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26—1590 【介绍】: 明苏州府太仓人,字元美,自号凤洲,又号弇州山人。嘉靖二十六年进士,官刑部主事。杨继盛因弹劾严嵩而下狱,世贞时进汤药,又代其妻草疏。杨死,复棺殓之。严嵩大恨。会鞑靼军入塞,嵩诿过于世贞父蓟辽总督王忬,下狱。世贞与弟王世懋伏嵩门乞贷,忬卒论死,兄弟号泣持丧归。隆庆初讼父冤,复父官。后累官刑部尚书,移疾归。好为古诗文,始与李攀龙主文盟,主张文不读西汉以后作,诗不读中唐人集,以复古号召一世。攀龙死,独主文坛二十年。于是天下咸望走其门,操文章之柄,所作亦不尽膺古,而有近似元稹、白居易之作。有《弇山堂别集》、《嘉靖以来首辅传》、《觚不觚录》、《弇州山人四部稿》等。
词学图录
王世贞(1526-1590) 字元美,号凤洲,又号弁州山人。太仓人。与李攀龙同为"后七子"领袖,主盟坛坫,而年寿较长,影响尤大。有《弁州山人四部稿》、《续稿》、诗话《艺苑卮言》。词在集中。
沧海遗珠
王世贞(1526—1590)字元美,号凤洲,弇州山人。太仓人,嘉靖二十六年(1547)进士,历官主事、按察使、布政使等职。因得罪来生严嵩去职,后复起官至南京刑部尚书,早年诗作藻饰太甚,晚年渐趋平淡自然,有《弇州山人四部稿》《读书后》《凤洲笔记》《史乘考误》等。
黄鹤楼志·人物篇
王世贞(1526—1590) 明代文学家。字元美,号凤洲、弇州山人。太仓(今江苏太仓县)人。嘉靖二十六年(1547)进士,历官青州兵备副使、浙江参政、湖广按察使、右副都御使抚治郧阳,官终南京刑部尚书。好为古诗文,与李攀龙同为“后七子”领袖,独主文坛二十年,亦为藏书家。有《弇州山人四部稿》等。万历二年在黄鹄山上建“振衣亭”。曾登黄鹤楼游览、咏诗。有七律《登黄鹤楼》《黄鹤楼奉别省中诸公》《黄鹤楼饯别蔡使君景明》等诗。其中《登黄鹤楼》为明诗里的上乘之作。所编《列仙全传》中收有仙人费祎(作费文伟,字子安)在黄鹄矶头“桔皮画鹤”、辛氏于费子安驾鹤飞升处建黄鹤楼(辛氏楼)的故事。
槜李诗系·卷四十
字元美,太仓人。官太仆卿。有弇州集。
维基
王世贞(1526年12月8日—1590年12月23日),字元美,号凤洲,又号弇州山人,直隶苏州府太仓州(今江苏太仓市)人,文学家、史学家。“后七子”之一。官至南京刑部尚书。王世贞为大同总督王忬之子,生有异禀,读书过目不忘。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中进士,初任刑部主事,迁员外郎、郎中,为官正直,不附权贵。杨继盛受严嵩陷害下狱,王世贞尽力相助,严嵩对此十分愤恨。吏部两度拟定提学皆不用,任山东青州兵备副使。其父王忬在职守上,因滦河决堤事而被严嵩下狱。王世贞与其弟王世懋每天在严嵩门外自罚,请求宽免,然而朝中无人敢为王忬说清。王忬最终在西市处决。隆庆元年(1567年)八月,王世贞伏阙为父辩冤,又得大学士徐阶相助,王忬平反,追复官职。隆庆二年(1568年),王世贞起补河南按察司副使,兵备大名,隆庆三年(1569年)擢浙江布政使司左参政,分守杭嘉湖。隆庆四年(1570年)履山西按察使,十月底丁母忧。万历元年(1573年)起复,除湖广按察使,九月改广西右布政使,未到任,十二月擢太仆寺卿。万历二年(1574年)以督察院右佥都御史督抚郧阳,万历四年(1576年)擢南京大理寺卿,未到任,九月因以“荐举涉滥”被吏部纠察而夺俸;十月,南京刑科都给事中杨节弹劾他“大节已亏”,令回籍听候别用。万历十五年(1587年)起补南京刑部右侍郎,万历十七年(1589年)三品考满,升南京刑部尚书,万历十八年(1590年)告休回里,十一月廿七日卒,赠太子少保。《明史》有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