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420,分28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5  6  7  8 下一页
词典(续上)
议状
书状
颜状
附状
最状
表状
冤状
状类
反状
仪状
责状
供状
状词
状物
下状
《漢語大詞典》:议状(議狀)
(1).论罪定刑的文书。《周礼·秋官·乡士》“羣士司刑皆在,各丽其灋,以议狱讼” 唐 贾公彦 疏:“致法行刑,当与议状相依也。”
(2).向上呈送的发表己见的文书。 宋 袁甫 《论流民札子》:“各上议状,不许联名,庶几人人得尽己见,免至雷同塞责。” 宋 范镇 东斋记事卷二:“其家奏嫡孙合与不合传重,下礼院议。於是 宋景文公 判太常, 不疑 、 次道 与予为礼官, 景文公 遂令三人各为议状。”
《漢語大詞典》:书状(書狀)
信札。 清 吴敏树 《与梅伯言先生书》:“里人 毛西垣 孝廉入都,谨附书状,属令面呈。”
分類:书状信札
《漢語大詞典》:颜状(顔狀)
指脸容,脸色。《孔子家语·五帝德》:“吾欲以颜状取人也;则於 灭明 改之矣;吾欲以言辞取人也,则於 宰我 改之矣;吾欲以容貌取人也,则於 子张 改之矣。” 宋 苏轼 《答陈季常书》:“ 子由 见人説颜状如四十岁人,信此事不辜负人也。” 清 查慎行 《展阅旧时小照》诗:“道是故吾吾不识,那将颜状问他人。”
分類:脸色
《漢語大詞典》:附状(附狀)
敬称对方的来函。 唐 韩愈 《答魏博田仆射书》:“赞善十一郎行,已附状,伏计寻上达。” 宋 欧阳修 《与尹师鲁书》之三:“两路地壤相接,幸时文字往还,然闕附状。”
分類:敬称来函
《韵府拾遗 漾韵》:最状(最状)
唐书蒋俨传太宗将伐高丽募为使者人皆惮行俨奋请行为莫离支所囚高丽平乃归帝奇其节刘祥道以巡察使到部表最状擢会州刺史
《韵府拾遗 漾韵》:表状(表状)
魏书源子恭传萧衍亡人许周自称为衍给事黄门侍郎朝士翕然咸其信待子恭奏曰徐州表投化人许团并其弟周等究其牒状周列云已萧衍黄门侍郎又称心存山水不好荣宦屡曾辞让贻彼赫怒遂被出为齐康郡因尔归国愿毕志嵩岭比加采访略无證明寻其表状又复莫落案牒推理实有所疑
分类:表状
《漢語大詞典》:冤状(冤狀)
冤情;冤案。史记·酷吏列传:“上所欲挤者,因而陷之,上所欲释者,久繫待问而微见其冤状。” 宋 范仲淹 《权三司盐铁判官尚书兵部员外郎王君墓表》:“ 婺 人 薛惟简 ,先有冤状,父徒子黥,君雪除之。”
分類:冤情冤案
《漢語大詞典》:状类(狀類)
(1).形似。 唐 杜牧 《〈晚晴赋〉序》:“秋日晚晴, 樊川子 目于郊园,见大者小者,有状类者。”
(2).形状和种类。 宋 欧阳修 《〈梅圣俞诗集〉序》:“外见虫鱼草木风云鸟兽之状类,往往探其奇怪;内有忧思感愤之鬱积,其兴於怨刺。”
分類:状类种类
《漢語大詞典》:反状(反狀)
谋反的情况。新唐书·李岘传:“ 杨国忠 使客 騫昂 、 何盈 擿 安禄山 阴事,讽 京兆 捕其第,得 安岱 、 李方来 等与 禄山 反状,縊杀之。” 明 沈德符 野获编·宗藩·郡王谋叛贷命:“上遣駙马 焦敬 、内臣 李琮 往徵之, 煠 时未有兵,束手就道。比至,鞫於廷,俱伏反状。”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献二·郦道元:“时 萧寳寅 在关中,反状已露。”
分類:谋反
《漢語大詞典》:仪状(儀狀)
仪容形状。史记·儒林列传序:“太常择民年十八已上,仪状端正者,补博士弟子。”《后汉书·明德马皇后纪》:“ 援 有三女,大者十五,次者十四,小者十三,仪状髮肤,上中以上。” 宋 苏洵 《上张侍郎第一书》:“进趋拜跪,仪状甚野。” 明 何良俊 四友斋丛说·杂记:“ 太初 诗格本高,又仪状轩举,丰神俊异。”
分類:仪容
《漢語大詞典》:责状(責狀)
(1).具结。 宋 罗烨 醉翁谈录·大丞相判李淳娘供状:“应干人责状并放监, 萧章 具礼成亲。” 元 李直夫 《虎头牌》第三折:“责状人 完颜阿可 ,见年六十岁,无疾病。”
(2).施行刑罚。 宋 沈括 梦溪笔谈·谬误:“有编民犯法当杖脊,吏受賕,与之约曰:‘今见尹,必付我责状,汝第呼号自辩,我与汝分此罪,汝决杖,我亦决杖。’既而 包 引囚问毕,果付吏责状。”
《國語辭典》:供状(供狀)  拼音:gōng zhuàng
向法庭自陈事实的字据。《清平山堂话本。错认尸》:「抵赖不过,从头招认了,都押下牢监了,安抚俱将各人供状立案。」《西游记》第九回:「每人痛打一百大棍,取了供状,招了先年不合谋死陈光蕊情由。」
《國語辭典》:状词(狀詞)  拼音:zhuàng cí
1.诉讼的文书或状书中所写的文词。
2.文法上的副词。参见「状语」条。
分類:状词状子
《漢語大詞典》:状物(狀物)
描绘事物。 唐 欧阳詹 《建溪行待陈诩》:“空忆丽词能状物,每看奇异但相思。” 宋 邵雍 《诗画吟》:“画笔善状物,长于运丹青。” 金 王若虚 《文辨一》:“ 左氏 文章不復可议,惟状物论事辞或过繁,此古今之所知也。” 夏丏尊 叶圣陶 《文心》二:“《秋夜》--写景。状物。想像分子多,文字奇倔。”
《國語辭典》:下状(下狀)  拼音:xià zhuàng
投递状纸。唐。韩愈〈寄卢仝〉诗:「昨晚长须来下状,隔墙恶少恶难似。」《清平山堂话本。杨温拦路虎传》:「如今独自一身,交我归去不得!我要去官司下状,又没个钱!」
分類:投递状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