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金属氢(金属氢)  拼音:jīn shǔ qīng
西元一九八九年五月于Baltimore召开的美国地球物理年会中,华裔科学家毛河光与R。J。Hemley 发表利用两个金刚石砧,中间加入普通氢材料,然后施以两百五十万倍的大气压力,此时氢分子分离成个别的原子,并形成可导电的金属氢。金属氢可能是高温超导体,也可能作为核融合的燃料,更可能有助于科学家对木星、土星、天王星及海王星等行星的了解,因为这些行星的核心都具有金属氢的成分。
《国语辞典》:冷平流  拼音:lěng píng liú
冷空气沿著水平方向,流向较暖区域所产生的物理现象。常引起较暖地区的温度下降,是天气遽变的因素之一。
《国语辞典》:气象学(气象学)  拼音:qì xiàng xué
研究大气的物理特性及其变化规律的学科。
《国语辞典》:气泡室(气泡室)  拼音:qì pào shì
在过热液体中,带电粒子的运动和交互作用形成可见轨迹以供观测的核物理实验室。
《国语辞典》:热化学(热化学)  拼音:rè huà xué
研究因物理或化学变化所伴随之能量变化的科学。
《漢語大詞典》:工程热物理学
简称“工程热物理”。物理学的一个分支。研究一切与热有关的物理现象,探索化学能转换为热能,热能转换为机械能(或电能),热能的传递、输送和有效利用的基本规律。主要包括工程热力学、传热传质学、流体力学和燃烧学等。
《國語辭典》:化验(化驗)  拼音:huà yàn
利用化学或物理方法将物质分解试验,以分析物质的成分和性质。如:「法官将嫌犯的尿液送往化验,以测试嫌犯是否吸食毒品。」
《漢語大詞典》:广义相对论
关于引力与时间、空间相互关系的现代物理理论。1915-1916年由爱因斯坦提出。基本假设是:(1)广义相对性原理;(2)等效原理。其结论主要有:(1)水星近日点进动规律;(2)光线在引力场中要弯曲;(3)光谱线在引力场中要向红端移动;(4)存在引力波;(5)存在引力透镜现象等。
《漢語大詞典》:固体地球物理学
曾称“大地物理学”。研究地壳及其以下部分的内部构造、组成、物理性质和发生的各种物理过程的学科。有地震学、地磁学、地力学、应用地球物理学、大地构造物理学等分支学科。
《國語辭典》:核膜  拼音:hé mò
包围在细胞核外的膜。由内外二层膜组成,厚度共约二十至一百奈米,为分隔细胞核与细胞质的界膜。核膜控制各种物质的进出。
《國語辭典》:柏林大学(柏林大學)  拼音:bó lín dà xué
University of Berlin
为德国著名国立大学之一。在1809年为洪堡(W. von Humboldt)所创设,为强调研究的现代大学。二次大战结束后划入东德。在美国、英国和法国的支持下,于西元1948年成立柏林自由大学于西柏林。东德的柏林大学乃改名为「柏林洪堡大学」。东西德统一后,两校仍各自独立,名称未再改变。
《漢語大詞典》:地球物理学(地球物理學)
研究地球本身及其周围空间的物理性质和物理现象的科学。其研究对象为电离层、地磁、极光、地震、重力加速度等。研究依据主要为分布在世界各地的观察站、观察台网进行观察所提供的资料。
《漢語大詞典》:丁西林
(1893-1974)剧作家、物理学家。江苏泰兴人。早年留学英国攻物理,回国后任北京大学、中央大学教授。建国后任文化部副部长等。作有多幕剧《妙峰山》,独幕剧《一只马蜂》《压迫》《三块钱国币》等。
《漢語大詞典》:地震学(地震學)
研究地震预报和预防、地震成因和分布以及与地震有关的各种物理现象的学科。从地震学的研究,还可以获得有关地球内部构造的资料,对地球的内部构造作理论的推断。
《漢語大詞典》:电子论
用物质是由带电粒子构成的假设来解释各种物理现象的理论。经典电子论是1895年由洛伦兹提出的,它把电磁波与物质相互作用归结为电磁波与物质中电子的相互作用。金属电子论是1898年由德国物理学家黎开和德鲁台提出的,它认为金属导电和导热现象是因为金属中有自由电子的缘故。