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大詞典》:七德
(1).指武功的七种德行。《左传·宣公十二年》:“夫武,禁暴、戢兵、保大、定功、安民、和众、丰财者也。故使子孙无忘其章……武有七德,我无一焉,何以示子孙?”《梁书·武帝纪》:“大司马攸纵自天,体兹齐圣,文洽九功,武苞七德。” 唐 柳宗元 《柳州贺破东平表》:“五兵永戢,七德无亏。” 明 杨慎 《凤赋》:“览七德,律五音,通天祉,应地灵。”
(2).指文治的七种德行。《国语·周语中》:“尊贵、明贤、庸勋、长老、爱亲、礼新、亲旧……若七德离判,民乃携贰。” 韦昭 注:“七德,谓尊贵至亲旧也。”
(3).指诗歌的七种特性。 唐 皎然 《诗式·诗有七德》:“一识理,二高古,三典丽,四风流,五精神,六质干,七体裁。”
(4). 隋 唐 时舞名。又乐曲名。《隋书·音乐志上》:“帝御茶果,太常丞跪请进舞《七德》,继之《九序》。”《旧唐书·音乐志一》:“癸巳,奏《七德》、《九功》之舞,观者见其抑扬蹈厉,莫不扼腕踊跃,凛然震竦。”《旧唐书·音乐志一》:“立部伎内《破阵乐》五十二遍,修入雅乐,祇有两遍,名曰《七德》。”参见“ 七德舞 ”。
(2).指文治的七种德行。《国语·周语中》:“尊贵、明贤、庸勋、长老、爱亲、礼新、亲旧……若七德离判,民乃携贰。” 韦昭 注:“七德,谓尊贵至亲旧也。”
(3).指诗歌的七种特性。 唐 皎然 《诗式·诗有七德》:“一识理,二高古,三典丽,四风流,五精神,六质干,七体裁。”
(4). 隋 唐 时舞名。又乐曲名。《隋书·音乐志上》:“帝御茶果,太常丞跪请进舞《七德》,继之《九序》。”《旧唐书·音乐志一》:“癸巳,奏《七德》、《九功》之舞,观者见其抑扬蹈厉,莫不扼腕踊跃,凛然震竦。”《旧唐书·音乐志一》:“立部伎内《破阵乐》五十二遍,修入雅乐,祇有两遍,名曰《七德》。”参见“ 七德舞 ”。
《國語辭典》:水性 拼音:shuǐ xìng
1.水的特性。《后汉书。卷三○上。苏竟杨厚列传。苏竟》:「今年比卦部岁,坤主立冬,坎主冬至,水性灭火。」《宋史。卷九二。河渠志二》:「臣等窃谓河流转徙,乃其常事;水性就下,固无一定。」
2.游泳、泅水的技能。《三国演义》第七四回:「仓素知水性,又在荆州住了数年,愈加惯熟;更兼力大,因此擒了庞德。」《镜花缘》第一三回:「婢子因思:『人生同一血肉之躯,他人既能熟谙水性,将身入海,我亦人身,何以不能?』因置大缸一口,内中贮水,日日伏在其中,习其水性。久而久之,竟能在水一日之久。」
3.比喻没有主见。元。关汉卿《调风月》第三折:「老夫人随邪水性,道我能言快语说合成,我说波娘七代先灵。」《西游记》第三○回:「你看那水性的君王,愚迷肉眼,不识妖精。」
4.像水一样可以随意方圆,无定性。比喻善变而用情不专。《水浒传》第八一回:「原来这李师师是个风尘妓女,水性的人。」《警世通言。卷三二。杜十娘怒沉百宝箱》:「自古道:『妇人水性无常。』况烟火之辈,少真多假。」
2.游泳、泅水的技能。《三国演义》第七四回:「仓素知水性,又在荆州住了数年,愈加惯熟;更兼力大,因此擒了庞德。」《镜花缘》第一三回:「婢子因思:『人生同一血肉之躯,他人既能熟谙水性,将身入海,我亦人身,何以不能?』因置大缸一口,内中贮水,日日伏在其中,习其水性。久而久之,竟能在水一日之久。」
3.比喻没有主见。元。关汉卿《调风月》第三折:「老夫人随邪水性,道我能言快语说合成,我说波娘七代先灵。」《西游记》第三○回:「你看那水性的君王,愚迷肉眼,不识妖精。」
4.像水一样可以随意方圆,无定性。比喻善变而用情不专。《水浒传》第八一回:「原来这李师师是个风尘妓女,水性的人。」《警世通言。卷三二。杜十娘怒沉百宝箱》:「自古道:『妇人水性无常。』况烟火之辈,少真多假。」
《漢語大詞典》:五性
(1).人的五种性情。指喜、怒、欲、惧、忧。《大戴礼记·文王官人》:“民有五性,喜、怒、欲、惧、忧也。”
(2).人的五种性情。指暴、淫、奢、酷、贼。《太平广记》卷三引《汉武内传》:“﹝ 上元夫人 谓帝曰﹞汝胎性暴、胎性淫、胎性奢、胎性酷、胎性贼……捨尔五性,反诸柔善。”
(3).人的五种性情。指喜、怒、哀、乐、怨。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情采》:“故立文之道,其理有三:一曰形文,五色是也;二曰声文,五音是也;三曰情文,五性是也。”
(4).指仁、义、礼、智、信。 汉 班固 《白虎通·情性》:“五性者何?谓仁、义、礼、智、信也。” 明 宋濂 《默斋铭》:“维人之生,内则五性七情,外则三纲六纪。” 清 恽敬 《读〈大学〉二》:“人之心,五性主之,曰仁、曰义、曰礼、曰智、曰信。”
(5).五脏的特性。《汉书·翼奉传》:“五性不相害,六情更兴废。” 颜师古 注引 晋灼 曰:“ 翼氏 五性:肝性静,静行仁,甲己主之。心性躁,躁行礼,丙辛主之。脾性力,力行信,戊癸主之。肺性坚,坚行义,乙庚主之。肾性智,知行敬,丁壬主之也。”
(2).人的五种性情。指暴、淫、奢、酷、贼。《太平广记》卷三引《汉武内传》:“﹝ 上元夫人 谓帝曰﹞汝胎性暴、胎性淫、胎性奢、胎性酷、胎性贼……捨尔五性,反诸柔善。”
(3).人的五种性情。指喜、怒、哀、乐、怨。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情采》:“故立文之道,其理有三:一曰形文,五色是也;二曰声文,五音是也;三曰情文,五性是也。”
(4).指仁、义、礼、智、信。 汉 班固 《白虎通·情性》:“五性者何?谓仁、义、礼、智、信也。” 明 宋濂 《默斋铭》:“维人之生,内则五性七情,外则三纲六纪。” 清 恽敬 《读〈大学〉二》:“人之心,五性主之,曰仁、曰义、曰礼、曰智、曰信。”
(5).五脏的特性。《汉书·翼奉传》:“五性不相害,六情更兴废。” 颜师古 注引 晋灼 曰:“ 翼氏 五性:肝性静,静行仁,甲己主之。心性躁,躁行礼,丙辛主之。脾性力,力行信,戊癸主之。肺性坚,坚行义,乙庚主之。肾性智,知行敬,丁壬主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