人司行人。从军瞿式耜部。后见复明无望,决意隐遁,居衡阳之石船山,著述终老,学者称船山先生。为明清之际著名思想家、学者,后人将其与顾炎武、黄宗羲并称为"清初三大儒"。曾撰《夕堂永日绪论》、《诗绎》传其诗论。有《姜斋文集》、《姜斋诗集》。今人辑有《王船山诗文集》。词集名《鼓棹初集》、《二集》及《潇湘怨词》,亦合称《姜斋词》。
黄鹤楼志·人物篇
王夫之(1619~1692) 明末清初思想家、学者。字而农,号姜斋。湖南衡阳人。明崇祯十五年(1642)举人。清初曾参与抗清活动,官南明政权行人司行人,后隐居衡阳石船山,人称“船山先生”。与顾炎武、黄宗羲并称“清初三大儒”,有各类著述近百种。王夫之曾四次到武昌参加乡试,所作诗文涉及黄鹤楼处多有。崇祯十五年壬午科乡试时,王夫之与黄冈王源曾、熊寔(字渭公)等百馀人会于黄鹤楼,“拈韵赋诗”。有诗《黄鹤须盟大集用熊渭公韵》;所作《广哀诗》有“黄鹤高楼秋,酹酒邀江月”之句。
姜斋诗集·本传
王夫之,湖南衡阳人。明举人。张献忠陷衡州,设伪官招夫之,夫之走匿南岳。贼执其父为质,夫之引刀自刺肢体,舁往易父,贼见其创也,免之。父子俱得脱归。居石船山,杜门著书,神契张载正蒙之说,演为思问录内外二篇。所著书有周易稗疏、书经稗疏、诗经稗疏。其言易,不信陈抟之学,亦不信京房之术,于先天诸图及纬书杂说,排之甚力,而亦不空谈元妙,附会老庄之旨,故言必徵实,义必切理。其说尚书,诠释经文,多出新义,然词有根据,不同游谈。其说诗,辨正名物训诂,以补传笺诸说之遗,皆确有依据,不为臆断。又辨叶韵一篇,持论名通,足解诸家之轇轕。又著尚书引义、春秋稗疏、春秋家说。康熙閒,吴逆在衡湘,夫之又逃入深山。吴逆平,巡抚嘉之馈粟帛请见,夫之辞帛受粟,未几卒。
姜斋诗集·自叙
境识生则患不得,熟则患失之。与其失之也宁不得。此予所知而自惧者也。五十以前不得者多矣。五十以后未敢谓得。一往每几于失中閒不无力为檠括。而檠括之难予自知之,抑自提之。诗言志,又曰诗以道性情。赋亦诗之一也。人苟有志,死生以之,性亦自定,情不能不因时尔。楚人之谓叶公子高,一曰君胡胄,一曰君胡不胄。云胄云不胄,皆情之至者也。叶公子高处此,殆有难言者。甲寅以还,不期身遇之。或谓予胡胄,或谓予胡不胄,皆爱我者。谁知予情,予且不能自言,况望知者哉。此十年中,别有柳岸吟。欲遇一峰白沙定,山于流连骀宕中。学诗几四十年,自应舍旃以求适于柳风桐月,则与马、班、颜、谢了不相应,固其所巳。彼体自张子寿感遇开之先,朱文公遂大振金玉。窃谓使彭泽能早知此,当不仅为彭泽矣。阮步兵髣髴此意,而自然别为酒人,故和阮和陶,各如其量,止于阮、陶之边际,不能欺也。庚申上已湘西草堂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