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39,分23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6  7  8  9 下一页
词典(续上)
犀帷
犀簪
犀照
犀革
三犀
犀帘
犀麈
犀柄
犀通
犀颅
匿犀
犀纹
犀烛
犀辟
犀液
《韵府拾遗 支韵》:犀帷
陈泰诗犀帷忽动悬珰语
《漢語大詞典》:犀簪
用犀角制的发簪。或谓妇人用之,尘不着发。旧题 汉 伶玄 《飞燕外传》:“后歌舞《归风送远》之曲,帝以文犀簪击玉甌,令后所爱侍郎 冯无方 吹笙以倚。” 唐 吴融 《和韩致光侍郎无题三首十四韵》之一:“珠佩元消暑,犀簪自辟尘。”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二五○:“去时梔子压犀簪,次第寒花掐到今。”
《國語辭典》:犀照  拼音:xī zhào
晋代温峤至武昌牛渚矶见水深难测,遂将犀角燃烧得见水族奇形怪状之事。见《晋书。卷六七。温峤传》。后以犀照比喻洞烛幽微,明察事理。清。袁枚 黄河秋决闻陕督尹公移节清江寄呈诗四首之二:「麈谈立止黄流浊,犀照应愁水府寒。」
《漢語大詞典》:犀照牛渚
晋书·温峤传:“﹝ 温嶠 ﹞至 牛渚磯 ,水深不可测,世云其下多怪物, 嶠 遂燬犀角而照之。须臾,见水族覆火,奇形异状,或乘马车著赤衣者。 嶠 其夜梦人谓己曰:‘与君幽明道别,何意相照也?’意甚恶之。 嶠 先有齿疾,至是拔之,因中风,至镇未旬而卒。”后多用“犀照牛渚”喻洞察幽微。 明 高启 《青丘子歌》:“高攀天根探月窟,犀照 牛渚 万怪呈。”亦省作“ 犀照 ”。 清 袁枚 《黄河秋决闻陕督尹公移节清江寄呈》诗之二:“麈谈立止 黄河 蜀,犀照应愁水府寒。”《世无匹》第六回:“幸各大人犀照高悬,寃情洞见,乞赐超豁。”
分類:洞察幽微
《國語辭典》:犀革  拼音:xī gé
犀牛皮。《左传。庄公十二年》:「陈人使妇饮之酒,而以犀革裹之。」《孔子家语。卷五。子路初见》:「南山有竹,不柔自直,斩而用之,达于犀革。」
分類:犀牛牛皮
《骈字类编》:三犀
唐 杜甫 石犀行 嗟尔三犀不经济,缺讹只与长川逝。
宋 苏轼 《虔州八境图》八首,并引 其一 三犀窃鄙秦太守,八咏聊同沈隐侯。
《分类字锦》:犀帘(犀帘)
云仙杂记阆中参军黄涉婢曰笑春红死涉念之泪洒犀帘至皆损坏
分类:
《漢語大詞典》:犀麈
即犀柄麈尾。 宋 贺铸 《罗敷歌》词之二:“ 河阳 官罢 文园 病,触绪萧然。犀麈流连。喜见清蟾似旧圆。”红楼梦第三六回:“﹝ 袭人 ﹞手里做针线,旁边放着一柄白犀麈。”参见“ 犀柄麈尾 ”。
《漢語大詞典》:犀柄麈尾
以犀角为柄的麈尾。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伤逝:“ 王长史 病篤,寝卧灯下,转麈尾视之……及亡, 刘尹 临殯,以犀柄麈尾著柩中,因慟絶。”
分類:犀角麈尾
《漢語大詞典》:犀柄
指犀柄麈尾。 唐 陆龟蒙 《村夜》诗之一:“遇敌舞虵矛,逢谈捉犀柄。” 宋 苏轼 《径山道中次韵答周长官》:“不如从我游,高论发犀柄。”参见“ 犀柄麈尾 ”。
《漢語大詞典》:犀柄麈尾
以犀角为柄的麈尾。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伤逝:“ 王长史 病篤,寝卧灯下,转麈尾视之……及亡, 刘尹 临殯,以犀柄麈尾著柩中,因慟絶。”
分類:犀角麈尾
《骈字类编》:犀通
本草集解或云犀之通天者乃其病理不可知也角文有倒插者一半已下通有正插者一半已上通有腰鼓插者中断不通其类极多人苏轼荅李端叔书木有瘿石有晕犀有通以取妍于 皆物之病也李商隐无题诗身无䌽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骈字类编》:犀颅(犀颅)
苏轼六言诗空使犀颅玉颊长怀髯舅悽然如周必大和阮侯得子诗锦褓看争羡犀颅画不惠洪诗见虎颔下香又送徽上人诗犀颅会入海 火自朝夕
《漢語大詞典》:匿犀
谓额上之骨隆起,隐于发内。后汉书·李固传:“ 固 貌状有奇表,鼎角匿犀,足履龟文。” 李贤 注:“鼎角者,顶有骨如鼎足也。匿犀,伏犀也,谓骨当额上入髮际隐起也。”
分類:隆起
《漢語大詞典》:犀纹(犀紋)
借喻良墨的形质。犀角质坚有纹理,故云。 金 段成己 《跋秦得真墨》诗:“晴窻不用辨犀纹,墨妙 秦郎 已飫闻。”
《高级汉语词典》:犀烛
比喻能明察事理者
《分类字锦》:犀辟
岭表录异辟尘犀为妇人簪梳尘不著发李商隐诗犀辟尘埃玉辟寒
分类:
《骈字类编》:犀液
唐 韩偓 横塘 蜀纸麝煤沾笔兴,越瓯犀液发茶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