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综合
诗话
词话
古籍检索
类书集成
查询
诗词
典故词汇
对仗词汇
词谱
曲谱
诗词地图
登录
韵典
平水韵
词林正韵
中原音韵
中华通韵
校注
律诗校验
词格校验
曲格校验
对联校验
自动笺注
课堂
律绝创作
填词入门
公开课
学习指南
其它
简繁转换
诗社
诗词书店
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
按出处分类
按人物分类
检索结果:
全部
19
词典
3
分类词汇
15
其它
1
分类词汇
圭玉
圭组
执玉
桓圭
析圭
命圭
秉圭
延喜
宝镇
授玉
三圭
日圭
圭甑
玉变
析圭分土
《國語辭典》:
圭玉
拼音:
guī yù
古代一种玉制的礼器。
分類:
圭玉
玉圭
美玉
《漢語大詞典》:
玉圭
亦作“ 玉珪 ”。 古代帝王、诸侯朝聘或祭祀时所持的玉器。 三国 魏
曹植
《辨道论》
:“琼蕊玉华,不若玉圭之洁也。”
《
后汉书·张衡传
》
“伪称洞视玉版” 李贤 注引
《遁甲开山图》
云:“ 禹 游於东海,得玉珪,碧色,长一尺二寸,圆如日月,以自照,自达幽冥。” 宋
周密
《癸辛杂识别集·升遐玉圭》
:“国朝典故:凡人主升遐,玉带则取之 霍山 ,玉圭则取之 文宣王 ,向后復送还之。”
分類:
玉圭
帝王
诸侯
朝聘
祭祀
所持
玉器
《漢語大詞典》:
圭组(珪組)
(1).玉圭与印绶。引申指爵位、官职。
《
晋书·张轨传论
》
:“綰累叶之珪组,赋絶域之琛賨。”
《
文选·任昉〈王文宪集序〉
》
:“既袭珪组,对扬王命。” 刘良 注:“珪,诸侯所执也;组,綬,所以繫印者也。” 唐
李缜
《奉和郎游仙岩四瀑布》
:“符守分珪组,放情在丘峦。” 清
翁荃
《田家诗拟陶》
:“珪组岂不荣,日与倾危俱。”
(2).借指文武官员。
《清朝野史大观·清朝艺苑一·圣武成功诗》
:“珪组充溢,髦倪抃舞。”
分類:
玉圭
文武
武官
印绶
官员
爵位
官职
《漢語大詞典》:
执玉(執玉)
(1).手捧玉器。
《
礼记·祭义
》
:“孝子如执玉,如奉盈,洞洞属属然如弗胜,如将失之。” 孔颖达 疏:“言孝子对神,容貌敬慎,如执玉之大寳,如奉盈满之物。”
(2).谓持玉祭神。 宋
苏辙
《免南郊加恩表》
:“及夫昼漏尽而天宇肃清,月几望而云物晏灿。执玉而进,如将弗胜;受福以归,谦不自有。”
(3).执玉圭。古以不同形制之玉圭区别爵位,因以指称仕宦。
《孔子家语·三恕》
:“国无道,隐之可也;国有道,则衮冕而执玉。” 清
姚鼐
《南唐》
诗:“帝都执玉才嫌后,天堑浮桥已架空。”
分類:
执玉
玉圭
玉器
以不
同形
形制
区别
爵位
《漢語大詞典》:
桓圭
古代帝王与公、侯、伯、子、男五等诸侯于朝聘时各执玉圭以为信符,圭有六种,表不同的爵秩等级,“桓圭”为公爵所执。
《周礼·春官·大宗伯》
:“公执桓圭。” 郑玄 注:“桓圭,盖亦以桓为瑑饰,圭长九寸。” 清
袁枚
《
随园诗话
》
卷十四:“余在 扬州 汪鲁佩 家,见桓圭,长七寸,葵首垂繰,质粹沁红,真三代物也。”参见“ 六瑞 ”。
分類:
帝王
五等
诸侯
朝聘
执玉
玉圭
信符
《國語辭典》:
六瑞
拼音:
liù ruì
古代王、公、侯、伯、子、男诸侯于朝聘时所持的六种玉制信符,以别尊卑。《周礼。春官宗伯。大宗伯》:「以玉作六瑞,以等邦国,王执镇圭,公执桓圭,侯执信圭,伯执躬圭,子执谷璧,男执蒲璧。」
分類:
六瑞
五等
诸侯
朝聘
所持
六种
种玉
玉制
信符
《漢語大詞典》:
析圭
亦作“ 析珪 ”。
(1).古代帝王按爵位高低分颁玉圭。
《
汉书·司马相如传下
》
:“故有剖符之封,析圭而爵。”圭,一本作“ 珪 ” 颜师古 注引 如淳 曰:“析,中分也。白藏天子,青在诸侯。” 王先谦 补注:“
《
周礼·大宗伯
》
:‘以玉作六瑞,以等邦国:王执镇圭,公执桓圭,侯执信圭,伯执躬圭。’析圭而爵,言分圭而爵之也。此盖古语。析,即分颁之义,非中分为二。疑 如 ( 如淳 )説误。”
(2).泛指封王、封官。 唐
李乂
《夏日送司马员外孙员外北征》
诗:“析珪行仗节,持印且分麾。” 明
高启
《咏隐逸·武攸绪》
:“孽后移寳鼎,同姓咸析珪。独去谢亲宠,龙门事宜栖。”
分類:
帝王
封王
爵位
封官
位高
高低
玉圭
