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故态(故態)  拼音:gù tài
旧日或平日的举止、态度。《后汉书。卷八三。逸民传。严光传》:「帝笑曰:『狂奴故态也。』」
《國語辭典》:条件(條件)  拼音:tiáo jiàn
应具备的要项。如:「他各方面的条件都很不错,可以肩此重任。」《朱子语类。卷六九。易。乾下》:「『忠信进德,修辞立诚居业』,工夫之条件也。」
《国语辞典》:路况(路况)  拼音:lù kuàng
指路面或道路交通的状况。如:「随时收听电台的路况报导便可避开交通壅塞路段。」
《國語辭典》:境况(境況)  拼音:jìng kuàng
指所处的环境、情况。如:「他最近的境况欠佳。」《绿野仙踪》第四七回:「如玉与张华同宿,面对一盏银灯,翻来覆去,那里睡得著?一会儿追念昔日荣华,一会儿悼叹近年的境况。」
《国语辞典》:战天斗地(战天斗地)  拼音:zhàn tiān dòu dì
指对抗克服大自然各种令人辛苦的状况。如:「工程师带著千百个工人在汗水中战天斗地,终于完成了艰巨的南回铁路工程。」
《国语辞典》:亮红灯(亮红灯)  拼音:liàng hóng dēng
比喻出现紧急、危急的状况。如:「这对夫妻最近经常为细故吵架,可见彼此间的感情已经亮红灯了。」
《國語辭典》:起居  拼音:qǐ jū
1.泛指日常生活。《书经。囧命》:「出入起居,罔有不钦。」《汉书。卷一一。哀帝纪》:「臣愿且得留国邸,旦夕奉问起居。」也作「兴寝」。
2.向尊长问候、请安。唐。杜甫 奉送蜀州柏二别驾将中丞命赴江陵起居卫尚书太夫人因示从弟行军司诗:「迁转五州防禦使,起居八座太夫人。」《三国演义》第二○回:「当献帝驰马到许田,刘玄德起居道傍。」
《國語辭典》:起居注  拼音:qǐ jū zhù
中国古代帝王的言行录。以唐宋的记注最为详备,为修史的重要依据;元明以后,制度虽存,而记载渐趋简单,价值大不如前。如汉武帝有〈禁中起居注〉、东汉马皇后撰有〈明帝起居注〉等。
《漢語大詞典》:起居舍人
职官名。主修《起居注》。 隋 置, 唐 宋 沿置之。 唐 刘知几 史通·史官建置:“ 煬帝 以为古有内史、外史,今既有著作,宜立起居。遂置起居舍人二员,职隶中书省。” 唐 李肇 唐国史补卷中:“起居舍人 韦綬 ,以心疾废。” 蔡东藩 《唐史通俗演义》第八回:“﹝ 竇建德 ﹞授 魏徵 起居舍人。”亦省称“ 起居 ”。 宋 秦观 《送钱秀才序》:“ 节 , 吴越 文穆王 之苗裔,翰林之孙,起居之子,倜儻好事,有父祖风云。”
《國語辭典》:变化(變化)  拼音:biàn huà
改变事物的性质或形态。《史记。卷二四。乐书。太史公曰》:「上以事宗庙,下以变化黎庶也。」唐。杜甫〈杜鹃行〉:「苍天变化谁料得,万事反覆何所无。」
《國語辭典》:世路  拼音:shì lù
社会的状况。唐。白居易 迂叟诗:「冷暖俗情谙世路,是非閒论任交亲。」《红楼梦》第四回:「外甥年轻,不知世路,在外住著,恐有人生事。」也作「世道」。
《國語辭典》:形势(形勢)  拼音:xíng shì
1.外观、形体。唐。贾耽 赋虞书歌:「不同怀素只攻颠,岂类张芝惟创草。形势素,筋骨老。」《水浒传》第一一一回:「焦山上一座寺,藏在山凹里,不见形势,谓之山裹寺。」
2.地势。《汉书。卷五九。张汤传》:「还,谒大将军光,问千秋战斗方略,山川形势。」
3.局势、情况。元。邓玉宾〈粉蝶儿。丫髻环绦套。红绣鞋〉曲:「陪著笑频哀告,镇著色下风雹,比这砍柴的形势恶。」
4.权势、权力。《史记。卷一七。汉兴以来诸侯王年表。序》:「天子微,弗能正。非德不纯,形势弱也。」唐。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伺候于公卿之门,奔走于形势之途。」
5.军势阵容、势力。宋。苏轼 司马温公神道碑:「惟西羌夏人,叛服不常。……上命诸将按兵不战,示以形势。」
《國語辭典》:神气(神氣)  拼音:shén qì
1.神情。如:「看你今天神气凝重,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文明小史》第三九回:「一句话也听不出,只觉他神气不好,十分疑惧,不免露出觳觫的样子来。」也称为「神情儿」。
2.得意傲慢的样子。如:「今天的比赛他得第一,难怪他神气。」
3.神灵之气。《史记。卷二八。封禅书》:「长安东北有神气,成五采,若人冠絻焉。」
4.精神。如:「他在选举失败后,神气尽失。」《文选。嵇康。琴赋。序》:「可以导养神气,宣和情志。」
《國語辭典》:仍是  拼音:réng shì
依然还是。如:「虽然已为人师表,但在母亲眼中你仍是个小女孩。」《红楼梦》第五二回:「王太医又来诊视,另加减汤剂。虽然稍减了烧,仍是头疼。」
《國語辭典》:倒置  拼音:dào zhì
1.不按正常的顺序处理事物。如:「你办事怎么本末倒置?简直不知轻重!」
2.在语文中,为了某种修辞需要,刻意颠倒文法上的顺序。也作「倒装」。
《國語辭典》:打破  拼音:dǎ pò
1.破坏、击破。《三国演义》第五回:「若打破洛阳,杀了董卓,正是除狼而得虎也。」《老残游记》第一九回:「当年说亲,是我这不懂事的女儿打破了的。」
2.突破。如:「打破纪录」、「打破成规」。
《國語辭典》:大势(大勢)  拼音:dà shì
1.大局的形势。如:「现今社会朝向多元化发展,此乃大势所趋,无可避免」。《三国志。卷一四。魏书。刘放传》:「乘胜席卷,将清河朔,威刑既合,大势以见。」
2.大略情形。《儒林外史》第四三回:「大势看来,自是如此,但是上头问下来,这一句话却难以登答。」
3.地位高而有权势。《晋书。卷三八。宣五王传。平原王干传》:「大势难居,不可不慎。」
4.大规模、大数量。元。王伯成《贬夜郎》第二折:「忽地兴兵起士卒,大势长驱入帝都。」《封神演义》第二八回:「次早旭日东升,大炮三声,开城门,大势人马杀奔周营。」
《漢語大詞典》:大势至(大勢至)
佛教菩萨名。梵语Mahāsthāma-prāpta的意译,又译“得大势”。阿弥陀佛右胁侍,与阿弥陀佛及左胁侍观音合称“西方三圣”。《观无量寿经》:“以智慧光,普照一切,令离三涂,得无上力,是故号此菩萨名大势至。”亦省称“ 大势 ”。 隋炀帝 《皇太子敬灵龛文》:“顷来留瑞,久现弥陀。踵武观音,连衡大势。”参阅翻译名义集·菩萨别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