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综合
诗话
词话
古籍检索
类书集成
查询
诗词
典故词汇
对仗词汇
词谱
曲谱
诗词地图
登录
韵典
平水韵
词林正韵
中原音韵
中华通韵
校注
律诗校验
词格校验
曲格校验
对联校验
自动笺注
课堂
律绝创作
填词入门
公开课
学习指南
其它
简繁转换
诗社
诗词书店
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
按出处分类
按人物分类
检索结果:
全部
5
词典
1
分类词汇
4
分类词汇
法家
息词
讼辞
怗辞
《國語辭典》:
法家
拼音:
fǎ jiā
1.战国时的学派,为九流之一。以尚法明刑为主,以李悝、商鞅、韩非等人为代表。
2.有名的大家。
分類:
法家
守法
法度
方家
僧家
包揽
思想
诉讼
流派
状词
起源
源于
《國語辭典》:
息词(息詞)
拼音:
xí cí
同意和解,撤回诉讼的申请书。《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二生就讨过笔砚,写了息词,同著原告、被告、中證一干人进府里来。」
分類:
申请
撤销
诉讼
状词
《漢語大詞典》:
讼辞(訟辭)
诉状,状词。
《
旧唐书·王求礼传
》
:“ 钦望 作色拒之,乃奏曰:‘ 秦 汉 皆有税算以赡军, 求礼 不识大体,妄有讼辞。’”
《
新唐书·太宗纪
》
:“敕中书令、侍中朝堂受讼辞,有陈事者悉上封。”
分類:
诉状
状词
《漢語大詞典》:
怗辞(怗辭)
伏罪状词。
《宋书·礼志二》
:“既被催摄二三日,甫输怗辞。虽理屈事穷,犹闻义耻服。”
分類:
伏罪
罪状
状词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3275
粤ICP备17077571号
关于本站
联系我们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