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狡性
谓猜疑的心性。《西游记》第二八回:“ 唐僧 听信狡性,纵放心猿。”
分類:猜疑心性
《漢語大詞典》:疑备(疑備)
猜疑戒备。资治通鉴·齐明帝永泰元年:“上虽外礼甚厚,而内相疑备。” 胡三省 注:“疑备者,疑其为变而为之防。”
分類:猜疑戒备
《漢語大詞典》:猜扰(猜擾)
因猜疑而扰攘。《宋书·索虏传》:“今伪帅始死,兼逼暑时,国内猜扰,不暇远赴, 关 内之众,裁足自守。”
分類:猜疑扰攘
《漢語大詞典》:帷灯匣剑(帷燈匣劍)
以帷罩灯,以匣藏剑。比喻真相难明,令人猜疑。《花月痕》第四五回:“杯影蛇弓魔入幻,帷灯匣剑鬼生疑。”亦作“ 帷灯篋剑 ”。 清 新广东武生 《黄萧养回头》:“如帷灯篋剑,如暮鼓晨钟,隐隐约约,莫非正喻相关,真正令我难解。”
《國語辭典》:无私有弊(無私有弊)  拼音:wú sī yǒu bì
虽无徇私,但处于嫌疑之地,受人猜疑有舞弊。《文明小史》第二二回:「那抚院是胆小的人,诚恐风声大了,弄成一个无私有弊,便密查资格。」《活地狱》第二六回:「可是这个风声出去,人家一定说是无私有弊。」
《漢語大詞典》:嫌郤
见“ 嫌隙 ”。
因猜疑或不满而产生的恶感、仇怨。
《國語辭典》:嫌隙  拼音:xián xì
因猜疑或不满而产生仇怨。《三国志。卷五八。吴书。陆逊传》:「得报恳恻,知与休久结嫌隙,势不两存,欲来归附。」《红楼梦》第七一回:「邢夫人总是铁心铜胆的人,妇女家终不免生些嫌隙之心,近日因此著实恶绝凤姐。」
《漢語大詞典》:嫌闲(嫌閒)
亦作“ 嫌间 ”。 因彼此猜疑而产生的恶感。 宋 周煇 《清波别志》卷上:“ 童贯 小内臣,蒙太史提挈,今官职至此,岂敢相忘,烦覆知太师,不可信人语言,遂成嫌閒也。” 明 归有光 《俞楫甫妻传》:“娣姒间絶无嫌间。”
《国语辞典》:闹腾劲儿(闹腾劲儿)  拼音:nào teng jìn ér
不讲理、胡闹、喜欢猜疑的脾气个性。如:「无论他多有才能,那样的闹腾劲儿实在没人消受得起。」
《国语辞典》:烟消冰释(烟消冰释)  拼音:yān xiāo bīng shì
烟雾消散,冰块溶释。比喻误会澄清,不再猜疑。如:「经过和事佬调解后,他们的误会已烟消冰释,重修旧好。」
《国语辞典》:猜闷儿(猜闷儿)  拼音:cāi mèn ér
1.猜谜。
2.猜疑纳闷。如:「独自坐在那儿猜闷儿。」
《国语辞典》:不避嫌疑  拼音:bù bì xián yí
不顾忌他人的猜疑。《红楼梦》第二七回:「宝玉和林黛玉是从小一处长大,他兄妹间多有不避嫌疑之处,嘲笑嘻怒无常。」
《漢語大詞典》:谗贰(讒貳)
谗害猜疑。晋书·温峤传:“ 凤 入説 敦 曰:‘ 嶠 於朝廷甚密,而与 庾亮 深交,未必可信。’ 敦 曰:‘ 太真 昨醉,小加声色,岂得以此便相谗贰。’” 宋 俞文豹 《吹剑录》引此作“谗二”。
分類:谗害猜疑
《漢語大詞典》:猜骇(猜駭)
猜疑惊骇。南史·宋巴陵哀王休若传:“上以 休若 善能谐缉物情,虑将来倾幼主,欲遣使杀之,虑不奉詔。徵入朝,又恐猜骇。乃伪授为 江州 刺史,至,即於第赐死。”
分類:猜疑惊骇
《漢語大詞典》:猜警
因猜疑而警惕。隋书·元胄传:“吾岂有不善之意邪?卿何猜警如是!”资治通鉴·陈宣帝太建十二年引此文, 胡三省 注云:“猜,疑也。警,戒也。猜警,言疑而加戒慎也。”
分類:猜疑警惕
《漢語大詞典》:猜衅(猜釁)
因猜疑而生嫌隙。晋书·王彪之传:“事任如此,猜衅已构,欲作匹夫,岂有全地邪?”隋书·高熲苏威传论:“若使遂无猜衅,克终厥美,虽未可参踪 稷 契 ,足以方驾 萧 曹 。” 清 方苞 《周官辨伪二》:“每见甿庶之家,嫠者改适,猜衅丛生,变诈百出。”
分類:猜疑嫌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