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综合
诗话
词话
古籍检索
类书集成
查询
诗词
典故词汇
对仗词汇
词谱
曲谱
诗词地图
登录
韵典
平水韵
词林正韵
中原音韵
中华通韵
校注
律诗校验
词格校验
曲格校验
对联校验
自动笺注
课堂
律绝创作
填词入门
公开课
学习指南
其它
简繁转换
诗社
诗词书店
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
按出处分类
按人物分类
检索结果:
全部
273
词典
29
分类词汇
243
佛典
1
共243,分17页显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2
3
4
5
下一页
分类词汇
触罪
造罪
陷刑
杀人罪
蹈罪
犯衅
不应
无罪
宽大
哲人
检察
过失
罪恶
罪状
刑法
《漢語大詞典》:
触罪(觸罪)
(1).犯罪。
《
荀子·正论
》
:“以为治邪?则人固莫触罪,非独不用肉刑,亦不用象刑矣。” 唐
柳宗元
《愚溪对》
:“唯触罪摈辱愚陋黜伏者,日侵侵以游汝,闯闯以守汝。” 明
唐顺之
《与雷古和提学书》
:“虽愚者亦知其足以触罪而无所得矣。”
(2).獬豸的别称。相传獬豸能触不正,辨奸佞,故称。 南朝 梁简文帝
《大法颂》
序:“草名指佞,便辟去朝;兽称触罪,姦回放黜。”参见“ 獬豸 ”。
分類:
犯罪
獬豸
奸佞
《國語辭典》:
獬豸
拼音:
xiè zhì
古代传说中的异兽。形似牛,一说似羊,独角,能分辨曲直,见人打斗时,会用角触理亏的人。《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椎蜚廉,弄獬豸。」也作「解廌」、「獬廌」。
分類:
獬豸
御史
御史大夫
一角
执法
法官
能辨
曲直
獬豸冠
见人
人相
相斗
《國語辭典》:
造罪
拼音:
zào zuì
作恶、造孽。《西游记》第二○回:「你两个相貌既丑,言语又粗,把一家儿吓得七损八伤,都替我身造罪哩!」
分類:
造罪
犯罪
受罪
一百
《漢語大詞典》:
陷刑
谓犯罪。
《孔子家语·五刑》
:“虽有姦邪盗贼靡法妄行之狱,而无陷刑之民。”
分類:
犯罪
《国语辞典》:
杀人罪(杀人罪)
拼音:
shā rén zuì
指侵害他人生命法益的犯罪。可分为普通杀人罪、杀害直系血亲尊亲属罪、义愤杀人罪、生母杀婴罪、加工自杀罪、过失致死罪等。
分类:
侵害
他人
人生
生命
犯罪
普通
杀人罪
杀害
义愤
生母
加工
自杀
《漢語大詞典》:
蹈罪
犹犯罪。
《
南史·庾仲文传
》
:“ 仲文 蹈罪负恩,陛下迟迟旧恩,未忍穷法,方復有尹京赫赫之授。”
分類:
犯罪
《漢語大詞典》:
犯衅(犯釁)
犹犯罪。
《宋书·孝武帝纪》
:“在朕受命之前,凡以罪徙放,悉听还本。犯衅之门,尚有存者,子弟可随才署吏。”
分類:
犯罪
《國語辭典》:
不应(不應)
拼音:
bù yìng
不回应。宋。
欧阳修
〈
踏莎行。碧藓回廊
〉词:「阑干敲遍不应人,分明帘下闻裁剪。」《三国演义》第九回:「(董卓)惊问肃曰:『持剑是何意?』肃不应,推车直入。」
分類:
不符
不符合
符合
响应
回答
不应
答应
应和
应验
《國語辭典》:
无罪(無罪)
拼音:
wú zuì
1.没有过错。《诗经。小雅。巧言》:「昊天已威,予慎无罪。」《三国演义》第六九回:「众官自恩救火者必无罪,于是多奔红旗之下。」
2.罪状不成立。如:「经过法律的审判,她终于被判无罪。」《老残游记》第一八回:「月饼中既无毒药,则魏家父女即为无罪之人,可以令其具结了案。」
分類:
无罪
有罪
罪过
论罪
犯罪
人
《國語辭典》:
宽大(寬大)
拼音:
kuān dà
1.面积或范围很大。如:「这场地很宽大,可容纳好几千人。」《醒世恒言。卷三二。黄秀才徼灵玉马坠》:「船颇宽大,那争趁你一人?」
2.度量宽宏,不苛求。《汉书。卷八。宣帝纪》:「朕既不明,数申诏公卿大夫务行宽大,顺民所疾苦。」《红楼梦》第三二回:「谁知道后来还是照旧一样,真真有涵养,心地宽大。」
分類:
宽大
面积
大度
宽厚
容积
犯错
错误
苛刻
犯罪
从宽
《國語辭典》:
哲人
拼音:
zhé rén
贤明而智慧卓越的人。《礼记。檀弓上》:「梁木其坏乎?哲人其萎乎?」《文选。江淹。杂体诗。嵇中散》:「哲人贵识义,大雅明庇身。」
分類:
哲人
智慧
制裁
卓越
犯罪
《國語辭典》:
检察(檢察)
拼音:
jiǎn chá
稽查、查看。《续汉书志。第二八。百官志五》:「里魁掌一里百家。什主十家,伍主五家,以相检察。」
分類:
检察
检举
审查
稽查
寻找
考察
犯罪
事实
《國語辭典》:
过失(過失)
拼音:
guò shī
1.无意中犯的错误。
2.《刑法》中,「过失」指行为人对于犯罪事实之发生,虽非于故意,但按其情节应注意能注意而不注意(无认识过失),或预见其发生而自己主观确信其不发生者(有认识过失)。《刑法》规定有过失致人于死罪及过失伤害罪。
3.语言运用或心理臆测的疏失。也作「悖误」。
分類:
过失
疏忽
疏忽大意
忽而
错误
犯罪
《國語辭典》:
罪恶(罪惡)
拼音:
zuì è
触犯律法、伤害他人或违背良心行为。宋。
苏轼
〈
赠钱道人
〉诗:「我生涉忧患,常恐长罪恶。」
分類:
罪恶
犯罪
坏事
错事
行为
《國語辭典》:
罪状(罪狀)
拼音:
zuì zhuàng
犯罪的事实。《晋书。卷六七。温峤传》:「峤于是列上尚书,陈峻罪状。」《大宋宣和遗事。利集》:「与汝罪状一同,在此公事未了。」
分類:
罪状
犯罪
宣布
他人
事实
罪行
《國語辭典》:
刑法
拼音:
xíng fǎ
1.关于犯罪与刑罚的法律,即规定何种行为为犯罪及其应处以如何刑罚的法律。
2.行刑、体罚。《西游记》第三一回:「这泼怪,倒也老实;不动刑法,就自家供了。」
分類:
刑法
刑罚
犯罪
法律规范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3275
粤ICP备17077571号
关于本站
联系我们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