《漢語大詞典》:
命圭
亦作“ 命珪 ”。 天子赐给王公大臣的玉圭。
《
周礼·考工记·玉人
》
:“命圭九寸,谓之桓圭,公守之;命圭七寸,谓之信圭,侯守之;命圭七寸,谓之躬圭,伯守之。” 唐
韩愈
《桃林夜贺晋公》
诗:“手把命珪兼相印,一时重叠赏元功。” 元 刘埙
《
隐居通议·范去非诸作
》
:“ 贾师宪 自 江 上入相, 去非 作贺啟,有曰:‘命珪相印,瞻骑火之西来;羽扇纶巾,赋 大江 之东去。’”
分類:
赐给
王公
大臣
玉圭
帝王
《漢語大詞典》:
秉圭
亦作“ 秉珪 ”。 手执玉圭。
《
书·金縢
》
:“为坛於南方北面, 周公 立焉。植璧秉珪,乃告 大王 、 王季 、 文王 。” 三国 魏
嵇康
《难〈宅无吉凶摄生论〉》
:“ 汤 祷 桑林 , 周公 秉圭,不知是谴祟非也?” 明
唐顺之
《读〈春秋〉》
:“天子黼扆之前,乃不得一人秉圭而北面者。”
分類:
执玉
玉圭
《漢語大詞典》:
延喜
亦作“ 延嬉 ”。 玉圭名。
《尚书璇玑铃》
:“ 禹 开 龙门 ,导 积石 ,玄圭出,刻曰:‘延喜玉,王受德,天赐佩。’”后用为宣扬帝王瑞应的典故。
《
文选·王融〈三月三日曲水诗序〉
》
:“昭华之珍既徙,延喜之玉攸归。” 张铣 注:“ 舜 时, 西王母 献昭华玉;天锡 禹 玄珪,刻曰:‘延喜之字’。”
《
宋书·符瑞志下
》
:“延嬉,王者孝道行则至。”
分類:
玉圭
宣扬
帝王
瑞应
《漢語大詞典》:
宝镇(寶鎮)
玉圭之类的珍贵玉器。
《
周礼·春官·天府
》
:“上春,衅宝镇及宝器。”
《
周礼·春官·天府
》
“凡国之玉镇大宝器藏焉” 唐 贾公彦 疏:“此云玉镇,即
《大宗伯》
云以玉作六瑞镇圭之属,即此宝镇也。” 宋
李觏
《鲁公碑》
诗:“唯恐此碑坏,此书难再覩。安得同宝镇,收藏在天府。”
分類:
玉圭
珍贵
玉器
《漢語大詞典》:
授玉
给予玉圭。古代诸侯相朝,互相授受以玉为礼。
《
左传·成公三年
》
:“ 齐侯 朝于 晋 ,将授玉。” 杜预 注:“授玉,行朝礼。” 孔颖达 疏:“玉谓所执之圭也。凡诸侯相朝,升堂授玉於两楹之间。”
《
左传·成公六年
》
:“ 郑伯 如 晋 拜成, 子游 相,授玉于东楹之东。”
分類:
给予
玉圭
诸侯
相授
授受
《漢語大詞典》:
三圭
亦作“ 三珪 ”。 三种玉圭,借指公、侯、伯。后亦指高官重臣。
《楚辞·大招》
:“三圭重侯,听类神只。” 王逸 注:“谓公、侯、伯也。公执桓圭,侯执信圭,伯执躬圭,故言三圭也。”
《
庄子·让王
》
“﹝ 楚昭王 ﹞谓 司马子綦 曰:‘ 屠羊説 居处卑贱而陈义甚高, 子綦 为我延之以三旌之位’” 陆德明 释文:“三旌,三公位也。 司马 本作‘三珪’云。谓诸侯之三卿皆执珪也。” 唐
权德舆
《酬张秘监阁老喜太常中书二阁老与德舆同日迁官相代之作》
诗:“正名推五字,贵仕仰三珪。”
分類:
种玉
玉圭
高官
重臣
《國語辭典》:
日圭
拼音:
rì guī
1.祭祀太阳所用的长形玉器。《宋史。卷九八。礼志一》:「朝日日圭,夕月月圭,皆五寸。」
2.测量日影以定时刻的器具。《清会典。卷八一。钦天监。天文科》:「日圭,则陈于室,而窍以承日焉。」
分類:
祭日
日影
日时
仪器
玉圭
《漢語大詞典》:
圭甑
玉圭与瓦釜。比喻高低、贵贱。
《
梁书·武帝纪中
》
:“冠履倒错,珪甑莫辨。”
分類:
玉圭
高低
贵贱
《漢語大詞典》:
玉变(玉變)
古谓玉圭化石。为不祥之兆。
《
汉书·五行志中之上
》
:“
《左氏》
昭公 二十四年十月癸酉, 王子鼂 以 成周 之宝圭湛于 河 ,几以获神助。甲戌,津人得之 河 上, 阴不佞 取将卖之,则为石。是时 王子鼂 篡天子位,万民不乡,号令不从,故有玉变,近白祥也。”
分類:
玉圭
化石
不祥之兆
《国语辞典》:
析圭分土
拼音:
xī guī fēn tǔ
古代帝王以土地分封诸侯时,以玉圭做成六瑞,分别交由君王及大臣掌持,以分别爵等高低。通常由王执镇圭,公执桓圭,侯执信圭,伯执躬圭,子执縠璧,男执蒲璧。
分类:
帝王
土地
地分
分封
诸侯
玉圭
六瑞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3275
粤ICP备17077571号
关于本站
联系我们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