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干色
(1).犹犯颜。色,指对方的脸色。汉书·叙传下:“ 建平 质直,犯上干色。”
(2).谓追逐女色。太平广记卷四六○引 南朝 宋 刘义庆 《幽明录·苏琼》:“一人年出二十,未婚对,然目不干色,曾无秽行。”
(3).古代于立春日出春牛示农时以劝耕,春牛毛色以十干所属颜色配成干色。如太岁在甲子,甲属木,东方青色,青色为干色;又如日干为丙子,丙属火,南方赤色,赤色为干色。余类推。 宋 庄季裕 鸡肋编卷上:“而今世遂有春牛造毛色之法,以岁干色为头,支色为身,纳音色为腹。立春日干色为角、耳、尾,支色为脛,纳音色为蹄。”
《漢語大詞典》:遌颜(遌顔)
犹犯颜。
分類:犯颜
《國語辭典》:婴鳞(嬰鱗)  拼音:yīng lín
传说龙喉下逆长著尺把长的鳞片,若有人触犯鳞片,龙必怒而杀人。语本《韩非子。说难》:「夫龙之为虫也,柔可狎而骑也。然其喉下有逆鳞径尺,若人有婴之者,则必杀人。人主亦有逆鳞,说者能无婴人主之逆鳞,则几矣。」故后世将臣子勇于谏诤而冒犯君主威严,或触怒有强权的人而招致杀身者,称为「婴鳞」。宋。苏轼谢中书舍人启〉:「出而从仕,有狂狷婴鳞之愚。」也作「批逆鳞」。
《漢語大詞典》:披鳞(披鱗)
比喻犯颜直谏,触怒帝王。 唐 皇甫澈 《赋四相诗·中书令锺绍京》:“谋猷叶圣朝,披鳞奋英节。” 明 袁宗道 《封知县刘公墓志铭》:“夕郎矫矫,名重披鳞。” 明 蔡汝楠 《创建大复何先生祠记》:“披鳞蹈鑊,朝士夺色。”参见“ 批逆鳞 ”。
《國語辭典》:批逆鳞(批逆鱗)  拼音:pī nì lín
逆鳞,指龙喉下倒生的鳞片。批逆鳞引申为直言诤谏。参见「婴鳞」条。《战国策。燕策三》:「奈何以见陵之怨,欲批其逆鳞哉!」《新唐书。卷九七。魏徵传》:「陛下导臣使言,所以敢然;若不受,臣敢数批逆鳞哉!」
《漢語大詞典》:触龙鳞(觸龍鱗)
触犯龙的逆鳞。比喻臣子对君主的过失犯颜直谏。后汉书·李云传:“故敢触龙鳞,冒昧以请。”亦省作“ 触鳞 ”。旧唐书·高宗纪论:“虚襟似纳於触鳞,下詔无殊於扇暍。” 明 王世贞 《读陈佥事祚遗事有感》:“爱主投经术,如何遂触鳞。”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论文上·老苏谏论:“夫犯颜之祸,将彰君过。宜上思 召公 咨商之义,下念 鲍勛 触鳞之诛也一段,又为 牧 之所本。”
《漢語大詞典》:抵角
牛、羊等用以顶触的角。多喻犯颜直谏的人。陈书·后主纪:“而世无抵角,时鲜犯鳞。”
分類:犯颜直谏
《漢語大詞典》:冒颜(冒顔)
犯颜,冒犯尊者。文选·曹植〈上责躬应诏诗表〉:“辞旨浅末,不足采览;贵露下情,冒颜以闻。” 李善 注引《汉书音义》:“ 张晏 曰:‘人臣上书,当昧犯死罪而言也。’”
《漢語大詞典》:抗犯
(1).抵抗与进犯。后汉书·公孙瓒传:“职统戎马,连接边寇……虏识 瓚 声,惮其勇,莫敢抗犯。”
(2).犯颜抗论。 宋 叶适 《上宁宗皇帝札子》:“夫上媚天子,下媚庶人,不以抗犯为能,而以顺悦为得,此岂有諂曲之意存乎其间哉?”
《漢語大詞典》:犯色
(1).指犯颜直谏。汉书·外戚恩泽侯表:“ 孝景 将侯 王氏 , 脩侯 犯色,卒用废黜。”
(2).色彩不协调。 冰心 《一个母亲的建议》:“两根大小辫儿,再系上两种犯色的丝带。”
《漢語大詞典》:犯谏(犯諫)
犯颜直谏。《史记·乐毅列传》:“ 紂 之时, 箕子 不用,犯諫不怠,以冀其听。”
分類:犯颜直谏
《国语辞典》:廷争面折(廷争面折)  拼音:tíng zhēng miàn zhé
臣子在朝廷上犯颜直谏,据理力争。《晋书。卷五五。潘岳传》:「虽廷争面折,犹将祈请而求焉。」也作「面折廷争」。
《国语辞典》:骨鲠之臣(骨鲠之臣)  拼音:gǔ gěng zhī chén
犯颜谏诤,敢进忠言的臣子。唐。韩愈〈争臣论〉:「使四方后代,知朝廷有直言骨鲠之臣。」
《國語辭典》:面折廷争(面折廷爭)  拼音:miàn zhé tíng zhēng
在朝廷上直言谏诤,据理力争。《史记。卷九。吕太后本纪》:「于今面折廷争,臣不如君,夫全社稷,定刘氏之后,君亦不如臣。」也作「廷争面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