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雠夷(讎夷)  拼音:chóu yí
直视不言的样子。《淮南子。道应》:「齧缺继以雠夷,被衣行歌而去。」
《漢語大詞典》:沈哦
犹沉吟。迟疑,犹豫。 明孙仁孺《东郭记·出而哇之》:“一霎时鼎中调,席上罗,好教咱几度沉哦,是萱慈再四央着我。”参见“ 沉吟 ”。
《國語辭典》:沉吟  拼音:chén yín
1.迟疑、犹豫。《后汉书。卷一三。隗嚣公孙述列传。隗嚣》:「邯得书,沉吟十馀日,乃谢士众,归命洛阳。」《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八:「李方哥见程朝奉要收拾起银子,便呆著不开口,尽有些沉吟不舍之意。」
2.深思。汉。曹操〈短歌行〉:「但为君故,沉吟至今。」《西游记》第一四回:「悟空闻言,沉吟半晌不语。」
3.低声吟咏。唐。杜甫〈寒夜溪行舟中作〉诗:「沉吟登楼赋,中夜起三复。」
4.沉重。明。汤显祖《牡丹亭》第二○出:「小姐病转沈吟,待我扶他消遣。」
《漢語大詞典》:蹰踌(躕躊)
亦作“蹰踌”。 犹豫。 郭沫若 《归去来·达夫的来访》:“我拿着笔蹰踌了一下。”
分類:犹豫
《漢語大詞典》:跄跭(蹌跭)
欲行又止,犹豫不进貌。 汉 马融 《围棋赋》:“攻宽击虚兮,蹌跭内房。”
分類:犹豫
《漢語大詞典》:优游不断(優游不斷)
临事犹豫,不能决断。《汉书·元帝纪赞》:“而上牵制文义,优游不断, 孝宣 之业衰焉。” 晋 袁宏 后汉纪·和帝纪下:“ 酺 怒,廷叱之。 称 乃奏 酺 以为怨望。上以 酺 先帝师,优游不断,詔公卿廷议之。” 明 归有光 《河南策问对二道》:“ 孝元 固已自知之,卒以优游不断,堕 宣帝 之业,可为来世之永鑑。”
《國語辭典》:优柔寡断(優柔寡斷)  拼音:yōu róu guǎ duàn
行事犹豫不决,不能当机立断。《官场现形记》第一二回:「这位胡统领最是胆小,凡百事情,优柔寡断。」
《國語辭典》:委决不下(委決不下)  拼音:wěi jué bù xià
迟疑不能决定。《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今承宠召过来,却又屡屡相觑,却像有些委决不下的事,是什么缘故?」《儒林外史》第七回:「一会同幕客们吃酒,心里只将这件事委决不下。」
《国语辞典》:奈上祝下  拼音:nài shàng zhù xià
碍手碍脚,犹豫为难的意思。《西游记》第二三回:「我又有些奈上祝下的,只恐娘嫌我嘴长耳大。」
《国语辞典》:徬徨歧路  拼音:páng huáng qí lù
徘徊犹豫,不知所措。如:「许多毕业生徬徨歧路,不知该如何规划自己的前途。」
《国语辞典》:趋前退后(趋前退后)  拼音:qū qián tuì hòu
犹豫恐惧,欲进又退的样子。元。曾瑞《留鞋记。楔子》:「我见他趋前退后,待言语却又早紧低头。」明。无名氏《吴起敌秦》第二折:「你著我用意迎敌,杀的他趋前退后。」
分类:犹豫恐惧
《国语辞典》:狐疑未决(狐疑未决)  拼音:hú yí wèi jué
遇事犹豫而难下决定。如:「毕业后要就业或升学,他思虑多时,仍狐疑未决。」也作「狐疑不决」。
《国语辞典》:毫不迟疑(毫不迟疑)  拼音:háo bù chí yí
一点也不犹豫、怀疑。如:「张先生一向热心公益,对于行善助人的事,他总是毫不迟疑。」
《国语辞典》:趑趄不前  拼音:zī jū bù qián
想要往前却又犹豫不进。如:「他俩想相认,却趑趄不前,犹豫不决。」
《国语辞典》:疑行无成,疑事无功(疑行无成,疑事无功)  拼音:yí xíng wú chéng,yí shì wú gōng
做事犹豫不定,是无法成功的。《商君书。更法》:「臣闻之:疑行无成,疑事无功。君亟定变法之虑,殆无顾天下之议之也。」也作「疑行无名,疑事无功」、「疑事无功,疑行无名」。
《国语辞典》:意里意思(意里意思)  拼音:yì li yì si
犹豫而不便表明的态度。如:「他意里意思是要请你去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