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大詞典》:意状(意狀)
情况;情景。《三国志·魏志·张辽传》:“ 文帝 引 辽 会 建始殿 ,亲问破 吴 意状。” 南朝 宋 谢灵运 《梦赞》:“意状盈眼前,好恶迭万变。” 清 陈廷焯 《白雨斋词话》卷三:“中有一人,意状摧抑可怜。”
《骈字类编》:尘状(尘状)
唐 张说 咏镜 积翳掩菱花,虚心蔽尘状。
《韵府拾遗 漾韵》:张说咏镜诗积翳掩菱花虚心蔽尘状
《韵府拾遗 漾韵》:张说咏镜诗积翳掩菱花虚心蔽尘状
《漢語大詞典》:军状(軍狀)
见“ 军令状 ”。
《國語辭典》:对状(對狀) 拼音:duì zhuàng
1.对答事状,陈述案情。《史记。卷一○一。袁盎传》:「人有告袁盎者,袁盎恐,夜见窦婴,为言吴所以反者,愿至上前口对状。」《明史。卷一九九。李钺列传》:「钺累疏力争,帝皆不纳,至责以抗旨,令对状。钺引罪乃罢。」
2.诉讼者的供词。用以对核与诉状中所陈各词有无出入者,称为「对状」。
2.诉讼者的供词。用以对核与诉状中所陈各词有无出入者,称为「对状」。
《漢語大詞典》:认状(認狀)
(1).认领失物的文书。 清 李渔 《闻过楼》第三回:“况且这些贜物原是失去的东西,岂有不经官府、不递认状倒在强盗手中私自领回之理?”
(2).旧时擂台比武者所写的承认打死不论的文书。《隋唐演义》第十二回:“如要上去的,本人姓名、乡贯、年庚,设个誓,要写在认状上,见得打死勿论。”
(3).见“ 认保状 ”。
(2).旧时擂台比武者所写的承认打死不论的文书。《隋唐演义》第十二回:“如要上去的,本人姓名、乡贯、年庚,设个誓,要写在认状上,见得打死勿论。”
(3).见“ 认保状 ”。
《漢語大詞典》:认保状(認保狀)
保证书。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莅任·考代书》:“词理明通,且验其状貌端良者,取定数名,开明年貌籍贯,投具认保状。”亦省作“ 认状 ”。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钱穀·佥粮里》:“于开报点僉时,须验其人相貌奸良,家道厚薄,并令该粮房及里甲等保结,方许投递认状。”
分類:保证书
《骈字类编》:虎状(虎状)
南史羊侃传初为尚书郎以力闻魏帝尝谓曰郎官谓卿为虎岂羊质虎皮乎试作虎状侃因伏以手抉殿没指魏帝壮之
又郭璞□闾𩣡马独𤞞赞虎状马尾号曰独𤞞
又又江赋见鹿觡下
又郭璞□闾𩣡马独𤞞赞虎状马尾号曰独𤞞
又又江赋见鹿觡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