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430,分29页显示  上一页  2  3  4  5  6  8  9  10  11 下一页
词典(续上)
状首
龙状
丑状
通状
质状
门状
显状
诉状
保状
状态
体状
态状
年状
愿状
胜状
《漢語大詞典》:状首(狀首)
即状头。 宋 沈括 梦溪笔谈·故事一:“是时 王荆公 以初覆考所定第一人皆未允当,於行间别取一人为状首。”
分類:状头
《骈字类编》:龙状(龙状)
酉阳杂俎允街县有泉泉眼中水交旋如盘龙或试挠破之寻手成龙状驴马饮之皆惊走
又僧一行有异术开元中尝旱明皇令祈雨一行言当得一器上有龙状者方可致雨上令于内库中遍视之皆言不类数日后指一古镜鼻盘龙喜曰此有真龙矣乃持入道场一夕而雨
《漢語大詞典》:丑状(醜狀)
(1).指形貌丑陋。后汉书·周燮传:“ 燮 生而钦颐折頞,丑状骇人。” 南朝 宋 谢灵运 《永初三年七月十六日之郡初发都》诗:“ 李牧 愧长袖, 郤克 慙躧步,良时不见遗,丑状不成恶。”
(2).指丑恶的行为。新唐书·元载传:“会 李少良 上书詆其丑状, 载 怒,奏杀 少良 。”
《漢語大詞典》:通状(通狀)
旧时下级呈送上级的一种公文。《京本通俗小说·冯玉梅团圆》:“乃打通状到礼部,復姓不復名,改名不改姓。” 明 冯梦龙 《智囊补·明智·徐旻》:“凡通状到日,即给帖,银完次日,即给资。”
《漢語大詞典》:质状(質狀)
形状;体态。晋书·张华传:“园中茅积下得一白鱼,质状殊常,以作鮓,过美。”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节操:“ 裴晋公 质状眇小,相不入贵。” 宋 文同 《怪石铭序》:“当时不知何所得巨石,置讲堂之后,质状怪伟,势若飞动。”
分類:形状体态
《國語辭典》:门状(門狀)  拼音:mén zhuàng
古时拜见上司或访客时所用的名帖。宋。高承《事物纪原。卷二。门状》:「汉初未有纸,书名于刺,削木竹为之,后代稍用名纸。唐武宗时,李德裕贵盛,百官以旧刺礼轻,至是留具衔侯起居之状,至今贵贱通用,谓之门状。」
《漢語大詞典》:显状(顯狀)
指公开确定的婚约。资治通鉴·唐太宗贞观八年:“ 房玄龄 等奏称:‘许嫁 陆氏 ,无显状,大礼既行,不可中止。’ 爽 亦表言初无婚姻之议。”
《國語辭典》:诉状(訴狀)  拼音:sù zhuàng
当事人于诉讼程序中,依法向法院提出之各类书状。
《國語辭典》:保状(保狀)  拼音:bǎo zhuàng
在一定期限内,对于行为、财力或货物品质表示负责保證的单据。《儒林外史》第九回:「你再拿你的名字添上一个保状,你作速去办理。」也称为「保单」。
《國語辭典》:状态(狀態)  拼音:zhuàng tài
1.外貌或神情。明。李东阳〈书马远画水卷后〉:「右马远画水十二幅,状态各不同。」
2.状况、情形。如:「警报一响,全市立即进入警戒状态。」
《漢語大詞典》:体状(體狀)
(1).形体;形状。 晋 慧远 《沙门不敬王者论·形尽神不灭》:“虽有上智,犹不能定其体状,穷其幽致。” 南朝 宋 颜延之 《释何衡阳达性论》:“若徒有精灵,尚无体状,未知在天当何凭以立。”
(2).指景象。 清 黄宗羲 《〈靳熊封游黄山诗文〉序》:“夫 黄山 之云海天马,白猿神鸦,固山林之体状也。”
《漢語大詞典》:态状(態狀)
状态,状貌。 宋 苏轼 《答上官长官书》之二:“所居临 大江 ,望 武昌 诸山如咫尺,时復叶舟纵游其间,风雨云月,阴晴蚤暮,态状千万,恨无一语略写其彷彿耳。”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侠女:“彼举止态状,无礼於妾频矣。”
分類:状态状貌
《漢語大詞典》:年状(年狀)
年龄与状貌。 唐 张籍 《逢王建有赠》诗:“年状皆齐初有髭, 鹊山 漳水 每追随。”
分類:年龄状貌
《漢語大詞典》:愿状(願狀)
表明志愿的呈文。 宋 洪迈 《夷坚丙志·周庄仲》:“ 周庄仲 建炎 二年登科。梦至殿廷下,一人持文字,令书押,视其文,若世间愿状,云:‘当作阎罗王。’”
《漢語大詞典》:胜状(勝狀)
胜境,佳境。 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予观夫 巴陵 胜状,在 洞庭 一湖。” 宋 翁卷 《题武义赵提干林亭》诗:“ 武陵 诸胜状,如列在簷前。”
分類:胜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